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门把手细菌污染情况的监测与干预措施
2013-08-02薛艳梅姚红伟
薛艳梅,张 庆,姚红伟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 徐州 221005)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管理重要部门之一,产妇在产后抵抗力下降,新生儿,特别是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而发生医院感染[1]。因此,了解我院母婴同室门把手的细菌污染状况,对控制医院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30个母婴同室的门把手进行消毒前、消毒后即刻、2 h、3 h、4 h的采样及对30名医护人员洗手后触握未消毒的病室门把手前、后的手部进行采样,结果显示母婴同室门把手细菌污染较严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不断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消毒前对30个母婴同室的门把手进行采样,然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门把手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即刻、2 h、3 h、4 h再进行采样。随机抽取产科医生、护士各15人,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分别进行手部采样,待双手干燥,每人均用两手以相同方式分别触握30个母婴同室的未消毒门把手(一手开门、另一手关门)一次后,再进行手部采样。
1.2 标准 依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母婴同室属Ⅱ类环境,以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总数≤5 cfu/cm2、门把手菌落总数≤5 cfu/cm2为合格。采样方法按照卫生部规范的物体表面及手卫生监测为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把手消毒前后菌落合格率比较 消毒前门把手的菌落数全部超标;消毒后即刻、2 h、3 h、4 h合格率分别为100%、73.3%、60.0%、11.1%,消毒后即刻、2 h、3 h分别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后4 h与消毒前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门把手消毒前后菌落合格率比较(例)
2.2 手部触握门把手前后菌落合格率比较 医护人员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双手菌落合格率为100%,清洁手触握未消毒门把手后手部菌落合格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见表2。
表2 手部触握门把手前后菌落合格率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容易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而手是传播病原菌的直接途径。有报道,通过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2],另有报道,婴儿自出生到出院的感染与抱婴儿护士的手是否经过清洁消毒有明显关系。抱婴儿前护士未洗手,婴儿感染率为2.65%,洗手后抱婴儿则婴儿感染率为1.24%[3]。目前各医院均已意识到洗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并配备了规范的手卫生设施,在临床工作中,为了防止医院感染,诊间手消毒已作为常规制度被医护人员接受且执行较好,但是在为首位新生儿或为某一新生儿单独诊疗、护理操作时,没有对双手进行消毒。通过笔者对医护人员的调查询问得知,他们认为操作前已在护士站清洗过双手了,而忽略了此时双手在接触各种物品特别是门把手时已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通过本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门把手的污染比较严重,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门把手消毒的重要性,结果同时表明,医务人员在对首位新生儿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再次做好手卫生工作。
3.1 门把手消毒前后染菌情况 母婴同室门把手属于公共设施,产妇、医护、陪护、探视者、保洁员及订餐员等均接触,因此污染的机会非常多。通过表1对母婴同室门把手消毒前后的采样结果可以看出,消毒前门把手的菌落数全部超标;消毒后即刻、2 h、3 h、4 h合格率分别为100%、73.3%、60.0%、11.1%,说明门把手污染严重,并随着时间变化染菌量在不断增加,与资料显示[4-5]的结果一致。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合格率达100%,与柯洁[6]监测结果一致。因此,应定时对门把手进行消毒。
3.2 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培养染菌情况 从表2的监测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六部洗手法洗手后采样合格率为100%,而医护人员清洁手触握消毒前门把手后合格率为70%。在日常的诊疗、护理操作前规定要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到病房为首位新生儿做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而忽略了清洁手已被门把手污染这一环节,未再次消毒双手。这样就把门把手上的致病菌通过医护人员手传播给新生儿或产妇,容易造成医院交叉感染。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母婴同室门把手的清洁消毒 制定母婴同室的门把手清洁消毒制度,感染管理科、病员服务科及产科病区护士长要加强对病区门把手卫生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医为院感染知识培训,规定对病区门把手需使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擦拭,每日上午2次,时间分别为07:30、10:30,下午一次,13:30,而诊疗、护理操作大多在上午进行,所以要加强白天门把手的清洁消毒。使用后的抹布需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4.2 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制定并完善手卫生制度,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据李箭等[7]报告,妇产科母婴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等主要监测对象中,细菌检出率最高的是医务人员手,占47.10%。因此,在不能确保门把手清洁的情况下,应在治疗车、病历车、护理车的固定位置放置快速手消毒剂,医护人员到床旁诊疗、护理操作前需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再次消毒双手,确保双手的清洁度。
4.3 加强监督检查指导 定期对母婴同室门把手、医护人员手采样做细菌培养,将每次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对监测不合格的应及时反馈病区负责人,查找原因,制定限期整改措施,并追踪检查整改后的效果。同时,通过检查并记录洗手液及快速手消毒剂的每个月消耗量、将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纳入操作步骤等方式,督促医护人员将手卫生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发挥科内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指导并监督本科人员执行手卫生制度。
4.4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严格限制陪人数,每一位家属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通过宣教,使他们自觉遵守母婴病房的陪护管理制度。做到一床一陪,有感染性疾病的陪护人员禁止入室。
[1]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2,12(10):752-753.
[2]张润香,冯 伟,熊建球.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6,16(9):138.
[3]张 磊,王 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1995,5(特刊):127.
[4]甘建玲.医院门把手细菌学监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51-852.
[5]李桂梅,黄宏章.某医院门把手消毒前后细菌学监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8):983.
[6]柯 洁.医院门把手消毒的细菌学监测[J].全科护理,2009,7(13):1198.
[7]李 箭,武晓媛,杨红梅.妇科母婴病房细菌谱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