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2013-07-25杨婉琴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四川成都610021
杨婉琴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 四川 成都 610021)
美声唱法在意大利文中被称为Bel canto。这个词的含义是“完美的歌唱”也可被译为“美好的声音”。美声唱法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声音方面,还包括了歌唱的内容以及歌唱者的风度、气质、情感表达等。美声唱法区别于其它唱法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混合声区唱法,这种唱法在引入中国以后,对我国民族声乐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美声唱法在我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尝试与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相互融合,促使我国声乐艺术逐步走向繁荣。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美声唱法在“五四”运动后传入我国,美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初创时期、五六十年代的发展期、“文革”期间的停滞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繁荣期。这是美声唱法在我国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曲折历程。
1.初创期
美声唱法的初创期正处中国政治变革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美声唱法可以说是声乐艺术的一枝独秀。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为出国的声乐留学人员相继返回和一些俄籍的歌唱家、声乐教师来我国从事的相关活动。初创期的声乐作品大多是以艺术歌曲和民主救国意识题材为主的歌曲,从一些影像资料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这种美声唱法比较自然,由于当美声唱法刚刚传入中国,因此与民族民间唱法几乎不存在任何交集。初创期的美声唱法代表人物有黄友葵、喻宜萱、朗毓秀等。
2.发展期
在建国以后,随着一此专业院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美声唱法在我国步入到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一些极端思想的影响,美声唱法在发展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由于对美声唱法理解上的差异,出现了咬字前后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但这一时期美声唱法已经开始初步尝试与民族唱法相互借鉴和融合。其中比较著名的歌剧《江姐》便是两者相互融合的成功案例。在五六十年代一些国外的音乐家对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比如保加利亚声乐教授契尔金、意大利声乐教授伊莉丝·科拉岱蒂等。
3.繁荣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美声艺术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声音艺术的春天也真正到来。声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是美声唱法发展的繁荣时期。这种以最小气力发挥最大声音能量的美声发声方法,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和专业学院的认可。美声领域也涌现了大批才华出众的年轻歌唱家,一些比较杰出的歌唱家在国际声乐比赛中也先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进而引起了国际声乐界的关注。这些歌唱家以特有的东方艺术气质和民族神韵,使国际声乐界对我国声乐发展刮目相看,为中国声乐艺术赢得了非同寻常的荣誉。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科技与信息产业的推动下,声乐艺术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突出,各国的声乐艺术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倾向越来越国际化,中国美声唱法在这一万象繁盛的时期也得到了巨大的动力。我国的声乐歌唱家们,在民族音乐和美声唱法之间也逐渐找到了一种平衡点,两者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也走向了更加科学化的道路。
二、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歌唱的异同
1.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呼吸节奏的异同
美声唱法非常注重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运用。美声声乐领域对呼吸还进行了特别的研究,并专门应用了一系列的呼吸训练方法。歌唱过程中的呼吸与我们的自然呼吸不同,美声唱法认为呼吸是发声的源动力,是以气息的连贯性为控制宗旨的。美声唱法要求吸气要深、而且要强调横膈膜的联合作用,然后根据歌唱的需要,使气息冲击到声门。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相同,都是将气息运用看成是歌唱的基础。民族声乐也非常重视气息对歌唱的影响,而且懂得歌唱的人都会明白气息运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歌唱领域推行的呼吸法是以腹法作为主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2.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美声唱法采用的是混合声区的唱法。美声唱法中真声与假声可以同时合作使用,按照真假声音的比例需要,来进行混合使用。其中真假声的混合声需要按照某种声型从下至上做出真假混合音,做到真假难分的境界,这样声音会达到统一的连贯性;而我国民族声乐在真假声运用上,变换比较清晰、明朗,高音部分通常假声效果比较明显。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在真假声运用方面,在保持了民族声乐特点的基础上,也不断开始借鉴美声唱法,使发声更具科学性。
3.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在声带共鸣方面的异同
美声唱法通常都是采用混合共鸣的形式,依靠声音的真假音混合,利用声音的高低来区分哪些地方需要共鸣多一些,哪些方地共鸣可以少些。这样才能发出比较优美、圆润的声音。采用美声唱法进行歌剧演唱时,后边的咽腔和鼻咽腔用的较多,在达到高音时也无法掩盖住。采用这种唱法强调的是头腔共鸣和高位置的唱功,还需要重视演唱过程中三个声区的统一,进而达到完美、自然、灵活的声音效果; 民族声乐的唱法头腔较为靠前,且声音也较为集中和明亮。民族声乐唱法中比较流行嗓音色彩,通常是采用口腔共鸣来进行歌唱。
三、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
1.美声唱法优化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美声的演唱方法。这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持续发展,无疑是一种推动。在近几年里,我国民族声音领域不断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经验,在保持我国民族声乐原有的风格上,大胆地吸收了美声唱法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的独到这处。而且在一些手法上与美声唱法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比如对下颚的放松、颌骨的打开等,尤其是腰腹肌的力量方面和美声唱法基本相同。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民族声乐在高音区的问题。在呼吸运用方面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一样也强调了呼吸深浅的运用,便演唱的声音更加流畅、通透;在气息支持与运用方面,也采用了关闭或者掩盖的方法,从而找到了转换后的最佳高音。融合了美声歌唱方法的民族声乐声音更加圆润、明亮、充满亲切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从而使得民族歌唱艺术更具感染力;另外在共鸣理论方面,美声唱法运用的是混合共鸣理论,而我国民族声乐运用的则是局部共鸣的理论。美声的混合共鸣有利于音色的统一,使音色无论是在低、中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都能够形成圆润的音色效果。民族声乐对于美声混合共鸣理论的借鉴,不仅保持了民族声乐清脆、明亮的特点,还获得了声音的高位置,也增加了声音的灵动性。由于喉咙打开所产生胸腔共鸣,也提高了民族演唱声音的松弛度和流畅性,从根本上增强的民族声乐艺术的感染力。
2.美声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经济、文化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新的音乐文化形式与元素不断的涌现和发展起来。在这种音乐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声乐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不断充实与改进,以满足广大声乐爱好者的需求。这一点在声乐教育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美声唱法的普及,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声乐训练与音乐表现手法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非常符合由潜入深的教学原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这一手段,不仅能够丰富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两种唱法在基本原理和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性,所以很多理论与方法上的相互融合和学习,也是完善我国整个声乐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结论
美声唱法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欣赏性,在引入中国以后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它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在我国音乐艺术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另外,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和相互借鉴,也拓宽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国际化道路,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受到了更多国际声乐艺术家的关注。
[1]刘晶.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9:36~37.
[2]陶健.论借鉴美声唱法发展现代民族唱法[J].毕节学院学报,2012,28(9):125~129.
[3]郑秋芳.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