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2013-07-29张翠微
张翠微
摘 要:新课改浪潮之下,将从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入手,浅谈此种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我们知道,小学是培养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但是,长期以来,“填鸭式”教学不可免俗地在功利心的驱赶下来到小学教室,这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害无利的。新课程改革便应广大师生要求而生,本文将结合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含义
何为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是指新的教育理念。准确地来说,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活动中心,并在老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社会中选取专题来进行研究。这种学习具有比传统模式更大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小学生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下,能够培养出主动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新课改”的理念列有许多,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言。但我们要知道,正是出于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技能培养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的素质化、人性化的探索,所以,我们才提出所谓的“探究性学习”。笔者将谈谈两点自身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1.结合学科特色进行指导
许多人以为,语文是人文学科,不具有自然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天然优势”。但我们知道,新课改强调着课程的有机结合,也就是知识的连贯性和互通性。比如,在上李白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盛唐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李白的个性经历,開阔学生的视野。
2.结合“问题”引导探究
具体来说,是指依托教材知识点、结合已有经验以及学生认知来引导确定问题(专题),然后由教师牵头,让学生进行思考、展开相应研究,最好再得出相应结论。可以说,“学会提问”才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比如,在讲科普类型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抛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3.实践活动开展探究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发散、综合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组成探究小队,然后在确立“语文探究课题”的基础上,展开实际调查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又和新课改的“素质”理念不谋而合。
教师的工作是“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不仅是顺应新课改的号召而进行的相应的活动,更是与作为语文学科这样一个基础学科的设置目的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沈家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