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为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关系的研究——基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实证分析
2013-07-30黄文锋卞晓路
黄文锋,卞晓路
(1.中山大学 国际商学院;2.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我国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及其集群地受到较大的冲击。事实说明外销市场并不稳定,高度依赖外销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有必要寻求转型升级。开拓内销市场为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政府行为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内销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1],但现有研究对于政府行为如何影响企业进入内销市场仍涉及较少。行为意愿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2],本文将集中研究政府行为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的关系,以揭示政府行为影响企业进入内销市场的机理。东莞市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集群地,市内大量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从事外贸加工业务,且具有较为类似的经营模式。因此选取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政府影响行为的类型并验证其对企业进入内销市场意愿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1 政府行为与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关系的假设
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虑企业本身条件优劣及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决定是否进入该目标市场及如何进入[3]。国内外研究[4]表明企业市场进入受到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认为公共机构可通过发展商品交易市场来促进集群的整体转变与升级。现有研究仍缺少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分类,且很多研究缺少实证检验。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访谈,将政府行为归纳为以下三类:基于改善一般环境的政府行为(环境因素),基于保护或增加企业利益、帮助企业经营的政府行为(激励因素)和基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政府行为(发展因素)。
1.1 环境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
环境因素所包含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市场进入[5],促使企业关注长期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有助于企业做出进入内销市场的决定。因此,政府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将使企业能够顺利地由外销转为内销,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6]。为此,本文假设:环境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正相关(H1)。
1.2 发展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
发展因素包括吸引优秀的人才、引进和发展配套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三方面。营销人才缺乏是企业内销的短板,而政府能够在此提供帮助[7]。其次,完善的产业配套能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有效推进企业升级[8]。最后,加工贸易企业要实现由外销转向内销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9]。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设:发展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正相关(H2)。
1.3 激励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
激励因素包括鼓励企业内销的奖励和优惠政策、提供市场信息、加强商业信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四方面。首先,资金是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关键因素[10],也是中小加工贸易型企业进入内销市场的重大障碍;其次国内市场信息不畅已经成为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内销的一个障碍[1];再次商业信用对于企业间长期合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1];最后,由于政府法律制度及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知识产权尚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综上所述,政府对上述相关方面的改善将有助于解决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及提升其预期收益。因此假设:激励因素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正相关(H3)。
1.4 发展因素的中介作用
现有的研究说明环境因素对于发展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区域生活环境[12]、当地治安状况[13]、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14]均可吸引与留住人才和投资。因此可见,环境因素将可能通过促进发展因素的改善,进而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因此本文进一步假设:发展因素在环境因素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H4)。
2 实证分析
2.1 问卷与样本
本文问卷设计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东莞市、镇两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多次座谈初步确定问卷。进而与另一部分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及企业管理专家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范围试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一步与政府、企业负责人、专家进行交流修改问卷,最终确定问卷。本文对于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的测量采用了询问企业未来的内销计划与营销意愿来衡量,5代表内销市场进入意愿最强,1则代表最弱。而有关政府行为的测量指标共有9项指标,测量采用5分制Liketer式量表,5代表政府行为状况最好,1代表最差。最终调查分两次进行,共计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244份。
2.2 政府行为的分类检验
利用KMO系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第一次调研中取得的91个有效样本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KMO的值为 0.703,而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207.822(P<0.001),表示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了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群,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5.005%。大部分的观测指标得到了较好归类,各指标载荷均大于0.6,得到三个效度理想的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激励因素、环境因素和发展因素,与上述归纳相符。所有因子的Cronbach’s α值都超过0.7,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同时本文用第二次发放问卷获取的153份有效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根据假设构建一阶验证性三因子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拟合指标良好(X2/df=2.34,CFI=0.96,GFI=0.92,SRMR=0.055)。这说明政府不同行为的功能具有差异。而现时很多地方政府对于促进企业进入内销市场的行为往往缺乏其功能定位与匹配的考虑,同时也缺少对于不同行为作用机理的剖析,致使政府行为的系统性及效果弱化。因此政府应该协调统一政策与行为[15],需要根据自身职能及目标对不同行为进行必要的选择与规划,避免随意性与功能的重合,使得相关政策设计与行为组合功能能够协调、明确与实现较好的作用效果联动。
2.3 政府行为影响的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的是多元的回归方程模型,并将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方程。由于样本中大型企业数目过少,只有3个样本,故将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合并成一类,统称大中型企业。故企业规模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设虚拟变量S(Size),S=0代表小型企业,S=1代表大中型企业;企业的性质有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类,同样设虚拟变量N1和N2(Nature),其中N1=0&N2=0时为三来一补企业,N1=1&N2=0时为三资企业,N1=0&N2=1时为民营企业。
首先对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回归模型M0为:
T=β0+β1S+β2N1+β3N2+ε
然后,回归模型中加入环境因素、激励因素和发展因素等三个变量,则回归模型M1为:
T= β0+ β1S+ β2N1+ β3N2+ β4E+ β5M+ β6D+ ε
其中T表示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S表示企业规模、N表示企业性质、E表示环境因素、M为激励因素、D则表示发展因素。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在引入环境因素、激励因素和发展因素之后,模型M1的整体拟合优度为0.509,比模型M0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从系数上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和企业性质N2依旧显著,与模型M0相比,这两个变量在模型中的解释能力有所削弱,但总体而言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依旧较倾向于进入内销市场。
表1 模型回归结果
在本文研究的三个因素中,发展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显著,这表明这两个因素直接显著影响了企业内销市场进入的意愿,这支持了H2和H3。其中,激励因子的系数为0.748,说明企业更关注政府提供的帮助和保护。因此,政府现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各种能够给予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激励,或减少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内销市场障碍的政策。通过这种政策的实施能较有效地调动加工贸易企业外销转内销的积极性,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转型,从而实现整个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激励类的政府行为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好的影响效果,但单纯的物质激励是不够的,激励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降低市场进入成本[16]。而且政府的市场进入扶持政策有可能导致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抑制企业研发与创新的热情。因此要有一个明确的“断奶期”[17]。
发展因素影响作用显著说明这类行为的实施更有助于企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只是其作用有效发挥可能具有长期性,短期的效应会较弱些。同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不显著,说明H1不能得到支持,即环境因素并不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直接起作用。
实证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销市场进入意愿。这说明政府应该重点关注民营企业的内销问题。民营企业较之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更具有根植性,且拥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来进行市场进入调整。因此民营企业也是最可能和最容易进行转型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促使其转型。实证结果也显示,大中型企业也更倾向于进入内销市场。大中型企业的资源与能力都比小企业更胜一筹,抗风险能力更强,能够应对进入内销市场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也可通过商业连带推动小企业的转型。政府可针对大型企业实施一定专门的政策,重点打造龙头企业,将大部分资源重点投入几个大型有代表性的企业,从而起到以大带小的政策效果。因此,培育本土化的龙头企业至关重要[18]。
同时采用三步回归法来检验发展因素对于环境因素作用的中介效应(验证结果见表2)。方法如下:
Step1:回归 T=β0+ β1S+β2N1+ β3N2+β4E+ β5M+ε,检验β4是否显著。若β4不显著,则停止检验,若β4显著,则进入下一步;
Step2:D+β0+β7E+ε回归,检验β7是否显著;
Step3:回归 T=β0+β1S+β2N1+β3N2+ β4E+ β5M+β6D+ ε,检验 β4和 β6是否显著。
表2 中介变量验证结果
表2显示,Step1中的β4在0.1水平上显著,Step1通过;Step2中的β7在0.01水平上显著,Step3中的β6在0.1水平上显著,而Step3中β4不显著,这说明了发展因素确实在环境因素影响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H4得到支持。这一结果表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对于企业进入内销市场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
3 结论
本研究说明和验证了政府行为对于企业市场进入的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揭示了政府行为影响企业市场进入内销的内在机理。本文同时划分并验证了三类政府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的行为,分别为环境因素、激励因素和发展因素。环境因素侧重于政府改善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激励因素侧重于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和保护政策来激励企业内销市场进入,发展因素则是政府制定的有助于当地产业未来发展的政策。
实证结果显示,政府行为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影响最大的是激励因素,而后是发展因素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通过发展因素起作用,进而影响企业进入内销市场的意愿。因此政府在实施有关促进企业内销市场的行为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特别留意不同政府行为功能的差异与作用路径的区别,对相关政策与行为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有效匹配。而实证结果也显示民营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更具有内销倾向。故此,政府要尤其注重本土民营企业,扶持大型企业发展,着力培养本土化的龙头企业。
[1]封小云.外资企业进入内销市场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06(4):45-49.
[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179-212.
[3]ANDERSON E,GATIGNON H.Modes of foreign entry:Atransaction costs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6(17):1-26.
[4]WEIJLAND.Microenterprise clusters in rural Indonesia:industrial seedbed and policy target[J].World Development,1999(27):1515-1530.
[5]李伟.纠错、替代与过度进入:对中国转轨过程中市场进入问题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12):57-66.
[6]郭占恒.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六个着力[J].浙江经济,2008(2):20-22.
[7]胡勇军.外贸转内销的营销策略[J].企业管理,2009(6):76-79.
[8]王兴中.产业配套能力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探究[J].时代经贸,2008(6):9-11.
[9]姚海琳,王珺.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J].南方经济,2003(6):10-14.
[10]PETER O C,ANDREW J F.The future of hotel electronic distribution expert and industry perspective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2(24):33-45.
[11]MORGANRobertM,HUNTShelbyD.Thecommitment-trust theoryofrelationship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1994(58):20-38.
[12]周均旭,胡蓓,张西奎.高科技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影响因素的分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141-144.
[13]左显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因及对策探讨:以宁波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100-102.
[14]金凯.从新加坡经验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9(3):42-43.
[15]孙国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J].经济管理,2007(8):76-79.
[16]易靖韬.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J].经济研究,2009(9):106-115.
[17]李景睿.承诺补贴:对高新技术出口产业的一种市场进入扶持政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4(3):24-26.
[18]吴波.FDI知识溢出与本土集群企业成长:基于嘉善木业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