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监护模式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13-07-26何琼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脱机监护呼吸衰竭

何琼

本研究对我院200 例ICU 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监护模式,比较其监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2 月—201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ICU 呼吸衰竭患者200 例,将其随机分成smcare 智能监护组(简称SC 组) (70 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监护(PSV)组(70 例)、PSV +间断T 形通气监护(TC)组(60 例)。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e among three groups

1.2 监护模式 SC 组采用smcare 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呼吸机型号为德国Drager EvitaXL 型。在对PSV 实施调整的时候,需根据患者室速(VT)、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呼吸率(RR)水平严格执行[1]。SIMV+PSV 组采用SIMV +PSV模式,对患者实施通气,如果其病情出现好转,自由呼吸平稳,即可根据患者通气以及氧合等参数变化,对其频率(RR)实施适当的降低,同时还要有效调整压力支持(PS)水平,通常在将SIMV RR 降低到5 次/min,PS 下降到5 ~7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时,可对患者动态水平进行观察,根据患者通气、RR 以及氧合情况,对其是否需要进行脱机进行确定。PSV+TC 组采用PSV +TC 模式,对患者实施通气,PS水平采用2 ~3 cm H2O/次进行降低,对呼吸机做功逐渐减少,增加患者呼吸肌负荷。在患者PS 水平降低到5 ~7 cm H2O 时,可对患者动态水平进行观察,根据患者通气、RR 以及氧合情况,对其是否需要进行脱机进行确定。

1.3 脱机治疗 患者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已能进行自主呼吸,动脉血气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即可实施ICU 脱机。

1.4 监测指标 观察患者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2)等指标水平,并记录患者脱机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单位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患者RR、HR 和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脱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SC 组低于SIMV+PSV 组和PSV+T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监测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onitoring index among three groups

表2 3 组患者监测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onitoring index among three groups

组别 例数 RR(次/min)HR(次/min)PaO2(mm Hg)脱机时间(d)70 21.5 ±4.8 92.8 ±5.2 94.6 ±16.3 5.4 ±1.6 SIMV+PSV 组 70 20.4 ±6.2 95.1 ±6.6 98.2 ±15.1 8.2 ±1.5 PSV+TC 组SC 组60 20.3 ±7.5 95.4 ±4.5 85.2 ±14.1 8.4 ±1.4

3 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在ICU 危重症者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大部分患者均需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治疗。如果为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则随着感染加重,气道阻塞所引起的呼吸衰竭也会随之加重,治疗方法主要就是进行机械通气,并且机械通气策略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有一定差别,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和调整,不但要确保呼吸肌够得到充分休息,还必须要防止其废用性萎缩[2-3];确保具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维持气体交换进行,同时还必须要对肺过度充气所引起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控制[4]。目前,常用的脱机模式主要有SIMV +PSV 模式以及PSV+TC 模式,实施脱机过程中,均需严密观察患者实际病情,这不但会加重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其住院费用增加[5-6]。但是,smcare 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可以实施全天候管理,能够自行根据患者呼吸功能变化,及时对PS 水平实施调整,因此,其在操作和人力方面更具有优势,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SC 组患者脱机时间明显低于SIMV + PSV 组和PSV + TC 组,有明显差异。3 组患者RR、HR 和PaO2水平,无差异,并且患者均没有出现和呼吸机有一定关联的肺损伤情况。因此,smcare 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脱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 姜辉,俞森洋. 智能脱机模式在机械通气脱机阶段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 (13):1014 -1017.

2 段振兴,曾力行,蒋朝阳,等. 智能脱机模式与传统脱机模式在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 (9):1690 -1692.

3 刘鸿梅. 智能脱机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 天津护理,2009,17 (2):74 -75.

4 胡云仙,陈建鹏,周娟娟,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监护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3):1 -2.

5 梁结柱.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 (8):57 -59.

6 姜辉,俞森洋,王立万. 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间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 (8):545 -548.

7 梁建峰,田蓉,冯俐. 自主呼吸试验在撤机中的应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 (10):617 -620.

猜你喜欢

脱机监护呼吸衰竭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