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2013-07-25刘卫平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馆辽宁丹东118000
刘卫平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馆 辽宁丹东 118000)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基层农村的文化发展并没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加强基层农村的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一、影响基层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僵化。大多数群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只注重致富挣钱,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一部分群众认为务工挣钱已经十分辛苦,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文化活动;特别是一些偏僻村镇的群众,认为文化活动可有可无,村里要组织文化活动有时也开展不起来,形成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萎缩状态。
2.经费投入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基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不少村镇文化设施因建筑年代早、长年失修、设施陈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甚至不能正常使用。农村图书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村级书刊报纸每年订得较少,并且投递后,一般村民很难看到,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偏少,文化活动开展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死板,范围比较狭窄,绝大部分文化活动仅限于城镇及周边地区,贫困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
3.娱乐方式偏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求知、求美、求乐、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农民缺乏休闲娱乐场所,缺少一些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娱乐活动,部分农民便觉得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打牌赌博就成了农民主要的娱乐方式,少有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偶尔在重大节日搞些文化娱乐活动,也主要集中在城镇,一些已建起的文化设施如城镇周边的图书室、文化娱乐场所也因管理不善,缺乏创新,对村民缺少吸引力,往往是门庭冷清,形同虚设。
4.人才队伍匮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为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纷纷外出打工,逐步脱离了农村生活,留下来的多数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母亲,农村文化人才急剧缺乏,很难组织起专兼职文化服务队伍。加之基层文化部门条件差、待遇低,难以招录有一定专长的文化人才,难以留住比较稀缺的文艺人才,专业文化人才出现了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此外,部分基层文化站因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无法培养出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人才,使农村文化人才呈现了“引不来、留不住、培不出”的局面,导致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以对基层群众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导致当前农村开展文化工作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陷入困境。
二、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现实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政府一件大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乡镇党委、政府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和谐发展;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精神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责任考核到位。把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与全年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并列入干部考察、提干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新体制机制,保障长效运转。一是制定适应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奖励文化创作者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多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生活,为农民所喜爱的文化艺术产品;对在农村进行文化演出的团体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定期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二是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建立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机制。三是建立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把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创建经费纳入区镇财政预算,解决农村文化建设软硬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农村文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强化业务培训,培养文化骨干。一是乡镇一级文化专业人才配备到位。为乡镇文化站招录1~2名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愿意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大中专毕业生,优化基层文化专职干部队伍的结构。二是大力开展面向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辅导。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积极开展面向农村文艺骨干的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努力提升农村文化团队的水平。
4.创新文化载体,提升文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二是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农村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
5.深化结对共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活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二是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情况列入文明创建考评内容,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非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工作,通过文明结对共建,整体提升非文明村的争创水平;三是在城市文明的辐射深度、文明结对的内涵延伸、结对形式的拓宽上下功夫,指导、提升和及时推广“民企联村”“村居结对”“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等成功的结对经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