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广西糖料蔗中期生长情况调查

2013-07-26段维兴刘全跃冯晓善李晨晖宋焕忠王泽平

中国糖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桂糖蔗区蔗农

段维兴,李 翔,刘全跃,冯晓善 ,李晨晖,宋焕忠,王泽平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局,南宁 530000)

为了全面地了解2012年广西蔗区糖料蔗中期生产情况,广西糖业发展局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成调查组于2012年8月14—16日、21日赴百色、崇左、钦州、来宾等4个市的蔗区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得到了各市(县)糖业局、糖业生产及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所调查蔗区的甘蔗出苗情况有了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1 调查方法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面上调查包括查看资料,听取各市(县)蔗区的糖业局、当地蔗农、糖业生产及管理部门关于甘蔗受灾情况介绍等;数据收集包括统计各市(县)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等;实地调查包括田间调查和分析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等指标。

调查方法:每个调查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宿根蔗和新植蔗若干块蔗地,每块蔗地调查5行甘蔗的行距,计算平均行距;选择有代表性的蔗行30m调查有效茎数;每块地在调查苗数的同时测量30株幼苗的株高、茎径,计算平均株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蔗区甘蔗有效茎数比较

从4个市的蔗区甘蔗生长情况田间调查结果(表1)表明,新植蔗有效茎数最多的是来宾市,平均有效茎数为5016条/667m2;其次是钦州市,平均有效茎数为4998条/667m2;崇左市新植有效茎数为4911条/667m2,百色市为4802条/667m2。宿根有效茎数最多的是来宾市,为5102条/667m2;其次是百色市,宿根有效茎数为4836条/667m2;钦州市宿根有效茎数为4513条/667m2;崇左市宿根有效茎数为4123条/667m2。综合4市数据,新植有效茎数为4932条/667m2,宿根有效茎数为4644条/667m2。新植有效茎数高于宿根。

2.2 不同蔗区甘蔗株高比较

甘蔗株高调查结果(表1)表明,新植蔗株高最高是来宾市,平均株高为230cm;崇左市与钦州市新植株高接近,分别为220cm和218cm;百色市新植平均株高为186 cm。宿根株高最高是来宾市,平均株高为248cm;其次是崇左市,平均株高为232cm;钦州市与百色市宿根株高相近,分别为194 cm和191 cm。4个市新植平均株高为214 cm,宿根平均株高为216 cm,新植与宿根平均株高相近。

2.3 不同蔗区甘蔗茎径比较

甘蔗茎径调查结果(表1)表明,崇左市新植蔗茎径最大,平均茎径为2.77 cm;钦州市与来宾市新植茎径相似,分别为2.68 cm和2.65 cm;百色新植蔗茎径为2.49 cm。钦州市与崇左市宿根茎径相差不大,平均茎径分别为2.88 cm和2.84 cm;来宾宿根茎径为2.79 cm;百色宿根茎径为2.64 cm。4个市新植茎径平均为2.65 cm,宿根茎径平均为2.79 cm。宿根茎径略高于新植茎径。

2.4 不同蔗区甘蔗估产情况比较

从估产结果(表1)表明,新植产量最高的是崇左市,平均为6.51t/667m2;其次是来宾市,新植平均产量为6.36t/667m2;钦州市新植平均产量为6.14t/667m2;百色市新植产量为4.35t/667m2。宿根产量最高的是来宾市,平均为7.73t/667m2;其次是崇左市,宿根平均产量为6.06t/667m2;钦州市宿根平均产量为5.70t/667m2;百色市平均产量为5.05t/667m2。综合4个市新植平均产量为5.82t/667m2,宿根平均产量为6.13t/667m2。崇左、来宾蔗区甘蔗整体长势优于钦州、百色蔗区,这主要由于崇左、来宾地区在早、中期春雨水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甘蔗生长。

表1 2012年8月不同蔗区不同品种生长情况调查

3 调查总结

3.1 甘蔗种植面积增加

2012年因政府重视、执行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增大、糖厂对扩种甘蔗土地补贴加大,原料蔗收购价稳定,加上糖料蔗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木薯的收购价下跌等多种因素的刺激,农民的种蔗积极性达到近年来的新高,全区新增甘蔗种植面积2.7万hm2。调查的4个城市甘蔗总面积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崇左市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增加最大,增加了8000hm2;其次是百色市,增加了7933hm2。为今年全区甘蔗增产奠定了基础。

3.2 甘蔗整体长势优于去年,如后期无特殊灾害天气,可实现增产

从调查的过程看到和调查的数据反映,2012年中期长势整体情况优于2011年。从株高同比增长情况来看,钦州市新植蔗株高比去年同期增加40 cm;崇左市与百色市的株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7 cm和23 cm。百色市宿根株高比去年同期增加42 cm;钦州市宿根株高比去年同期增加29 cm;崇左市宿根株高比去年同期增加21 cm,各市均有不用程度的增幅。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在5—7月份,我区大部主蔗区光照、气温、降雨量都比较有利于糖料蔗的生长,加上制糖企业扶持种蔗力度和蔗农管护积极性有所提高,糖料蔗生长形势较好,新植蔗保持较好的有效茎数,宿根蔗分蘖和成茎率有所增加,由于前期3—4月份干旱,原先部分蔗区苗数明显不足的情况有所改善;台风“启德”的到来及时地为糖料蔗补充了充足水分,对糖料蔗后期生长促进较大,有利于糖料蔗产量的提升;新扩种土地是新植地或轮作地,病虫害较少,产量相对较高。甘蔗整体长势优于去年,若后期没有极端恶劣的天气,全区甘蔗可实现比去年增产15%~20%。

4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4.1 农户管理水平差,单产低

2011/2012榨季全区平均单产较低,为54.3t/hm2。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户种植及管理水平较低,如种植时不盖膜,导致出苗较差;达到一定苗数后没有及时培土,导致成茎率低;宿根蔗培土时达不到15cm左右高度,后期易倒伏;甘蔗生长中期过度剥除叶片影响甘蔗后期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另外,由于缺乏大型犁耙机的推广应用,很多蔗地无法实施深耕深松等配套栽培技术,导致多年轮作的蔗地甘蔗产量较低。

4.2 近期雨水和台风较多,对蔗区甘蔗影响较大

由于5—7月份新植蔗下种后,全区各地降水增多,连续雨天导致平整的田块积水过多,积水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排出,会影响甘蔗生长,严重会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死亡;在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沿海蔗区,在甘蔗生长中后期,随着台风的逐渐增多,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田间地块连续积水易导致甘蔗侧芽萌动、气根增多、病害增加、糖分降低等,从而影响甘蔗的产量及产糖量。

4.3 蔗区糖厂对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缺乏了解

这次调查中发现,目前蔗区品种结构单一,糖厂、种植户对桂糖系列新品种了解不多,崇左、百色、钦州、来宾等蔗区还是以种植新台糖22号为主,新台糖22号引进种植已有10年多的时间,长期种植导致该品种已面临退化,出现了宿根性差,抗病虫、灾害性气候能力下降等问题,糖厂和农户亟需新的优良品种替代新台糖22号。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可适应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要求,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但由于糖厂缺乏了解,很多蔗区即使在单产低于45t/hm2的情况下,仍继续种植新台糖22号。

4.4 缺乏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技术,蔗农防虫意识较差

2012年螟害率高于去年,对新植的出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蔗区地块受害率达40%~50%。除了气候影响的因素外,缺乏专业、准确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技术也是一个主要问题。蔗农对于虫害严重性缺乏认识,存在侥幸心理,错过了最佳的防虫时机,即使后期多次喷药,也无法控制螟虫害的大爆发。

5 建议

5.1 加强甘蔗种植技术培训

各地糖业生产管理部门和糖厂农务部门应该担负起对蔗农的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进行周密策划,制定适宜方案,在农闲时节定期举办甘蔗种植栽培技术培训,进一步让蔗农充分认识甘蔗品种的种性特点及栽培技术关键,使蔗农能科学地种植管理,减少投入,增产增收。作为甘蔗育种科研单位,我们为蔗区提供新品种时,必须要强调品种的种性特点,确保适宜的下种量。加强对配套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做到良种与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各个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5.2 出现恶劣天气后,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易受水淹的田块多是比较平坦的水田,种植时应在雨季前及时挖好排水沟,在连续雨天时及时清理排水沟,做到及时排水。相关糖业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好极端恶劣天气的预报工作,为蔗农服务。在崇左市,江州区政府、糖业生产管理部门为应对台风可能出现倒伏的情况,专门召开甘蔗防倒伏现场会,为农户排忧解难,利用竹片搭架子防倒伏,效果显著,政府部门的出面为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5.3 加强桂糖系列新品种宣传力度

近几年由广西甘蔗研究所育成的桂糖21号、桂糖29号、桂糖37号、桂糖38号、桂糖39号、桂辐98-296、桂糖04-1001、桂糖03-2287、桂糖02-1156等新品种具有高产、高糖、耐旱、耐寒的特点。调查中发现,崇左市当地主栽品种除新台糖22号外,桂糖系列新品种所占比例较小,但也有部分新品种开始种植,如桂糖29号、桂糖31号、桂糖03-2287、桂糖21号、桂糖97-69等。粤糖94-128在田东地区已有1333hm2的种植面积,这主要与这个品种在当地表现为大茎种、直立、宿根性和抗病性好,适合当地农户粗放型的种植方式有关。在来宾市兴宾区农科所基地种植的桂糖29号新植蔗的有效茎数多,达6803条/667m2,该品种宿根性好、早熟高糖,在宜州怀远糖厂第4年宿根产量还有75t/hm2多,现累计在河池蔗区推广种植330hm2左右。因此,要增强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推广的力度,让蔗农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到更多的适合当地种植的桂糖新品种。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利用开新品种现场推介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将更多适应广西气候的甘蔗品种推向各个蔗区,实现多个甘蔗品种搭配种植,为广西蔗糖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5.4 甘蔗科研机构应加强在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上与糖厂的合作

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拥有一批甘蔗病虫害植保方面的权威专家,在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生物防治方面,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示范推广机制,通过成立甘蔗生物防治中心,繁殖天敌,可显著降低螟害率,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甘蔗生产成本,较好地保护蔗区生态环境,增加蔗农收入,提高甘蔗糖业的生产效益。作为全区乃至全国实力最雄厚的甘蔗科研单位,可加强与甘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与糖厂相结合,加强甘蔗方面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在适宜的时段进行药剂和生物防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蔗农的防病虫害意识,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全区甘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桂糖蔗区蔗农
基于时空尺度的广东农垦蔗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2020~2021年试验表现
广西甘蔗品种(系)2019年区试柳城点新植试验初报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第1年宿根种植表现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