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兰福德镇》四个中文译本的翻译明晰化趋势

2013-08-0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连接词人称语气

张 琪

学者对于翻译共性(translational universals)的研究在语料库方法应用于翻译研究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推动。Baker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首先提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普遍特征的假设,有六个方面:译文明晰化程度显著提高、消歧和简化、合乎语法性、避免重复、超额再现目标语语言特征和翻译过程导致某些语言特征表现出特定翻译类型(Baker 1993:243-245)。 Baker(1996)将明晰化(explicitation)定义为“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将暗含在文中的的信息解释清楚的整体趋势”。她在翻译中的明晰化如何被体现这方面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建议,例如翻译文本的长度一般都长于源语文本。

Olohan和Baker是最早的进行大规模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们通过比较一个翻译语料库和一个非翻译语料库的语言形式来调查研究明晰化。国内学者在明晰化的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如柯飞(2003)以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在英汉转换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出翻译文本中的明晰化现象等。

本文通过建立 《克兰福德镇》四个中文译本的小型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对文本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用数据对文本特征进行说明,得出译本所体现的翻译共性特征中的明晰化。

一、连接词

Baker在比较了源语文本后发现,翻译文本包含有更多的解释性词语,如“因为(cause,dueto)”和“导致(leadto)”以及更多的连词。而这些增加的连词可以看做是对句子间逻辑关系的强调,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

表1 连接词

表1中所呈现的数据是四个中文译本连接词的使用情况。从连接词的总量来看,变化较大,但从连接词使用的种类来看,却有明显的递增趋势。英语句子靠连接词或介词短语来表明句子间的关系,而汉语却更倾向于隐藏句间的联系。翻译文本中连接词的广泛使用可以理解为受源语影响,译者通过增加连接词或解释句子内部关联来彰显句子间的关系。

二、人称代词

黄立波(2008)曾指出,无论从数量还是频率上来讲,从英语到汉语的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有一个很明显的递减趋势。在《克兰福德镇》的四个中文译本中,由于译本长短的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在数量上有起伏,但从频率来讲,基本呈现递减趋势。

表2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物明晰化的结果,即用明确精准的人名来指明人物。下面的一个例子是将原文与译文相对应后,人称代词明晰化的翻译结果:

例1 “She came into the drawing-room at tea-time,but it was evidently an effort to her.”

“到吃茶的时候。麻提小姐走进客厅。我一见就晓得他是十分勉强支持的。”(伍)

“喝茶时玛蒂到客厅来了,她显然是勉强支撑着。”(刘&吴)

“到下午吃茶点的时候,马蒂小姐走进了客厅。显而易见,她是挣扎着出来的。”(徐&顾)

四个译本中有三个译本都将原文中的She直接译成人名,通过与原文比对,我们发现,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是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并且与上一段所讲述的内容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有关。译者用人名代替人称代词,更清楚地点明人物角色,达到明晰化效果。

亲属关系在译本中的翻译也可以体现出明晰化这一特点。英文中的直系亲属关系主要有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son/daughter 和 grandson/granddaughter,相应地译成汉语之后就成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弟/姐妹、儿/女和孙子/孙女。旁系亲属关系则对应较难,需要具体语境来严格称谓。如对uncle一词的翻译,有伯父、叔叔、姑父、姨父和舅父之分。以文中一句为例:

“She looked wistfully at her brother,whose hand she had held tight,even when nearly fainting…”

“他几乎晕倒还是把比得的手抓得很紧的不放…”(伍)

“她热诚的望着她哥哥,他的手儿她握得紧紧地,即使在她差不多要昏过去的时候…”(朱)

“她贪婪地看着兄弟,即使在几乎要昏厥过去的当儿也还是紧紧攥住他的手…”(刘&吴)

“她用一种令人忧虑的神情看着她的弟弟,即使在快要昏厥过去的时刻,仍紧紧地抓着他的手不放…”(徐&顾)

英文中的brother,在翻译成中文后被译者赋予了汉语特有的精准的人物关系,比如大一点的哥哥或者小一点的弟弟,抑或独辟蹊径用人名指代清楚,这对译者的逻辑和思维力有要求,若是稀里糊涂就会翻译有差池,比如例句中,朱的译本翻译成 “哥哥”就是一个误译。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这个brother应该是“弟弟”。因此,清楚明确的亲属关系的翻译,也反应出译文的明晰化趋势。

三、注释

注释的作用很明显,用来解释说明一些对于目标语读者陌生的信息,包括涉及到源语文化的一些信息。四个译本的注释总数逐渐增加,注释内容涉猎广泛,有对西方神话传说或经典《圣经》故事的解读,也有文学经典的说明,还有社会风俗的介绍。这些注释是译者为了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原文而自行添加的,是对原文信息的一种补充说明,体现了译本的明晰化特征。

四、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是用来表达句子语气的副词。笼统来说,语气副词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段业辉(1995)曾指出,21个语气副词可以被用在陈述句中,如到底、索性、果然等;20个语气副词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如难道、究竟、何必等;仅有少量的语气副词可以用在感叹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简直、可等。齐沪扬(2003)指出语气副词的三个重要作用:说明、评价和强调,可以从以下例句略见一斑:

例 “This argument produced some effect…”

“这一着果然奏了点效…”(刘&吴)

“这句话果然起了作用…”(徐&顾)

例句中的“果然”在译文中起到评价作用。根据黄博荣和廖旭东编著的《现代汉语》,有26个语气助词常被使用,本文也因此统计了这些词在四个译本中的使用情况。下表为部分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

表3 语气副词的使用

表4 语气助词的使用

通过统计常用语气副词在译本中的使用,可以看出译者逐渐在译本中表达或强调他们的态度和语气,体现出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对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明晰化的倾向。

五、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的使用是汉语所特有的。通过这些语气助词,译者的想法以及情感被清楚地表达了出来。不同的语气助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孙汝建(2005)指出,句末的语气助词用来表达的是句子的语气而非口气。因此语气助词的功能可以分为增加语气,减弱语气,指明疑问要点和预设含义。但英语并没有相应的词类,因此,英文句子在语气与情感上也没有此类的变化。下表为部分主要语气助词在四个译本中的使用。

事实上,语气助词的使用多半取决于译者的个人偏好,同时也受时代文字使用习惯影响。比如,从《克兰福德镇》的四个中文译本来看,“么”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前两个译本来表达疑问语气,而到了1980年之后全部由“吗”来代替。总的来说,这些语气助词的使用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源语文本中隐含的语气,对目标语读者来说,更便于理解。

六、有文化背景含义的名词

在Cranford英语原文中,有好几处带有文化背景或词汇历史的词出现。在这一类词的翻译过程中,许多译者都选择将其文化象征翻译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发音模仿。

例“In the first place,Cranford is in possession of the Amazons;all the holders of houses above a certain rent ar ewomen.”

伍:第一层,克兰弗地方是女人居住了。因为所有住户花到若干租钱的,都是女人。

朱:第一句要说的话就是克兰舫这地方,是被妇女们占有的;所有的房客,凡是出若干房租以上的,都是妇女。

刘&吴:首先要说的是,克兰福镇是个女人王国。镇上那些租金较高的房子全让女人给占去了。

徐&顾:首先要说的是,克兰福德镇是巾帼英雄的一统天下。镇上房租超过一定数额的人家都是牝鸡司晨,女人掌权。

在这个例子中,“Amazons”没有被翻译成单词原意“亚马逊人”而是用了“亚马逊人”的象征意义:女性社会。这样的处理方法既避免了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读者的困惑,又表达出了原文作者暗含在此处的意思,即强调这个地方女性占据主导地位。

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解读为读者带来极大便利,也为读者更清楚了解原文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借助语料库手段,本文对《克兰福德镇》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译本中连接词、人称代词、注释、语气副词、语气助词和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的使用方面来研究译本,从而得出译本有逐渐明晰化趋势的结论。

[1]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4):18-21

[2]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6):454-459

[3]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1-5

[4]刘凯芳,吴宣豪.克兰福镇[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5]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62-70

[6]孙汝建.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J].南通大学学报,2005,(6):76-80

[7]吴昂黄立波.关于翻译共性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9(5):296-299

[8]伍光建.克兰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9]徐新,顾明栋.克兰福德镇[M].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10]朱曼华.女性的禁城[M].上海:启明书局,1937

猜你喜欢

连接词人称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拼图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
麻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