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实证研究

2013-07-23熊丽君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非洲

易 佩,熊丽君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始于1950 年,60 多年来,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在培养规模、层次、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行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一书统计,2009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为12 436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其中学历生为7 955人,非学历生为4 481人;2010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为16 403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19%,其中学历生10 613,非学历生为5 790人;2011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为20 744 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7.09%[1-2]。

来华非洲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许多学者开始对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状况展开研究,对教育现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很多学者认为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建议。本文试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做一实证研究。

一、跨文化适应理论

跨文化适应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人类学家Redfield等提出,其指出,文化适应是指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入另外一种文化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和过程,它描述了不同文化中的个体由于相互之间的亲身接触而产生的变化。“Redfield等认为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3]现在研究跨文化适应时,一般援引Redfield等给出的定义。

跨文化适应理论在文化交流学,教育教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等不同的领域都有较广泛的运用。将跨文化适应理论与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便于将其理论精髓很好地运用到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中,指导留学生在异域的学习与生活,也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跨文化适应这个理论。

二、研究方法

非洲留学生有其独特的肤色、语言和性格。他们的文化背景、思想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等都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当他们来到中国时,必定对中国的文化以及社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本研究从该假设出发,对非洲来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某大学89名来自安哥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大一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其分属于土木与建筑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个学院。本次共发放问卷89分,收回85份,回收率95.5%,问卷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以对留学生管理人员和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访谈为辅。调查问卷采用的是Colleen Ward(1999)的五级社会文化适应量表[4],分别对“没有困难”“轻微困难”“一般困难”“很大困难”“极大困难”5个等级给予1~5分的评定,得分越高,说明适应难度越大。原始量表共有39个题目,根据该大学留学生培养教育实情做了调整,删除了其中四个题目,即本调查所使用的量表为35个题目。整个量表分为三个维度:人际行为维度(1~12题),物质生活维度(13~27题)和认知价值维度(28~35题)。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 17.0与Excel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该校非洲来华留学生的问卷发放,回收和结果统计,非洲来华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基本情况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非洲来华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描述统计

对表1进行分析发现,本次调查的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总均值约为2.3分,适应水平为中级。同时,非洲来华留学生在人际行为、物质生活和认知价值三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基本持平,略有波动,其中物质生活维度得分略低,约在1.9分,表明适应难度较小;人际行为维度总均值约为2.3分;认知价值维度得分略高于其他两项,约在2.9分,适应难度高于其他两个维度。这说明其社会文化适应的难度有高有低,在认知价值维度上的适应难度略高于物质生活维度。

(1)不同专业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笔者从专业的差异的角度试图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跨文化水平差异,结果分析如表2。对表2进行分析可见,不同的专业对于非洲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三个学院的留学生在人际行为维度上的平均分约为:2.43、2.25和2.32 分;在物质生活维度上的平均分分别约为:1.93、1.82和1.99 分;在认知价值维度上的平均分约为:2.89、2.95 和2.90分;跨文化适应总平均分约为:2.32、2.25、2.31分。同时,社会文化适应在专业变量上的t检验发现,专业在人际行为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和认知价值维度和跨文化适应总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专业的差异不会影响非洲留学生在华的文化适应水平。

(2)不同性别的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表3所示。

对表3进行分析发现,女生在三个维度和跨文化适应水平总平均分各项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跨文化适应难度高于男生。非洲留学生在华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着与现存环境不一样的肤色、语言和行为。“女生对自身的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表扬和认可,而男生对自身的评价更多来源于内部的认同和满足。”[5]由此可见,当非洲留学生处于异域的陌生环境中,来自外界的认同减少,男女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女生更在乎外界的认同,所以也会因此表现出比男生更加难以适应这个新环境。

表2 不同专业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

表3 不同性别的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

(3)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据回收的问卷结果统计,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回答问卷中不同题目的适应水平也体现出一定的问题。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各题平均分描述统计图,如图1所示。

从图1的数据波动可以看出,各题平均分分值变化较大,在2.5 分上下波动。在其中第10题,“对待带有负面情绪的人”和第22题,“听懂当地口音”平均得分为4分,即“很大困难”,且在认知价值维度中的“理解当地的世界观”“用当地的观点看文化”“理解当地的价值系统”“从当地人的观点中看出问题”一些题目中,非洲留学生们的适应现状都体现出超过其他社会文化适应方面的困难。

图1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各题平均分统计图

在通过对非洲留学管理人员和部分非洲留学的访谈中,笔者也了解到了一些在调查问卷上没能涉及的细节问题。比如,留学生们对于学校的课堂纪律理解得较为轻松,部分留学生不能够准时到课,课堂纪律较为宽松,留学生们思想较为自由,不适应中国传统承袭的为学严谨之道。同时,在对部分非洲留学生的访谈中得知,其对于中国菜不太适应,情愿在公寓自己动手做饭,对于中国大学的作息时间不太适应,上课时间作息规律与他们原来学校的安排不太一样,中文水平也不够理想,不能够非常自如地生活或者与当地人打交道。

4.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调查结果量表,从横向上看,非洲留学生适应水平存在波动,普遍跨文化适应程度中等。不同专业的非洲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水平上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的非洲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水平存在差异,女生的跨文化适应难度高于男生。从纵向来看,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适应困难,例如对于语言和当地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此次调查的对象来自非洲安哥拉和利比里亚等不同国家,其祖国与中国的地理、社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中国不久,他们对于中国的很多地理人文知识不甚了解,好奇心大于对于未知的不适感,本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文化休克理论中的“蜜月阶段”理论。“旅居者刚来到一种新文化中,处于最初兴奋状态。“他们对于所见、所闻和所吃到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与兴奋。他们能够接受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甚至觉得十分有趣。这个阶段一般持续几个星期到半年不等。”[6]“这个阶段,旅居者与东道国人的接触相当肤浅。过一段时间,当旅居者寻求与东道国的居民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时,新奇感渐渐消失,开始出现语言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迷惑、误解、挫败感、孤独感、焦虑感。”[7]非洲来华留学生们初次来到中国,对于异域文化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不适应的感受是排列在次要的位置,他们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又会觉察这样差异带给他们的不适感,且这种不适感暂且没有超出他们心理接受范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留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就是“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主要症状多为焦虑、孤独、思乡。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该批非洲来华留学生正处于“蜜月”阶段,作为教师和学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延长他们的“蜜月”阶段的感受,尽量使留学生平缓的度过文化休克阶段,减轻他们的不适应感,进一步避免他们因为跨文化适应困难所引起的学习困难,减小这种不适应感给留学生学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反映了很多非洲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上的问题,下面将对症下药,提出建议,以期促进非洲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水平的提高,减小非洲来华留学生在文化学习生活中的不适感。

1.加强中文的学习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流沟通工具,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生活中占有不小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好了一个国家的语言,就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与适应这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加强语言的学习与培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不断的加强中文学习。校方可采取多种中文培训方式相结合,如课堂授课结合“浸润式”的方式。课堂授课能保证学生得到正规的语言培训,浸润式的方式能使得学生最大化地参与语言的使用过程,能够在全中文化的环境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校还可以重点培训中文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交互学习模式,使当地的中国学生和非洲留学生都能在语言上有进步。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使非洲留学生活动在中文的环境中,提高其中文水平,让其自身产生去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地去适应异域文化。

2.加强非洲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流意识源于个体或群体自身,一般而言,他们会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审视和理解异域文化,从而产生对于异域文化的独特的个体的认知。从其自身开始培养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并不意味着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适应困难问题,但这种意识的培养能够为非洲留学生在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些文化上的资源,能够让他们正视自己所处于的状态,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而非消极被动地被文化冲突等现象左右,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对待留学生活与学习,能够顺利地与身处的异域文化进行“交流”。

在非洲留学生入学初期,学校和老师既要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国情与文化特征,又要阐述明白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点,让非洲留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环境,让其有自身理性的思考,从而做出正确处理这种文化环境差异的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非洲来华留学生实地参观,让他们了解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里面丰富多彩的文化,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身临其境般的切实感受。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邀请心理老师的参与,从跨文化心理学的角度为非洲留学生们分析,解除他们对于身处国外自身的一些自卑感与羞涩感,能够积极、勇敢地面对陌生环境,能自我理性的进行思想文化上的调整。

3.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因材施教

高校可以开展丰富的跨文化活动来丰富非洲留学生的教育与教学,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接受这个异域文化,解除对于异域文化的排斥感,消除非洲留学生心中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与学习,达到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非洲留学生们在中国比较封闭,喜欢小团体活动,不愿意与外人打交道。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可开展一些集娱乐、学习为一体的活动,寓教于乐,比如到当地的中国家庭做客,感受真实的中国家庭氛围,或者开展中外学生混合运动会等活动,使非洲留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有利于增强自信心,使非洲留学生能从心理意识上接受并融于身处的环境中。

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陌生环境下产生的文化冲突的表现不会是一样的,正如数据结果中留学生们的适应能力有高有低。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了解不同学生个体的问题,对症下药,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帮助非洲留学生适应中国文化,使之学习充实、生活快乐。由于非洲学生喜团体活动,高年级学生和中心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学校可积极发挥高年级留学生和留学生代表的正面作用,管理好中心人物,通过他们在留学生群中的威信与地位积极引导低年级留学生,延长文化适应中的“蜜月”感受,避免和克服文化冲突的消极影响

本研究以跨文化适应为理论基础,对非洲来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就结果分析对非洲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延长非洲留学生的“蜜月”期感受,消除和克服文化冲突对于非洲留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适应水平,提升高校对于非洲留学生的教育与教学。

[1]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 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5.

[2]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0 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5.

[3] 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4):44-49.

[4] Ward C,Kennedy A.The Measurement of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9(23):659-677.

[5] 许国萍,周秋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71-75.

[6] 熊丽君,刘学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46-347.

[7] 安然.“文化休克”译释探源[J].学术研究,2010(3):50-54,159.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