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认知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3-07-23赖玲萍吕霄英章力凤
赖玲萍,吕霄英,章力凤
(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心身疾病,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其心理异常率为76.1%,较正常人群明显要高[1,2]。目前对此病治疗多偏重于躯体症状的改善,而疏于患者情绪的管理。认知疗法[3]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为了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对5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小组认知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病情稳定,无急性并发症,无精神病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原因自行退出者,不良事件终止研究者。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6.4±11.2)岁;职业:工人13例,农民19例,干部3例,教师2例,自由职业9例,无业7例;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5例,中学39例,大学及以上8例;经济状况:良 好11 例,一 般27 例,较 差15 例;病 程1~16年,平均(7.3±2.4)年;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32例,均用药物保守治疗。
1.2 小组认知干预 将患者分成小组,每组3~5例。由责任护士实施心理干预,护士长定期检查心理干预的执行情况,协助责任护士解决问题。
1.2.1 干预方法及时间 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者精心讲解,组织讨论交流,组内人员互相帮助、支持。每位患者参与3次认知心理干预,干预时间50~60min/次,干预期为2周。
1.2.2 干预内容
1.2.2.1 不良影响因素的确认及情绪管理 病友相聚先逐一自我介绍,然后相互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干预团体关系;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治疗与护理措施、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等;帮助确认压力事件和情绪困扰,指导自我心理调节,如听音乐、深呼吸,心理暗示“一切都会过去的”。
1.2.2.2 良好认知和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的建立 帮助识别并转变错误认知,变消极应对为积极应对,如有患者认为生病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自己罪有应得,对此,实施者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情况,转变患者观念,积极配合治疗;寻求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包括患者家属、亲戚朋友、社会、单位等的经济与情感支持。
1.2.2.3 启发及鼓励与展望 讲叙典型事例以树立信心,让恢复良好的病友现身讲述,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挖掘人生意义、建立未来理想与目标,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未来人生规划。
1.3 评价方法 干预前及干预后,实施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4]对53例患者进行评价。HAD 主要应用于综合性医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筛查,包括14 条目,焦虑和抑郁各7条目,每条目0~3分,得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采用配对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3例患者干预前后HAD 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53例患者干预前后HAD评分比较(±s,分)
表1 53例患者干预前后HAD评分比较(±s,分)
时 间 例数 焦虑得分 抑郁得分干预前53 7.65±2.74 9.12±3.28干预后 53 4.78±2.93 5.37±3.07配对t值 15.105 17.857 P 值 0.042 0.036
3 讨 论
3.1 小组认知干预能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消化性溃疡是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单纯用药物治疗疗程长、疗效低、复发率高,注重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及预防溃疡的复发[6]。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它不仅重视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试图通过改变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面对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认知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况[7]。本研究注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阶段式认知干预形式,帮助患者确认住院以来遇到的压力事件和情绪困扰,识别并转变错误认知,形成正向思维,通过安慰、解释、启发、鼓励等帮助患者挖掘人生意义,建立未来理想与目标,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变消极应对为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小组认知干预使有共同诊疗经历的病友相互探讨、交往、鼓励,有利于良好群体关系的建立,增强了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表1 结果显示,小组认知干预后患者HAD 评分较干预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实施小组认知干预的注意点 认知疗法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基于此,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找出患者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即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然后对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需注意患者认知上的反复,坚定患者的正性理念,追踪患者情绪、行为的转变与矫正,帮助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适应环境;注重发挥小组群体的作用,病友相互帮助,对认知差的患者可予个别干预,达到干预目的。
[1]魏淑瑛,李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4):301-302.
[2]张翼林.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3,19(10):1237.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174.
[4]季建林.医用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18.
[5]王家声,姜凤芝.多虑平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4):394.
[6]高静芳,潘建良,毛荣彪,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3-4.
[7]金妹,时美芳,邹卫英,等.认知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5):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