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2013-07-29郑爱芬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言表达阅读教学

郑爱芬

摘 要: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大量的非语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关注了人文,却淡化了语文,注重了开放、多元、拓展及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本真和自我。语文教学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寻回自己失落的家园?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该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些内在呼唤与现实的需要,引导教师把眼光聚焦到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究上。

关键词:语文味;语言表达;阅读教学

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大量的非语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关注了人文,却淡化了语文,注重了开放、多元、拓展及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本真和自我。这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园”的现象或过早过度地远离文本的拓展且充斥语文课堂的非语文的活动与内容等,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尴尬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那么,如何使阅读课具有“语文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删繁就简一树花——聚焦语言的表达形式而非内容

“语文味”就是从体会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散发出来的。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往往只强调文章内容,而偏废了文章形式。其实阅读课不是仅以汲取文章思想为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相关知识,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这些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将具有借鉴价值的表现手法等弃之不顾,那必将使“语文味”丢失。语文的味道正是从对文本细部的探幽发微中散发出来的,而这种探究,更多地在于“怎么写”,而不仅仅是“写什么”,即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

语言文字的形式有两个层次:一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形式,即字、词、句、段、篇;二是语言文字所形成的文本形式,即由语言文字组织的文体特征。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体裁、题材多样,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等。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品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一句时,让学生将“我的母亲”提前,反复读“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作者将“我的母亲”置后的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特殊的表达情感的形式,更能表达出母亲为“我”倾注的深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书田菽粟有真味——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碰撞,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意思,并通过各种情感体验的方法,越过书面文字这道桥梁,在解词析句的同时,创设情境,挑起学生兴奋、喜悦的神经,让学生在情境中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反复诵读,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体会。

“语文味”正是从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与鉴赏中散发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大谈作家的人文精神和作品的深刻内涵,却忽略了具体的字、词、句。其实,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无不寓于词句之中。在教学现代小学语文十二册《感恩》一课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三个小孩写的表达谢意的简简单单的三句话——“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设计了以下的教学:(1)你对这样的感谢信有什么看法?(2)这三个句子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句子中还隐含着心情呢?你能体会到吗?请把你体会到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你认为孩子们在写每一句话时要向谁表达谢意呢?学生通过品味,体会到了这三个简单的句子中隐含的快乐、幸福的心情和深深的谢意:听着动听的故事,他们感谢作者精心的创作,感谢妈妈动情地讲述;吃着香喷喷的比萨饼,他们感谢厨师的手艺,感谢麦粉的香甜,感谢调料的美味;看着路边美丽的野花,他们感谢大地的哺育,感谢阳光的沐浴,感谢雨露的滋养……通过品读感悟,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隐含在句子中的无限内涵,从

而也体会到妈妈请三个孩子每天写感谢信的良苦用心,进而明白了“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对生活中任何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的事物的感激和欣赏”这一深刻的道理。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语言滋养学生的心靈

教学语言,作为传输知识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联结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而且是教师传情播情、诱发美感的最主要的手段。倘若教师教学时能够做到叙述娓娓动人,丝丝入扣;描写绘形绘色,声情毕肖;说明事实明了,简洁清晰;议论深刻有力,逻辑性强;抒情如出肺腑,亲切感人。那么,学生就能够享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嗅其味的巨大美感。其实,在课堂上教师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曾经有位老师说:“你要是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学生想不喜欢语文都难。”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备多种才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博古通今;琴棋书画,幽默诙谐。语文课堂上教师丰富多彩的点评,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情并茂的讲解,诙谐幽默的发问,无不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品味。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总之,充满语文味的新课堂将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着语文的独特的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课堂也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成为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遭遇”。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方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

散发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杯陈年的佳酿,飘荡着醉人的醇香。

流淌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洋溢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子的目光。

充盈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缕晴和的阳光,温暖着你我的心房。

(作者单位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言表达阅读教学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