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3-07-23闫丰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加速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各地电子政务成功开展的共性经验,最后提出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电子政务;信息化;信息共享
[作者简介] 闫丰,河北省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050071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03-000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加速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当作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单个政府机构建设自己的门户网站,实现基本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发布功能。
第二阶段:单个政府机构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对内(包括机关内部及其下级机构)实现集成的网上办公功能,对外实现网上业务受理,并与内部办公业务集成,实现简易交互功能。
第三阶段:多个政府机构在信息交换平台上实现数据处理、在线互动,为公务员和普通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形成面向社会的政府服务职能。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信息交换与共享成为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曾明确指出“当前电子政务的重点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交换和资源共享,以及规范政府管理和服务创造必要条件”。
二、当前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来看,电子政务可以很好地服务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四大职能,能够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体制的演化,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应当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务的重要手段。针对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应当以技术与需求作为发展电子政务的驱动力,要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模式,要突出各部门政务信息的职能,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并要转变思想,建立服务的理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强调面向公共服务,解决信息共享协同的难题。
(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绩效评估机制
要正确认识电子政务开展过程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必然会招致各种势力的关注和攻击。因此,在实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风险,明确电子政务内外网的限制和作用,做好防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的安全保障措施,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一个电子政务综合安全体系。
要向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业务需求导向、坚持完善发展环境、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同时,重视对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评估,把绩效评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纳入到部门的考核中去。
(三)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由于多年来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各级部门已经基本建成了本部门的业务和应用系统,下一步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是对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强调面向公共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整合相关各项业务数据,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依托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逐步实现政府信息按需共享,支持面向社会和政府的服务。
根据各地区的不同需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形成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数据基准,并通过建立交换与共享平台,解决信息交换共享的难题。同时,还要加大对信息化相关工作的标准建设,由统一的标准规范出发,推动电子政务的规范建设,并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建设,形成保障电子政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进经验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虽然各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加速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建设,是各地电子政务工作者的普遍共识。通过对一些地区先进经验的了解和考察,笔者认为在电子政务工作中存在着共性的和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一)信息是基础
通过开展电子政务较为领先省市的经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地区的法人、人口、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已经完成。各地都很重视共享信息的质量,确保信息满足应用的需求,这就为梳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相关业务数据,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打下了基础。
(二)平台是依托
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都是采用一个平台支撑多个应用系统的方式,集约化建设平台,发挥集中统一建设的成本优势、资源共享优势、管理优势。通过平台推动部门间政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逐步实现政府信息按需共享,支持面向社会和政府的服务,促使新应用、新服务的产生。
(三)应用是抓手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强调面向公共服务的理念是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共识。他们都是以应用或者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切入口,由主管部门牵头,运用以各种规范和制度,明确了部门共享的责任,围绕需求迫切、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领导关注的政府热点工作开展信息共享。
(四)制度是保障
以满足需求为目的,重点协调业务系统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并制定专项应用信息共享制度,保障各部门协同应用运行,促进信息共享常态化。围绕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的建设,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问题。
四、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协调力度
各地的电子政务工作基本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普遍提出了希望国家和各省市对电子政务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面对当前工作的难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要理顺上下机构关系,完善省、市、县各级支撑部门的相关机构建设,并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立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和协调,加大对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推动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支持立法规范
要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要抓紧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建立电子政务规范、标准的实施机制,确保标准在电子政务各个建设环节中的应用,为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提供保障。
(三)调整资金投入
应用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所有财政性资金要统筹安排使用,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电子政务投资的审计和绩效评估,防止盲目投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确保电子政务投资效益。
(四)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各地需要制定统一的安全技术方案和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建设CA认证体系,建设电子政务授权管理体系,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等基础设施。还要抓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五)积极开展培训与考核
要组织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评价各地、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并纳入到对各地、各部门的整体工作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将按分数进行名次排序,并在内、外网站公布;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将予以表彰,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进一步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纳入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
(六)推动信息共享和整合
积极推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的开展,以应用需求为抓手,由业务部门牵头开展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作用。
1.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整合开发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在“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中的作用,要整合已有资源,着重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围绕基础数据库应用,推进公文档案、政策法规等基础性、公益性数据库建设,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2.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应用主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强化在信息资源的采集、登记、备案、共享、发布、安全、保密等环节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3. 切实发挥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作用。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共享,以“协同办公”、“公共服务”等应用为主线,以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支撑,推动各项相关业务间的数据整合与服务整合,支持互联、互通、互操作,可促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政府、企业和公民信息资源共享,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完善民主政治。
五、结 语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把电子政务发展局限在IT领域的应用过程,更要从社会公共管理变革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发展思路进行总体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李霖,郭仁忠,桂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及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