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辅导

2013-07-23孙洁晶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就业辅导员

[摘 要]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目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高校辅导员应分清弱势学生群体,并从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弱势群体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在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的工作现状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就业辅导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说明加强就业辅导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弱势群体;辅导员;就业

[作者简介] 孙洁晶,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青年教育、思政教育,广西 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59-0003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相对概念, 它是指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以及能力、素质相对较低, 拥有教育经济资源(包括学习资料和生活资料)相对贫乏, 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 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弱势主要体现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习、生活难以为继,自身心理素质不高, 学习竞争中处于弱势。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经济困难群体。一般是指家庭无固定收入、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群体,我国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群体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到30%,由于经济条件差,贫困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常会出现自卑、嫉妒等心理,从而滋生更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二是身心弱势群体。这类群体主要表现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以及身体残疾。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往往由于先天不足,体质差、或是由于各种变故造成自身身心留存阴影,在平时与人接触中变现怯懦、恐惧、敏感。三是能力弱势群体。指学习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弱,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群体,以及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表达、组织协调、工作竞争等能力差的学生群体。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其中弱势群体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20%,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有些大学生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加之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常常会自怨自艾,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工作机会少,就业时遇到诸多挫折,很容易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就业与发展。

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择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应付择业过程中的费用,还要应付初次就业后的花费,择业过程中的费用主要包括了交通费、制作简历费、自我包装费、培训费,而就业初期的花费主要包括租房费用、伙食费、工作聚餐等,这些很容易成为贫困生毕业生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他们在择业中顾虑重重,不自信和拮据的状态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较好的工作机会,逃避社会现实,造成更大的心理阴影。

身心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旧的价值理念受到怀疑和破坏,而新的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心理上的畸形,如贪婪、冷漠和躁动等。就业时往往由于自身反叛的性格,不能容忍社会中与自身观念相悖的各种现实问题,在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下,目空一切、焦躁冷漠,这类人往往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

学习及能力弱势大学生群体因为缺乏进取心、懒惰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知识面窄,专业文化素质差,没有明显的特长,人文修养不足”等,这类大学生没有突出的优势、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力,没有坚韧的性格、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被许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二、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影响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容易表现自卑、攀比和嫉妒等心理,也容易产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消极的工作态度,例如,“我应付不来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压力”、“没有背景的人绝对不会有好工作”等等,导致弱势大学生厌恶工作或过于随意地选择职业,延误自身发展。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例如,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学习资源和生活资源的匮乏,不得不将自己困在一个很小的交际范围内,对外界事物冷漠鄙弃,对自身存在消极自卑心理,所以,常常回避与他人的交往,这就造成在就业时,无法展示出优秀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弱势群体如果不能正视此类问题,会造成各类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学习成绩影响自信心,自信心影响就业,就业影响经济问题等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形成,弱势群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更加难以得到提高,就业压力更大。

(二)社会就业环境影响

我国现存的就业制度并不健全,这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因素有关。一方面我国大部门高校都在不断地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弱势群体再就业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加之竞争压力变大、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弱势群体就更难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大学扩招的过程中教学质量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毕业学生就业能力也大大受影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更多的就业问题,例如,出现某些不公平竞争手段,就业权利受侵害,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等,毕业生初出社会,能力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则会加剧就业问题的复杂性。

(三)辅导员方式及学校环境影响

1.就业辅导方法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大学校园带来巨大的信息冲击,它使得以往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式不再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互联网文化冲击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往往不能正确判断的海量丰富庞杂的文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混乱了各种信息和资源,使得不良文化渗透加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看,大多数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的教育,往往还是仍停留在单纯的说教、灌输阶段,教育层面单一化,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效应。

2.辅导员自身素质欠缺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思政工作辅导员从事工作经验相对缺乏,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自身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专业辅导知识,在做学生工作时往往不能运用丰富的经历来指导学生,这就形成了学生工作难以开展、存在各类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等问题,从事弱势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具备敏锐的鉴别力,了解学生的教育规律和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拥有培养跨世纪人才需要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确保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针。

3.各群体之间缺乏沟通

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以班级为单位的交往越来越少,这使得很多同学缺少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弱势群体大学生自身缺乏认识新事物、结交新朋友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性格孤僻的人更加孤僻,朋友圈越来越小。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学生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宅男宅女”,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则因此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导致自身排斥与人交往、甚至与家人和老师也拒绝沟通,逃避社会,这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三、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六百多万,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较之以前有很大不同,而弱势学生往往会因为社会实践能力差,综合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其严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引导,那么弱势大学生作为潜在的优秀人力资源就不可能得到开发,这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高校弱势学生的就业辅导。

(一) 加大就业辅导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市场主观及客观上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常会使毕业生产生不良抵触心理,因此,加大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正视社会问题,适应社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当社会现实与自己的立项期望发生冲突时,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同时健全人格,做好自我评估,正确面对并处理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 有利于提高择业能力

就业指导主要是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就业信息,通过分析预测就业动向以及特定市场的人才供求实际,把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自我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把握宏观就业形势、专业对口岗位,做好人生职业规划,通过就业指导培训,提高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自觉主动地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并学会敏锐的把握市场需求动向,筛选对自身有用的就业信息,发挥自身特长,选择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职业。

(三) 有利于劳动资源充分利用

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敏锐感和前瞻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把握好社会目前的需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国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相对饱和的东部地区,而西部建设需要人才却因为地域用人制度、户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的影响,造成劳动力流动到西部到基层的渠道不畅,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培养就业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找准职业定位,与其他学生相比,弱势群体大学生更应该抓住稍纵即逝的就业机遇,寻找适合自身的新路子。

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辅导员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责任,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在他们毕业、就业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弱势群体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在面对挫折时往往一蹶不振。辅导员应在校园生活中鼓励他们多与人接触沟通,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对抗挫折的毅力,参与竞争的实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抓住适合自身发展的每一个机遇,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顽强拼搏。

(二)合理利用网络

如今网络已经遍布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迅速等特点。弱势群体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虚拟网络来与他人沟通,如果高校辅导员能正确利用网络来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就能更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和想法。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利用网络发布就业信息,并及时与毕业生沟通就业想法,回访就业学生,做好网络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搭建好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弱势群体大学生参与就业互动并表达想法,在交流会沟通中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逐渐敞开心扉,形成乐观向上的就业心理,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就业信息的管理,了解弱势群体的就业情况。

(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高校辅导员应深入细致地去了解每一位弱势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弱势的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经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应该更多地鼓励其通过各种渠道改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或者课余时间的兼职来改善,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针对贫困毕业生提供的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辅导员要主动去掌握学生生活情况,将学校提供的经济补助政策传达到每一位学生,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去改善生活状况,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摆正学习、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弱势大学生在毕业时候的就业中增加自信;针对能力弱势型大学生群体,要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通过参加相应学习培训班,或者组织学生大讨论、大学习等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针对心理弱势型大学生群体,应多培养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相互的交往中学习理解和包容,关心和尊重。

(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要学会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这五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首先,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正确引导他们正视自身不足,发掘自身潜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择业观。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劝导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政辅导员应该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从而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弱势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学校教师则应该在教学、管理中对弱势群体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关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学校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造融洽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获得知识、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获得友情和正能量;社会大环境则应在政策上完善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体系,创造更多公平竞争机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促进良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给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赵长胜.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2]张雪飞.陈丽杰.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3]张宝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

[4]杨永欣.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3,(2).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就业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