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人性深处的一次拷问:俄罗斯电影《回归》

2013-07-20周筱真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北京10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架伊万回归

周筱真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 北京 100000)

表现父爱题材的影片好象比较多,有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吕克·达尔代纳兄弟执导的影片《孩子》、俄罗斯电影《小偷》、日本电影《乡村写真馆》等,也是同类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观众也常常跟着影片中的父亲或者孩子一同流下感动或感悟的泪水。但是有一部也是表现父亲与儿子题材的影片,直到影片结束,观众可能并不会跟着流泪,但是心灵却遭到撞击。这就是2003年的一部俄罗斯电影《回归》,本片获2003年第六十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是俄罗斯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

剧情简介

《回归》讲述了两个离家12年的父亲突然回到家中,两个儿子已经长成十几岁的少年,父亲在他们心中只是在照片上见过的陌生人。两个习惯了没有父亲的孩子与父亲一同外出旅行,父亲的态度生硬而武断,经常用威严和震慑的手段,施与孩子特殊的父爱,却让儿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行为,小儿子的对抗一步步使父子关系走到绝境。在一个孤岛高高的塔楼上,小儿子威胁父亲要跳下去,父亲快速爬向儿子所在的位置,却在快要达到的一瞬间,因手抓处的木板老化脱落而坠落身亡。影片在舒缓而平静的叙述中达到让人意外而揪心的高潮,看着父亲缓缓沉入大海,倔强的儿子终于开口喊出了“爸爸”。

父亲与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儿子,从陌生到永诀,把是十二年父爱的缺失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回归。

光影与色彩

整部电影的画面非常干净。摄影运用滤色镜,使整个画面蓝色衬底。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浓郁、在平静中透着轻盈。整个构图也符合原则,唯美而干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采用剪影,使片子富有绘画般的美感。大量运用径深镜头,光影的运用也很巧妙,当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阳光通过路旁的树叶的剪影打在车上,非常漂亮。线条的运用也很出色,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能发现线条的美感,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到位的。

镜头运动

本片非常重视运动。要么是摄影机的运动,要么是被摄物体的运动,整个画面极富动感,使整个影片并不显得沉闷。

正如本段落,伊万和父亲一跑一追奔跑的镜头,周围环境淡化(这种处理在影片中很多),镜头里只出现伊万和父亲的影子,可以表现伊万心中的委屈和不信任甚至是误解,以及父亲的愧疚心态,运动拍得非常美。

这部电影在剪辑方面非常出色。镜头之间的转换合情合理,精雕细琢,绝大部分镜头之间都符合电影剪辑原则,方接方,圆接圆,非常符合观众的视听习惯,不突兀,不矫情,流畅自然。这组镜头,配合音乐的渲染,剪辑很到位,到父亲跌落时,音乐噶然而止,然后下一个镜头缓缓推到高架前沿,出现塔下父亲的细小的躺在地上的身体和安德鲁的身影。

寓意深刻

“电影中的经典……走进一个更深远、更激昂的层次,远远超乎它表面所预示的”。这是《洛杉矶时报》对该片的评语。

“作品即充满吊诡和寓意,给予观众接近两小时的情感波动,以及一个令人错愕的高潮。”——《综艺》。

“一部让人惊叹的心理惊悚片。戏中令人不安的影像,观赏后仍会在脑中挥之不去。顶级作品。”——《娱乐周刊》。

“电影要好看”这是好电影不能饶过去的一节,更何况影片具有各种深层的探索和寓意,使之成为无可置疑的经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两段拍得很美的奔跑镜头,一次奔跑让他们发现爸爸,另一次却是失去。

故事从影片开始就埋下一个伏笔,弟弟伊万比较胆小或者是有恐高症。哥哥安德烈对突然来到的爸爸充满期待甚至有着讨好父亲的意图,只让弟弟非常看不惯。也许哥哥作为十二年来家中唯一的长男,非常渴求一双更为强大的肩膀来支撑一个虚幻却必须存在的角色,而十四五岁的他还不能胜任这样的角色。

剧中出现了两个高架。一个是影片开始时,一群孩子比拼胆量,试图从上面跳到海里的高架;另一个就是父亲跌落的那个高架。对于恐高的孩子来说,高架是神秘的,也是让人胆怯的,第一个高架突显了伊万的恐高;第二个高架遥相呼应,伊万在受到委屈后爬上了那个高架,相对于对突然出现的爸爸的恐惧,恐高已然不顾,然后出现了那个悲剧。两个高架不仅在结构上互相呼应,在主题上,也极力渲染了对于突然出现的父亲的矛盾心态。

从接受服务时张驰有度的人生态度到钱包被抢、汽车陷坑、雨中划船,最后到引起悲剧结局的守时之争,这位父亲想把十二年的缺失一夜间给他的孩子补回来:就是男人走进社会就必须能够独当一面,要想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是需要心灵与身体同步甚至早熟的。而喜欢用肢体语言甚至暴力的父亲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想的。 影片最后,矛盾爆发。哥哥忘记对父亲的承诺,让弟弟玩得尽兴回来但是遭到父亲更为猛烈的殴打,这时兄弟俩的情感都快崩溃了,准备杀父亲的弟弟最后放下刀,哭着跑向森林深处,爬上了瞭望塔,他无法理解这一切,因为久久不来的父亲,怎么这样残酷,就如同他的大喊:如果你像一位父亲那样爱我们,我也会很爱你的。可是,十二年没有接受过父爱的他,又怎么会知道父亲究竟应该是是个什么样子呢?就在他勇敢地准备跳下时,父亲爬上来了,但没等说话,就失手坠落身亡,爸爸死了。哥哥坚持要把父亲带回家,兄弟俩冒着大雨用父亲当初蛮横的方式教会的手段,离开了那个无人的岛屿。当他们把父亲沉没到湖中时,意味着父亲永远的离他们而去了,这时的弟弟伊万第一次动情的喊出了:“爸爸”。

影片的最高点就在这里:父亲用生命捍卫了人性中对爱的不容置疑,尤其是血缘之情。不管怎样,人类不失去真爱,就永远有希望的未来。这是父爱与人性真谛的双重回归。如果父亲真的是弟弟想的那种人,世界就彻底没有希望了。这正是导演的高明意图所在,有评论认为这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影片,有借喻俄罗斯失去昔日的追忆痕迹。笔者不能苟同这样的评论,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也是如此告诉观众的:请不要把这部影片当成简单的父子之情的描叙,更不要当成一部政治性的社会题材影片来观看。那么《回归》是否对人性深处一次拷问最后不容质疑真爱回归?

影片“回归”的寓意到底是父亲的回归,情感的回归,还是前苏联的回归都不重要。最珍贵的是让世人再一次无可争议的,欣赏领略那远离很久的经典,是俄罗斯电影经典的回归……

猜你喜欢

高架伊万回归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南宁市市郊铁路武鸣线工程高架站造型地域化设计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语法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