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度”

2013-07-29王国丁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预设创新

王国丁

摘 要: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把握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度”,是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的。预设应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课堂才能鲜活,教学才有活力。

关键词:预设;生成;创新

在新课程进行中,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都是数学课堂有效的发动力。“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数学课堂应在预设中生成,生成中创造。本文就如何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度”,与同行们交流。

一、在预设中预约生成,在生成中完善预设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且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约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引出公式(a+b)2=a2+2ab+b2,這时,学生们对这个公式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对几何图形的了解上,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并不急于要求学生运用公式做题,而是引导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我给出下面几个式子让学生仿照“完全平方公式”填空:(式子中的“○”“△”“☆”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1)(○+△)2=

(2)(△-○)2=

(3)( )2=△2-2△☆+☆2

(4)( )2=○2+2○☆+☆2

通过以上填空,学生明白了“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最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完全平方公式”描述出来: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两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两倍。至此,学生已完全理解并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书本的知识已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二、预设与生成共舞,课堂闪现智慧的火花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有一次,我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讲课活动,我的课题是讲授初中数学中的《圆》,由于路上遇到大雨,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我制作好的图被雨水淋湿了,情急之下,我从地上捡了圆圆的石子和学校篮球、足球等,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讲课,由于教学实例来自学生身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预设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只有开放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三、关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

提出问题:解不等式4(1+x)

解:第一步,去括号,得4+4x

-4;第三步,合并同类项,得3x<9第四步,系数化为1,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导致他们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如何消除这些差异?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应力行简约,生成应机智把握,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预设创新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