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统音乐
2013-07-25庄丽娥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福建泉州362000
庄丽娥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 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提线木偶又称“傀儡戏”,就全国各地传统傀儡戏种大多都采用了当地的戏曲唱腔,唯独泉州的傀儡戏,它拥有了自己的剧种音乐“傀儡调”。“傀儡调”广泛的被本地的戏曲高甲戏、打城戏等剧种所吸取,至今闽南地区的布袋戏剧团全盘采用“傀儡调”及其打击乐器。多数戏曲剧种全盘采用或大量吸收“傀儡调”的基本唱腔,从这就可看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它体现出泉州傀儡戏古老剧种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傀儡调”音乐唱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一、传统的“傀儡调”
“傀儡调”有着鲜明的个性,并且自成系统,同本地戏曲剧种传统唱腔相比,“傀儡调”显然是北曲较多,联套较少,旋律曲调平直而失于装饰,独具刚健、高亢、浑厚、粗犷的艺术特色。“傀儡调”保留了许多与宋元时期南戏音乐构成相似的重要特征。其中很多曲牌的首尾,都由“引子”和“尾声”则称“慢煞”,皆为散板。“傀儡调”也有“联套”唱法,所谓联套,就是说某一曲牌必须与其他曲牌相联成套的。“傀儡调”的“联套”比较简略,最复杂的也只有三支曲牌和一支“尾声”,如[一封书]过[胜葫芦]过[尾声],[驻马听]过[扑灯蛾]过[尾声]等。“傀儡调”的“生、旦”与“北、杂”,各自依据行当不同,唱腔的使用上也有分别,也就是“粗细”的区别。“生、旦”所用的唱腔清丽柔远,字少腔缓;而“北、杂”所用的唱腔高亢粗犷,字多腔急。早期的“傀儡调”具有两个演唱特点:一是“开嘴管”,二是“干唱”。所谓的“开嘴管”是不用任何的乐器,只让演员自己开口定管定音高。而“干唱”是只有锣鼓而没有管弦乐器伴奏的演唱。
二、传统曲牌
传统“傀儡调”属曲牌体音乐,目前已经整理、出版300余支曲牌,每支曲牌都有固定的旋律曲调。有的曲牌甚至有多种旋律变体,如【寡北】【寡叠】【五供养】等。这些曲牌可归纳为五种节拍类型:
1.慢(散板)的曲牌是:【大山慢】 【圣潮慢】【贤后慢】【临江仙】【正慢】【赚】【北慢】【湘子慢]】【连理慢】【粉蝶儿】【怨】【得胜慢】【吟诗慢】【哭断肠】【贺圣朝慢】【虞美人慢】【金蕉叶慢】【破陈子慢】【连环慢】。
2.七撩(8/4),每小节一拍七撩。其曲牌是:【北上小数】【月儿高】【绣停针】【驻云飞】【一江风】【山坡里羊】【步步娇】【甘州歌】【带花回】【两休休】【大圣乐】【下山虎】【忆多娇】【月眉序】【出队子】【园林好】【普天乐】【醉扶归】【皂罗袍】【黄莺儿】【一盆花】【四朝元】【青衲袄】【生地狱】【桂枝香】【北江儿水】【渔父第一】等。
3.三撩(4/4),其曲牌是:【节节高】【画眉袤】【万年欢】【满江红】【十八春】【浆水令】【北一封书】【洞仙歌】【金莲子】【麻婆子】【赏宫花】【玉交枝】【胜葫芦】【好姐姐】【锦板】【倒拖船】【梁州令】【西地锦】【太师引】【三遇犯】【抛盛】【锦衣香】【照山泉】【相思引犯】等。
4.一二撩拍(3/4)其曲牌有:【四季花】【五方旗】【抛盛叠】【生地狱】【太平歌】【曲仔】【四边静】【锁面枝】【北调】【番鼓令】【千里急】【五供养】【金钱花】【风检才】【牧牛歌】【唱诵】等。
5.叠拍(1/4),每小节一拍,撩拍相叠。属于叠拍的曲牌是【大啉旦】【啉旦】【北调】【念咒】等。
三、传统古乐器
早期的泉州傀儡戏所使用的古乐器有南鼓、征、锣、锣仔、拍、南锣、铜钹等,后又增加南琵琶、箫、二弦、三弦等管弦乐器。
1.南鼓
南鼓可以说是节制傀儡音乐节拍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有“万军主帅”之称,在泉州的傀儡戏中南鼓算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乐器。在演奏的时候,鼓师会把左脚轻放在鼓面上,当脚在鼓面上来回挤压和移动时自会产生不同的音调,由此也被称为压脚鼓”。傀儡戏南鼓的打击套数称为“鼓帮”,有“官鼓”“素鼓”“一条鞭”“三脚鼓”等多种鼓帮。而每一种鼓帮都有自己的打击技法。鼓师结合演奏经验和当时居中的角色熟练掌握。一般情况下,南鼓是控制演唱者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基础。
2.征、锣
征与锣合起来称为“征锣”,它是由两面直径约为30CM左右且音调相近、音色相异的铜制打击乐器。从外形看,钙与锣虽然都是圆形,但征的正中有一直径约9CM的半球突出部,而锣没有。在傀儡戏音乐中,征、锣配合南鼓演奏,通常称为“征锣帮”,一般用于“生、旦、北”人物的上场伴奏或用于剧情跌宕、情绪激昂之处,并常用在气氛紧张、热烈的过曲间奏中。
3.锣仔、拍
锣仔,亦称小锣。锣仔是一面直径为12CM左右的小铜鼓,其形跟铜锣有点相似,它是置于由竹编制成的且用两版权法细牛筋交叉悬为底部的圆箍之上,在演奏的时候,乐师常以左手执拍,跟随节奏在腿上不断击打,同时右手用槌用力击打锣仔。而拍是由五块荔木板组成的,上面和下面的两块板略厚,用线串接在一起,它是节制“傀儡调”撩拍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在演出的时候,锣仔和拍是相互配合一起使用的,被称之为“锣仔拍”,而“锣仔拍”通常需要与南鼓中的“素鼓”相互配合,“锣仔拍”充分利用的其演奏技法表现出人物那种愤怒、慌忙或激动等各种情绪,因而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表现能力。
4.南锣与铜钹
南锣直径约40厘米,与征锣相比音调稍低,常常要配合铜钹用于“大帮官鼓”或“慢帮官鼓”,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体现出文成武将的位高权重和显赫威仪。
以上所述,大抵是泉州提线木偶的传统音乐的现存状况,对于泉州傀儡戏音乐宝库的进一步挖掘,艺术家们还在不断的进行抢救、整理和保存,相信在将来的艺术家、民间戏剧学的研究者们,定能从泉州傀儡戏传统音乐中进行深入调查和探索。
1.王景贤《泉州提线木偶戏》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黄少龙《泉州傀儡艺术概述》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