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模式在初级责任护士管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2013-07-23袁湘瑜何妙珠
袁湘瑜,何妙珠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059)
临床工作3~5年的初级责任护士护理专业知识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管理知识较薄弱。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为主,很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由于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因此是一种在学校、社会深受各类群体认可的辅导模式[1]。2012年1月至6月,本院对63名初级责任护士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3人,其中男2人、女61人;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岁;护龄:3年23人,4年20人,5年20人;学历:中专43人,大专20人;职称:护士;分别来自全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等科室。
1.2 方法
1.2.1 建立工作坊培训小组 护理部组建工作坊培训小组,由7名护士长组成,其中1名护士长为组长。小组负责教学计划制定,并承担教学工作。
1.2.2 培训计划 对全院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沟通技巧、团队建设、执行力的培养、如何制定1份计划、PDCA循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等,同时确定工作坊的操作过程中以活动体验和思想感悟为主[2]。培训小组成员分工承担课程,准备课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创设与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训安排在每月最后1周的周四下午4∶30~5∶30在医院教室进行,共6节课。
1.2.3 培训方法 对初级责任护士分3阶段进行工作坊模式的培训。
1.2.3.1 第1阶段 现场培训。主持人授课后,引导学员分组讨论、游戏、情景模拟。学员讨论时,随机分组,每组自行选定1名组长,讨论过程中主持人深入到每个小组,引导学员们围绕主题深入讨论,避免跑题,主持人应积极带动讨论的气氛,避免冷场[3]。讨论完毕,组间进行交流,各组组长作总结性发言,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与心得与其他小组分享。所有小组汇报完毕,主持人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对发言中的误区作纠正,重复重要的观点,要求学员对授课内容能理解、掌握。
1.2.3.2 第2阶段 总结学习收获。通过现场培训后,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将现场培训的收获作总结,并上交工作坊培训小组,一方面,方便追踪、观察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学员通过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回顾,是一次再学习过程。
1.2.3.3 第3阶段 实践阶段。培训结束后鼓励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半年后上交培训的收获与心得。
1.2.4 评价方法
1.2.4.1 初级责任护士对工作坊模式培训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培训效果,调查表共设置2项共10条目,第1项4条目,了解学员对授课者的语言、表达、仪表及授课形式是否满意,设满意、不满意2个选项;第2项共6条目,结合课程内容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掌握、未掌握供2个选项。要求学员根据自我感觉在调查表相应选项上打勾。回收调查表后,2项内容分别统计,第1项4条目有3条目选择“满意”,列为“满意”,第2项6条目均选择“掌握”列为“掌握”,否则为“不满意”、“未掌握”。
1.2.4.2 层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评价 课程结束后3个月,通过统计“层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评价表”的评价情况,了解对学员的临床评价。“层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评价表”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要求定期对各层级责任护士进行评价的标准,评价内容共10项,包括:仪容仪表及专业素养,护理程序的应用,护理操作技术,护理理论水平,健康教育的落实,带教学生的质量,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团队精神,患者满意度,继续教育,每项内容的评价分值为10分,总分100分。其中,患者满意度一项是通过给每例出院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了解,即该责任护士所管辖的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即可给予10分的评价;其余项目的评价由病区护士长根据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实际表现进行打分,总分>90分为优秀。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初级责任护士对工作坊模式培训的评价结果见表1。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后3个月,根据层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评价,学员的优秀率达92.1%。
表1 初级责任护士对工作坊模式培训的评价
3 体 会
3.1 对初级责任护士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效果较好 护理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的过程,护士要对患者实施管理、对病房进行管理,因此,护士必须学习和具备护理管理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工作坊模式用于初级责任护士管理知识培训,摆脱了桔燥的理论说教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采用互动、开放式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模式得到了改革与创新[4,5],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培训过程中加入讨论、交流等方式,课后,要求学员对课程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及报告,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通过培训,学员不仅丰富了管理知识,而且团队意识得到加强,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素质。培训后3个月,学员的岗位职责评价优秀率达92.1%,这与工作坊的培训模式有关。
3.2 存在不足 本研究实践的人数有限,护理管理专题培训的内容较局限,对初级责任护士行工作坊模式培训的效果以主观评价为主,这都需今后继续进行研究实践。
[1]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1):44-46.
[2]郭代珠,赖玉兰,陈妙虹,等.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75-76.
[3]顾爱霞.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117-118.
[4]金福碧,郑和昕,林玲萍.“工作坊"式授权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3):206-208.
[5]冯素文,金颖,余晓燕.分层规范化培训在妇产科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6):58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