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3-07-27梁南南陈首丽
梁南南,陈首丽
(1.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617)
0 引言
环渤海经济区位于我国北部沿海,包括以三大池(鱼池、盐池、油池)著称的渤海的全部和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海洋资源相当丰富。沿海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天津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区位、资源、政策、科技、人才等诸多优势的合力推动下,环渤海地区现已成为了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聚集区。
本文将采用耦合关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两种方法,对2000~2009年环渤海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充分挖掘两者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环渤海经济区进行海洋经济规划的参考建议。
1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
1.1 耦合关系分析的理论模型及数据选择
“耦合”(Coupling)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耦合分析是用于说明、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相互影响的现象之间的协同关系的方法。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和协调程度将会决定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亦即决定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用于反映系统或要素相互彼此作用影响程度的指标称为耦合度,它主要用于度量、反映系统间协同关系的程度。
(1)耦合分析的模型设计
定义一个隶属度功效函数如下:
ui=具有正功效);
其中:xi(i=1,2…,n)为系统变量值;
αi,βi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的序参量的上、下限值;
μi(i=1,2…,n)为系统序参量,为变量xi对系统功效的大小;
该功效系数有如下特点:μi反映了各指标达到目标的满意程度,
μi∈[0,1],μi=0时最不满意,μi=1时为最满意。
对于子系统的内的各个序参量的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以通过集成的方法实现,一般可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即:
其中:UA为子系统对总系统的总序参量(综合序参量);A为系统稳定区域。或者
其中:λi为各个序参量的权重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耦合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耦合度在有些情况下很难反映出变量之间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单纯依靠耦合度判别有可能会产生误判。因此,需要构造耦合协调度函数,以评判变量之间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构造两变量的耦合协调度函数的算法如下: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C表示两个变量的耦合度,T表示两变量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两者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a,b为待定系数,实际中为保证D∈(0,1),应尽量使T∈(0,1)。在这里,a,b系数均取0.5,以方便计算。
耦合理论把耦合协调度界定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0<D≤0.4,为低度协调耦合;
②0.4<D≤0.5,属于中度协调耦合;
③0.5<D≤0.8,为高度协调耦合;
④0.8<D≤1,为极度协调耦合。
运用上述理论公式,可以定义海洋经济综合序参量为U1,区域经济综合序参量为U2,并选取D作为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
(2)耦合关系测算的指标选择
在确定海洋经济——区域经济耦合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遵循了以下三原则:
①代表性原则。为体现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规律,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指标;
②全面性原则。全面考察两个系统的重要控制变量,力求体现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性;
③近期与长期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和调整部分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本文主要选取的指标如下:
环渤海海洋经济衡量指标包括:①海洋经济规模: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海洋产业产值占地区GDP比重;②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第三产业产值;③外开放系统:港口货物吞吐量;④海洋人力资源:海洋产业从业人数;⑤海洋科技资源:海洋科技课题数量、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
环渤海区域经济衡量指标包括:①社会发展系统:非农业人口比重;②经济发展系统: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③对外开放系统:人均进出口额、外商投资总额;④政府管理系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⑤科教文化系统:每万人拥有高校学生数、R&D经费支出。
序参量的上下限借鉴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标准,具体取值可参见各地基准年期值、规划时期值、对比标准值或理想值。
1.2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分析
本节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1~2010)、《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1~2011)、《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0~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部分数据由各经济区范围内地区统计年鉴相关指标调整测算得出,个别缺失数据采用特殊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耦合关系测算指标选取原则选取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指标和区域经济衡量指标,通过以上指标计算环渤海海洋经济综合序参量U1及环渤海区域经济综合序参量U2,综合U1、U2进而计算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的数据如表1所示,耦合协调线形直观图如图1所示。
表1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图1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线形图
测算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综合序参量稍微落后于区域经济综合序参量,但两者的趋势都是逐年攀升的,说明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良好。区域经济综合序参量上升趋于平稳,而海洋经济综合序参量在2005年和2008年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速放缓,2008年尤为明显。由此可见,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预先冲击了海洋经济。从耦合度来看,自进入20世纪以来,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一直在0.9以上,2005年开始,耦合协调度进入磨合期,2007年进入高水平耦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指标选取
2.1.1 基本原理
就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而言,由于我国海洋产业的统计数据十分有限,并且历年统计数据的统计口径变动调整频繁,很多样本数据出现大起大落,几乎没有什么分布规律可言,为此,本文在分析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时,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2.1.2 灰色关联法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处理。即用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各个原始数据,得到初始化数列,从而得到的新数据排除了计量单位的影响,成为无量纲数据,这个过程被称为原始数据的初始化变换。
第二步:计算母序列Xi(t)与子序列Xj(t)在时间t=k时的绝对差值,其计算的表达式为:
计各时刻的最小绝对差值为:
计各时刻的最大绝对差值为:
第三步:母序列与子序列在各时刻的灰色关联系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β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是(0,1),本文取0.5。
第四步:求相对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Rij为母序列Xi(t)与子序列Xj(t)的关联度,n为比较序列的数据个数,或数列长度。
2.1.3 灰色关联度测算的指标选取
选用环渤海经济区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母序列,以反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选择同期海洋产业总产值、海洋产业从业人数、海洋科研课题数量、海洋第三产业产值、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作为子序列,以分别反映产业规模、劳动力水平、海洋科技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港口设施建设几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2.2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测算
利用所构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定义环渤海经济区人均GDP分别与该区域海洋总产值的关联度为R1、与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关联度为R2、与海洋科研课题数量的关联度为R3、与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为R4、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关联度为R5,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
根据表2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环渤海沿海港口建设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计算结果显示出不同关联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略有不同。在五个子序列中,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人均GDP的关联度是最高的,达到0.8990,说明港口建设在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
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是东南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区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优越。区内有天津港、大连港、秦皇岛港等亿吨大港,中小港也迅速发展。港口建设为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海洋产业发展对促进环渤海地区人员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五个子序列中,海洋产业的从业人数与人均GDP的关联度排在第二位,为0.5957,这说明海洋产业的发展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结构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另一方面来看,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港口的建设、从业人数增加的推动,而不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力量的拉动,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海洋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健康,尚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3)海洋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环渤海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五个子序列中,海洋科研课题数量和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均GDP关联度排在最后两位,分别只有0.4918和0.5118,远低于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人均GDP的关联度0.8990,说明说明环渤海经济区尚未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环渤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尽合理,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港口建设及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增加的推动。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环渤海经济区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还有充分的挖掘潜力。要进一步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尽快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科技水平上来。
3 结论及建议
(1)环渤海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有较大提升。
从统计数据上看,2000~2009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海洋产业总产值在区域GDP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作用正在不断加强。从定量分析角度看,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存在高耦合度、高相关性关系。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了持续增加的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也表明,近些年来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结构性要素。
(2)外延性因素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港口建设及海洋从业人数的增加,区域海洋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因素还没有成为推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2 建议
(1)制定统筹协调的环渤海海洋经济规划,集约发展环渤海沿海产业带;
(2)推进环渤海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
(3)重点扶持环渤海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产业升级。
[1]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2]黄松龄.环渤海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与重构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