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改进对预防新生儿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效果观察
2013-07-23邢晓华洪爱莲黄惠英
邢晓华,洪爱莲,黄惠英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湖州 313000)
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是治疗新生儿血钙浓度<1.8mmol/L 的最有效措施。由于新生儿静脉表浅、细小、管壁薄,血管内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弹力纤维结构不完善,对局部刺激的防御功能差,穿刺部位易引起水肿,使用钙剂时很容易发生药液外渗[1]。当葡萄糖酸钙发生外渗时,如处理不及时,会发生皮下组织硬结、坏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为了预防新生儿静脉补钙时引起药液外渗,本院新生儿科改进了护理措施,临床实践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静脉补钙患儿120 例为观察组,男67 例,女53 例;日龄1~20d;体重1 100~4 500g。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静脉补钙患儿110 例为对照组,男59例,女51例;日龄1~21d;体重1 080~4 550g。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到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的医嘱后,立即准备药液,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在患儿正在静脉输液的通路上评估静脉通路通畅的前提下用输液泵均匀泵入,速度为5ml/(kg·h)[2],按新生儿输液护理常规每30~60min巡视1次。
1.2.2 观察组 对原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接到医嘱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立即准备药液,将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双倍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对于需要静脉补钙的早产儿积极和家长沟通,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补钙,因为PICC置管创伤小、风险低,为早产儿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了葡萄糖酸钙的外渗[3];经外周静脉补钙时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尽量避免用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其对刺激性药液更为敏感,易发生静脉炎[4],尽量避免用头皮静脉,因头皮静脉细而短、血流速度缓慢,使药液停留在局部时间相对较长,增加了对局部的刺激,易发生炎性反应和坏死[5],用静脉留置针重新建立静脉通路[6],尽可能1 次穿刺成功,避免穿刺针在同一部位反复进出而造成静脉损伤;药液用输液泵匀速泵入,速度为1ml/min[7];在给患儿静脉补钙时,专门安排1 位护士在床旁观察,直到补钙结束,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液体外渗,注意心率变化及胃肠道反应,发现局部皮肤有液体外渗迹象或稍有肿胀立即停止输液,必要时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8],直到局部肿胀消退,如出现心率<80次/min,暂停补钙[7];葡萄糖酸钙输入结束后用等渗盐水冲管,使药液进入血液循环,且不沉积在血管壁[8],并正压封管,留置针可作其他等渗性药液输液时使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补钙过程出现钙剂外渗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采用Fisher检验。
2 结 果
两组静脉补钙外渗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中经外周静脉补钙100例,经中心静脉补钙20例,仅1例出现局部皮肤肿胀,予50%硫酸镁湿敷后肿胀消退。对照组均经外周静脉补钙,8例出现外渗,7例局部皮肤肿胀,经50%硫酸镁湿敷后痊愈;1例右手臂肘窝处皮肤肿胀明显,予50%硫酸镁湿敷,第2天局部出现硬结,直径为3.5cm,继续用硫酸镁湿敷,至第15天出院时局部还留有直径2.5cm硬结。
表1 两组静脉补钙外渗率比较(例,%)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皮肤细嫩,血管壁薄,通透性高,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如果观察不及时,很容易因药液外渗而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为此,观察组患儿在静脉补钙时安排护士在床旁严密观察直到补钙结束,避免了因未能及时发现药液外渗而造成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安排输液顺序要根据药物性质,一般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液体,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液体[8],在已经输过液的静脉中进行静脉补钙,这样的静脉相对于未输过液的静脉要脆弱,血管壁通透性要增加,容易发生液体外渗,为此,观察组经外周静脉补钙前新建立静脉通路,减少了液体外渗。新生儿血流量少,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浓度高,使钙离子不能充分被血液稀释,导致局部毛细血管中钙离子浓度较高,使钙离子沿毛细血管壁渗入到皮下组织,导致皮下组织硬结,故观察组将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双倍稀释。经中心静脉补钙可避免药液外渗。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钙剂外渗率。
[1]许宏珠,黄清玉.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护理措施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8:18.
[2]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0.
[3]柳春波,盛芝仁.PICC在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5):457.
[4]王艳.循证护理在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损伤防护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25-27.
[5]胡春梅,钱研,姚华莉.新生儿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1):44.
[6]李燕飞.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6):94.
[7]邵肖梅,叶鸿帽,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64.
[8]朱姝,黎贵湘,兰霞.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