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潜能——漫谈学校老教师的管理策略
2013-07-28四川省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王丽君
文/四川省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丽君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育发展,年青教师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但老教师更肩负教书育人的承先启后使命;他们的昨天就是年青教师的今天,他们的今天就是年青教师的明天;他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学校管理者,绝对不能忽视老教师这个永远存在而又不断更新的群体。那么如何加强老教师管理,唤醒其潜能,帮助其继续寻找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学校发展再添余热,就成了当前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力。
管理上严格要求
很多学校对老教师的学习管理十分松懈,要求比较低。比如继续教育培训、公开课、论文撰写、技能比赛等活动,压根不将老教师纳入。更有甚者,个别学校对四十五或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就免去了上面这些份内之事。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被划归为老教师行列,时间一长,他们的心态自然老化,没了进取心。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一旦滋生,就会出现业务学习懒散、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现象,给学校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须知,老教师的身后有多少年青教师注目?对此,对老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半点都不能放松,要努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校内外各种学习培训。在继续教育学习上无原则的迁就与降低要求,不是对老教师的关爱,而是阻止其专业成长,妨碍其个人进步,无益于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和群体素质的提高,长此下去会损害学校教育事业和声誉。
心态上帮助调节
很多老教师以前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骨干教师,奖状、荣誉的光环时时笼罩,很有成就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华发悄悄爬上他们的耳鬓,青春不在;随着新生力量的注入,他们渐渐淡出学校的舞台,辉煌不在;随着一次次“青年教师技能赛”“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青年教师课堂竞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他们的心一次次失落。老龄化是每一个人都要跨越的门槛儿、翻越的山道脊梁,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当自己真正面对时,心中的五味成杂,在所难免 。工作激情渐失或不在,应该是学校老教师群体的共性。
面对此种状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通过谈心、抚心、送暖等活动,帮助老教师不断调节心态,保持健康心理。一要帮助他们迅速走出失落的阴影,坦然接受,乐观面对;二要让他们看到自己长于年青教师的优势,自尊自爱;三要让他们珍惜剩下的教育岁月,不能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要用心用情带好每一个学生,不辜负家长的厚望,不辱没曾经享有的荣誉桂冠,不给自己“最后一班岗”留下遗憾,从心灵深处悦纳自己,找回失去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信心十足地提笔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工作上包容欣赏
在教学上,年青教师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都优于老教师,尤其是在接受、适应课改的速率上,更胜一筹。课改给年青教师提供了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锻炼、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随着一茬一茬新鲜血液的注入,年轻新秀逐渐走上前台,老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漠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老教师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几十年,其工作经验肯定积淀深厚,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业务、班务管理上的引领作用,在师德、奉献、工作态度与责任心上的标杆作用。
以班务管理为例,比如怎样转化学困生,如何选拔与培养班干部,怎样教育学习好德性较差的学生,如何对待粗暴、蛮不讲理的家长,怎样进行清洁卫生的管理与保持,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等等,可以说他们都有一套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办法。年青教师则因为经历短浅而缺乏班务管理的经验,洞察学生的能力更是欠缺,从而导致工作上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失误。
再如在教研教改上,年青教师有冲劲儿、闯劲儿和善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但缺乏实践经验与智慧,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达不到预设的理想效果。而老教师相对而言较缺乏创新意识,默守固有经验,阻碍学校课改的推进,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上与年轻教师相比更是鞭长莫及。学校如果在实行“青蓝工程”时改掉以往只是青年教师听命于老教师的“传帮带”现象,让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尊重与学习,相互帮助与补充,彼此就会少走弯路,达到双赢。学校的教研课改工作得以推动,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易滋养,学校的向心力也自然得以凝聚。
生活上悉心关爱
老教师年岁已高,身体不如当年,子女成家立业可能不在身边,经济相对宽裕轻松,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亲情,缺的是嘘寒问暖;什么也不需要 ,需要就是组织的关心,需要的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比如生病时的探望垂询,节假日的关怀问候,平时碰面的点头问好等都足以让他们感激、温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一句寒暄、一次握手,都会成为他们心头上叠生的百合花 ,芳香缭绕,回味无穷。
分工上人尽其才
人们对“生理、安全、爱,乃至尊敬与自我实现已成为需要”(马斯罗)。作为管理者,就是引领下属去实现、满足这种需要,实现个体愿景的同时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老教师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看问题深远、透彻,见解独到,在学校德高望重。我们要充分尊重,真诚信任,虚心请教,善于倾听,采纳合理化建议,并根据他们的特长与优势,设置相应的岗位,人尽其才,为他们的再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比如,教学上是行家里手、威信且高的,让其协助教导处工作,或担任听课、评课的督导员;在课题研究上有造诣的,可安排其协助教科室工作,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和培养年青教师科研能力;善写的,则让他们办讲座,或梳理与研究自己教育生涯中的得与失,供年青教师借鉴学习;能说会道、政治敏锐性强的,可安排其协助工会工作,在干群沟通、民生工程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原来从事管理岗位的,可聘为学校的“视导员”,让其充当学校管理层面的参谋……每一个岗位都是一种能力的认可,都是一种信任的力量,都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考核上分层评价
学校评价的目的就是肯定教师成绩,满足其尊重成功的需要,激励其荣誉意识,促进其专业发展,期待其下一个跨越。行为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成功繁殖成功”,即让行为人饱赏成功的喜悦,其以后的工作会更努力,结果会更好。鉴于此,对于老教师和年青教师在考核上就应该实行分层评价,才符合“同质可比”的原理,否则对老教师和年青教师均不公平。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均使用统一评价的标准,就可能使老教师(也包括部分年青教师)无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领导的嘉奖与肯定,逐渐淡化甚至放弃应有的需要、欲望和追求,产生“鲶鱼效应”,也使学校的考核评价失去原有的价值与意义。分层评价,不但有利于刚踏上讲台的年青教师的成长,更有利于唤醒老教师沉睡的潜能,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斗志。
老教师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成员,是学校永远存在的群体,他们在教育事业上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为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他们临近退休的前夕,作为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其开心愉悦且尽心地工作,在教育生涯中留下美丽的“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