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
2013-07-26周玮玮
周玮玮
周玮玮:女,本科,主管护师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主张改变新生儿室的环境以及看护方式,以此预先保证早产儿及家长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模式[1]。近些年来,该护理模式已被国内外产科临床上普遍用于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护理,然而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对新生儿室收治的78 例早产儿开展发育支持模式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学校附属医院新生儿室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6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 例,两组早产儿均满足《新生儿医学》[2]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将体重低于1000 g、不符合出院标准而出院者予以排除。试验组男44 例,女34 例。出生时体重:1000~1500 g 29例,1500~2500g 49 例。胎龄:28~32 周20 例,32~37 周58例。对照组男46 例,女32 例。出生时体重:1000~1500 g 27例,1500~2500 g 51 例。胎龄:28~32 周22 例,32~37 周56例。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体重以及围产期基本指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安排经专门培训的新生儿医护人员组成发育支持小组,给予新生儿发育支持模式的护理:(1)营造新生儿室的温馨环境,避免光线刺激,将室内灯光强度降低,实施24 h 昼夜循环,在光线较强时应遮挡窗帘,使用遮光罩遮住暖箱,以防早产儿暴露在光线下;确保室内声音低于60 dB,轻柔开关暖箱门,将电话铃音与监护仪的报警音量调低。(2)避免操作性侵袭。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对氧饱和度与经皮胆红素采取无创性测定,尽量不要搬动早产儿,在实施治疗前需轻柔地将其唤醒或给予触摸。(3)保证睡眠。按照早产儿的活动、睡眠规律以及护理状况制定24 h 照护计划,保证早产儿完整的睡眠时间,不可突然地将其唤醒。(4)建立舒适体位。早产儿睡在自制的鸟巢内,其四肢中线取屈曲位,将手置于嘴边,满足其自我安慰,同时注意其身体对称性。(5)给予抚触。孕周低于34 周者可安排睡在水床或摇床上,对孕周在34 周以上者可开展被动抚触。(6)支持早产儿家长参与护理。可提供家长与早产儿皮肤亲密接触的机会,教会家长学习袋鼠式护理。(7)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每次时间为10~15 min,每天播放2 次以上;引导早产儿观看色彩鲜亮的小物品。(8)患儿出院后,指导家长继续开展发育支持护理,提供早产儿合理的教育环境刺激。在1 岁时随访,对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及发育状况做出评估[3]。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在出生27~28 d 测试其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主动与被动肌张力以及一般反应等5 项神经行为[4]。在12 个月时,使用婴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5]测试早产儿的运动发育(PDI)及智能(MDI),PDI 与MDI 评分在70 分及以下者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
组别 例数MDI PDI试验组78 107.23 ±9.61 109.31 ±10.11对照组 78 101.54 ±17.69 98.59 ±11.18 t 值2.49621)6.2811 P 值<0.05<0.01
2.2 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指标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指标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
组别 例数 行为能力 主动肌张力 被动肌张力 原始反射 一般反应试验组 78 11.25 ±0.83 7.52 ±0.65 7.41 ±0.66 5.91 ±0.24 5.98 ±0.24对照组 78 10.35 ±0.97 7.02 ±0.79 6.61 ±0.89 5.51 ±0.63 5.76 ±0.31 t 值6.2262 4.3165 6.37661)5.24011)4.956 P 值<0.01<0.01<0.05<0.05<0.05
3 讨 论
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仍处于快速生长与发育的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6],光线刺激能够增加早产儿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几率;长时间的处于噪声刺激环境中还能造成听力丧失[7];无告知性的看护操作以及护理等刺激,将使早产儿的氧饱和度以及生理状态发生大幅度波动。新生儿室中所采取传统的与家长分开的环境,不能满足早产儿在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下,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安慰、播放音乐以及提供彩色图片等刺激方式,能够提高早产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有利于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8]。早产儿神经肌肉组织仍处于快速生长与发育阶段,全身的肌张力低下,尚不具备完善的自身活动能力,如果未保持正确体位,可能导致新生儿的主动与被动肌张力发育失衡,最终影响患儿今后的运动发育[9]。
本研究中试验组开展了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使新生儿处于四肢中线屈曲位的“鸟巢式”体位,结果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在神经行为测试中的主动与被动肌张力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行为能力显著提升,原始反射明显活跃,而且一般反应良好,这表明对早产儿实施发育支持护理能够有效增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有文献报道[10],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模式有利于早产儿的智能运动发育,调查结果表明,开展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早产儿在12 个月及24 个月时,出现发育迟缓的新生儿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研究表明[11],与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的对照组相比,实施发育支持护理的早产儿在神经行为以及某些基于大脑前叶的行为数量方面更加接近正常的足月儿。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早产儿12 个月时的PDI和MD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发育支持护理为早产儿在智能及运动发育创建了合适的生长发育环境,消除了可能引发神经发育障碍的诱因,对早产儿的智能以及运动发育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开展个体化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例如营造类似母体子宫内的舒适环境,降低新生儿室的光、声刺激,按照新生儿的活动及睡眠规律拟定24 h 的照护计划,使早产儿保持舒适体位,指导早产儿家长参与护理过程,有利于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提倡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韦 琴,张昆珍,李神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10-1211.
[2]吴圣楣主编.新生儿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1.
[3]廉德花,王正运,朱爱霞,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A):27-28.
[4]刘 敬,王 琪,陈妍华,等.早产儿脐血维生素K 依赖因子水平及产前补充维生素K1对其影响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08-910.
[5]樊 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性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79-783.
[6]韦 毅,管颖玲.发育支持护理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5-3106.
[7]叶杰清,郑聪霞.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45.
[8]李苏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音对患儿的危害[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82-183.
[9]单若冰.医疗环境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15-18.
[10]李胜玲,张德春,杨晓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43-3745.
[11]王惠良,肖海鸟,王莉聪,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1B):2964-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