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2013-07-25爽任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丁苯组间

方 爽任 虹

(1 解放军第二二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1;2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方 爽1任 虹2

(1 解放军第二二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1;2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对应用丁苯肽对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阿司匹林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丁苯肽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丁苯肽对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丁苯肽;缺血性脑梗死;治疗

脑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临床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发展趋势,且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高,会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疾病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在病情发展的急性期可以实施溶栓治疗[2]。本次研究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丁苯肽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抽取84例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5.4±2.4)岁;发病时间1~8h,平均发病时间(2.7±0.4)h;治疗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5.2±2.3)岁;发病时间1~9h,平均发病时间(2.6±0.5)h。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常规治疗。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15mL,每天1次,计划治疗2个星期[3]。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丁苯肽,每次200mg,每天3次,计划治疗两个星期[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幅度、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超过46%,病残鉴定结果显示为3级以下;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超过18%,没有达到46%,病残鉴定结果显示为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没有达到18%或明显增加,病残鉴定结果显示为3级以上[5]。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阿司匹林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后有11例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情达到显效效果,有1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有效率71.4%;治疗组经丁苯肽治疗后有15例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情达到显效效果,有2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有效率90.5%。两组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2.2 NIHSS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64±2.38)分,治疗后为(8.27±2.09)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1.95±3.02)分,治疗后为(4.43±1.58)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幅度比较(分)

2.3 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8.35±2.06)d治疗后缺血性脑梗死病情得到控制,共计用药治疗(13.36±2.19)d;治疗组患者经(5.94±1.58)d治疗后缺血性脑梗死病情得到控制,共计用药治疗(9.26±1.83)d。两组患者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比较(d)

2.4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缺血性脑梗死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致残率逐渐升高,且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对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极大的负担。缺血性脑梗死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学变化过程,在梗死灶的周围会有一个“缺血性半暗带”形成,由于能量供应存在明显异常,使得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缺血期的微循环状态,对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保护,而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损伤,在脑缺血和再灌注后最早出现,是脑缺血发生级联反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动点”。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抗脑缺血类药物,丁苯酚是绿色植物药品,其主要活性成分为D1-3-正丁基苯肽,通过对线粒体的功能进行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使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还可使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对神经细胞线粒体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缺血后炎症反应及细胞的凋亡过程进行抑制,现代动物学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结果均表明该药物具有显著的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用[6]。

[1] 叶剑虹,杨炼红.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11(15):345-34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00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16):382-383.

[3] 王宇.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6(13):376-377.

[4] 王永,胡为民,李光来.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7(12):162-163.

[5] 李圣华,李军荣,羊文娟,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6):431-432.

[6] 李纲,查芹,陈季志,等.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9):953-954.

R743.3

B

1671-8194(2013)24-0084-02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丁苯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