我国土地产权改革的时间窗口——基于农业人口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分析
2013-08-03王苒
王 苒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这是中央连续第九年关注三农问题。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亮点颇多,如把“农业科技”摆上突出的位置、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等,同时也明确提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1]。从文件内容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还将存在,但政府会坚持在制度内部进行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赋予农民“剩余索取权”的土地产权安排。这种“剩余索取权”的优势直接表现为给农民“增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这种优势对农民的吸引力变化又直观地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的增减。本文关注的问题在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年限的增长,该制度对农业人口的影响是怎样的?农业人口又是如何影响农业产出的?同时分析了该制度优势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的时间窗口。
二、实证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农业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1980—2011年的农业产出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解释变量选取农业人口数量和代表制度执行阶段的两个虚拟变量。其中历年的农业人口数据来源于国际粮农组织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在实证部分,我们把1980—2012(共33年)每11年分为一个制度阶段,共三个阶段。为了提高模型精度,我们同时以加法和乘法方式引入两个虚拟变量。
其中Yt表示历年农业产出数值,Xt表示历年农业人口数量。
1.数据平稳性检验
利用Eviews6.0分别对两变量时间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显著性水平选择5%。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整体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上表可知,Yt和Xt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这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两变量原始序列及其差分序列均不平稳。但是两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这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两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综上所述,Yt和Xt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各变量虽然本身非平稳,但序列的线型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E—G两步法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首先使用Eviews6.0中OLS估计法对数据进行整体回归。得
第二步,对2.2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从检验结果看[2],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将误差修正项的一阶滞后项ecm(-1)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到2.2方程中,使用OLS估计法进行估计,得
从ecm(-1)的回归系数知,农业人口的短期变动对农业产出存在负向影响。即随着农业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农业产出会随之减少(或增加)。由于短期调整系数是显著的,这表明每年实际的农业人口变动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约46%被修正。
由2.3式得分段回归结果如下:
2.3 式的回归结果显示:D1、D2、Xt*D1Xt*D2均通过了 t检验,说明制度执行阶段影响了农业人口对农业产出的线性关系。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通过影响模型的截距来影响农业产出(2.4式中后两阶段的回归方程截距不同)。(2)制度执行阶段通过影响农业人口数量来影响农业产出(2.4式中后两阶段的回归方程截距不同)。Xt*D1Xt*D2的t统计量显著,说明虚拟变量和农业人口数量存在交互影响[3]。农业人口与农业产出的负相关关系在代表制度的虚拟变量的修正下变为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人口的吸引进而对农业产出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业人口和农业产出的负相关关系。
比较前两阶段农业人口(修正后)的回归系数得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农业人口变动对农业产出的贡献逐年增加[4]。这意味着,在制度执行的前两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产出的边际促进力递增。
3.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为了将第三阶段的情况纳入到比较范围,我们重新引入两个虚拟变量D3、D4代替原有的虚拟变量并令它们的初始赋值代表后两个阶段。
同样使用E—G两步法得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进一步得分段回归结果:
从2.6式知,在第三阶段,农业人口的回归系数经虚拟变量修正后比第二阶段有所下降。即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农业人口变动对农业产出的贡献逐年减少。这意味着制度执行到第三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产出的边际促进力递减。
三、结论及不足
经过第二部分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年限的增加,该制度通过农业人口对于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力经历了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的过程。农业人口对农业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最终递减预示着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2.在2002—2012年的十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农业人口对于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力减少了约43%[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匀速递减,则可估算到2025年前后,该影响力可递减为零。这意味着,到2025年,该制度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将彻底消失。如果农地产权制度不进行改革,将没有人愿意参加农业生产,我国的粮食安全将无法保证。同时也有可能面临严重的马尔萨斯危机。
由于我们的虚拟变量只取0,1两个值,无法进一步规定制度的特征。其他与这段时间相关的制度因素也可能对模型产生影响。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滞效应。通过观察农业人口时间序列的走势图,可知从1980年开始,农业人口数量飞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增速逐渐降下来。农业人口总数在1998与1999年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1982年以来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到九十年代初见成效。这对农业人口数量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中所用模型并未排除此项制度安排的干扰,此为文章的两个不足点。
[1]韩国顺.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对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0,(5)
[2]谭峻.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农村经济,2010,(4)
[3]王金红.告别“有意的制度模糊”—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目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