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

2013-07-29李瑾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

李瑾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时代在不断的变换,课堂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参与欲望;操作实践;独立思考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为此,要注意让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體性发展。要实现数学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一、激发参与欲望,引发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只要当学生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和愿望就会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教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有意出示了几个数,像120、2165、12540,让学生试着判断哪些数能被2整除?被5整除?被3整除?学生会通过进行计算来做出判断,这时,我会神秘地说:“老师不计算,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来”,这么一说,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报数让我判断,我一口气就都回答出来了,学生会感到很惊讶,我就趁机告诉学生:其实老师是掌握了一些特征才有这种神奇本领的,然后我会问同学们想不想学老师这种神奇的本领。这样便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二、训练操作,侧重实践性

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通过实验有所发现的能力,这是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学会求知的重要部分。因为实践操作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可以使数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趣,在兴趣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实践已被证实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画画、剪剪、拼拼、摆摆、搭搭,看似简单,但这些已初具科学实验的雏形。为了充分发挥动手操作中人的作用,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运用实验求知这一方法。如:计算“11-9”,如果这样讲。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这样学生很可能会感到困难。如果借助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进行操作,发现规律,验证结论,获得直接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学生参与度大,思维活跃且思路开阔,在愉快中便获得了知识。

三、注重独立思考,发挥自主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化重教轻学思想,明确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引路,不是代替走路,要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道理,培养他们自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

例如:学习角的试题,教师可以出示如下提纲:

(1)看你的量角器你能发现什么?

(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1°表示什么?

(3)用量角器量角1的度数。

(4)通过量角的大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们按着提纲自己看书,实际度量,得出结论,在自学中,同学之间互相谈论,师生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使其能学、会学、爱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价值的教育目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望。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五都小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
什么是“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