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
2013-07-26王海霞
王海霞
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出血次数,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对我院36 例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 例,其中男23例,女13 例;年龄29 ~74 岁。患者均符合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将2010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的1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 年2 月—2012 年1 月收治的18 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男12 例,女6 例;年龄31 ~74 岁,平均为(53.0 ±3.7)岁。干预组男11 例,女7 例;年龄29 ~74岁,平均为(52.0 ±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预见性护理 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述说感受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已出血的患者,可预见性地遵医嘱给予门脉高压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防止再次出血。
1.2.2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清洁、安静,避免设地灯光线太强,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就诊环境中;患者呕血时做好口腔护理,以免引起恶心、呕吐;集中治理和护理,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1.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做相关疾病的知识宣教,让其和家属了解病情,同时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在生活上体贴患者,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
1.2.4 饮食护理 出血后2 ~3 d 内禁饮禁食,出血停止后2~3 d,可给予流质饮食;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低盐的饮食。
1.2.5 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症状的药物,如利血平、保泰松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用药依从率及出血次数。患者满意度由其在出院时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满意度、用药依从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次数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each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病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患者的出血点在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发病较急,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病死率约为10.0%。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以下两个因素相关:(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的使用;(2)与年龄存在一定关联,有研究显示,60 岁以上消化性溃疡患者更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部位、血小板计数以及饮酒史等因素与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低。
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胃溃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住院时间。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主动避免不良因素,指导患者用药,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2],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以便能够预见性地使用药物。这些干预措施的运用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患者出血次数,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同时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出血次数,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使用。
1 周多莲,吴英姿. 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11):10 -11.
2 赵忠岩,王江滨,李岩,等. 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协同致病性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 (21):1697 -1699.
3 林小平,吴文雪.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33):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