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瓷雕塑的“艺术”与“设计”

2013-07-20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造物雕塑陶瓷

王 琪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陶瓷雕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种类之一,有着悠远的历史,可以追溯新石器时期。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在各艺术部类中,属于造型艺术。而现今人们所说的设计即现代设计,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才开始被世人所熟知。可就是这样两个看似不同的学术名词,在陶瓷雕塑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设计的本身是人类解决物与人之间关系的造物活动。可以说人类从制造第一件工具起就已经包含了设计因素,我们称这种活动为“造物”。所以,人类造物的开始也就是人类设计史的开始。远古时期的陶器雕塑创制是中国陶瓷雕塑最初的雏形。那时人们没有设计的理念,制作陶器也仅是因为生活所需。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人吃饱穿足后,就想到怎样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此时,最早的意识的“设计”概念便应运而生。人类大脑里开始想做什么样的器型是美的以及在其上面做何种装饰等等,这就是设计。“爱美之心”古人皆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那时的“首饰”或是储藏食物用的器皿等,都有美的意念在其中,同时也发现多种装饰纹样如秦代的动物纹瓦当。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动着精神层面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真正艺术理念的慢慢滋生。新石器时代的先人将自己对当时原始社会的恐惧、兴喜等诸多感情释放到陶器中,秦汉时期的为了陪葬而创制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宋代瓷塑取代陶塑使陶瓷雕塑真正成为艺术品,当时的人们根据社会或自身的需要创作出了一件件旷世奇作,每件都是艺术精品。在我看来,陶瓷雕塑与绘画、书法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但更想强调的是,中国陶瓷雕塑也同时是与设计相连的。从设计的角度看,设计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其宗旨就是为人服务,原则上追求功能第一,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实用性。原始人类在开始制作陶器时主要意识是为了实用,以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在器物上进行刻划装饰到明代绚丽至极的彩瓷,这些足以说明“人为本”的思想是由人类的“本能”使然,尽管这种“本能”可能根本就是无意识的,但谋划、思考这本身就是设计,设计在这片土壤上已经开始萌芽;从艺术的角度看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着雕塑艺术的共同特点与规律,也有着自身特有的个性。原始社会遗留下的陶塑器物中,以审美为生产目的的并不多,然而在今日都毫无例外的成为艺术精品。个人认为,陶瓷雕塑与生俱来就带有“设计”与“艺术”的双重品性,并且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这个品性在,只不过会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偏艺术性质多一些或是偏设计性质多一些而已。仰韶文化的“人面渔纹网纹盆”,其纹样既可以说是造型艺术,但也可以用当代的设计概念就理解其装饰性。秦时期的瓦当纹样直到现在还是研究装饰的重点。宋元时期瓷塑成为陶瓷雕塑的主流,这时人类的“有意识”的审美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当代人所了解的真正“艺术”在那时普遍流行起来。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原始社会的陶塑创作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当时人类日常生活所见的而作,例如植物、动物、自然界的一些现象,那时创作的陶器可能不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塑华丽、精致,但一定是具有最朴实的情感,给人亲近的感觉,与生活的联系也最紧密,是纯粹的“生活艺术”。

现今,陶瓷雕塑的设计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更为紧密了,用艺术设计这个词给陶瓷雕塑加以定性丝毫不为过,现代的陶瓷雕塑既有纯粹的为了视觉上“美”的感受而作,但不也乏一些日用瓷与陶瓷雕塑结合的“新式瓷塑”,也可以理解为产品设计,例如花插设计,设计师用陶瓷作为材料,造型手法千姿百态,如花瓣状、几何形等,或运用镂空、浮雕等装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这就是设计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作品,既有了视觉上美的享受,也同样有它的实用性,美与功能融为一体。现当代的艺术是设计化的艺术,设计则是艺术化的设计。其实“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两者并无实质性的区别,设计本身就是艺术创造,所以张道一先生说:“‘造物艺术’也就是‘设计艺术’。”

现如今的艺术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它已进入人的日常生活中,但如何更好的进入生活则是要多加考虑的。作为设计来讲,服务于人是天经地义,而艺术也同样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真正的艺术从来都不是被人供奉,更不是仅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外在”的“奢侈品”,其内在才是立根之本。这些种种原则就使得现在的陶瓷雕塑越来越贴近生活,如将一些雕塑手法运用到生活所必须的笔筒、茶具等日用瓷上,只有这样的发展,生活才会因为有了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也由于进入了生活而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生活因为设计艺术而变得美好,设计艺术也因为有了生活这一“活泉”而生生不息。在我看来,设计与艺术两者之间没有的具体划分界限,这也促使一个新的名词—“设计艺术”广为流传。无论艺术还是设计,目的都是使人发现生活中的美,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设计需要实用性、观赏性,传统艺术即传统工艺美术同样需要,设计更加需要增加“使用”的过程中“附加值”,一种”满足感”或“愉悦感”,就像艺术首先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张道一先生在《造物的艺术论》中总结出工艺美术具有的四大特点:“资生、安适、美目、怡神”,同时还指出:“作为工艺美术的品物,实用是第一性的,审美是第二性的。但是,对于人民生活来说,两者却是同时发挥着作用,很难排除次第。”

陶瓷雕塑设计目前发展的不足一面我们也同样要关注。我认为,现在很多瓷塑多是为了商业目的而作,“华而不实”是这类作品的通病,徒有“外表”却没有其内在的精神,瓷塑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还没有成为一定的趋势,只是少数。“功能”与“美观”的关系本可以是兼得但现在还处于矛盾状态,张道一先生在谈到此关系是说:“艺术设计的目的怎么能抛开‘功能’不管呢?然而功能的发挥是有极限的。所谓‘物尽其用’、‘物以致用’,也就达到了目的。一条裤子两条腿,一个杯子能盛水,只要合于用,用的方便,并没有什么奥妙。中外古今的设计千千万万,同类物品层出不穷,决不是单纯为了功能的发挥,其变化的多样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情趣与审美。成为人的一种追求,是对于物质兼精神的双重追求,而且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的历程来看,这种追求永也不会停止,永也不会衰竭。”在我看来很多艺术都缺少一些实用性,当然艺术主要就是用来欣赏,但我想说,即使纯粹的观赏,我宁愿去选择一些能够打动我心灵的艺术品,例如孟福伟老师的《生死时速》,展现了当时在汶川地震中挽救生命的大爱,与死神较量不服输的精神。这种震撼来自于内心。难道艺术不应该像设计一样即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并且简单易懂吗?一个作品别人一眼看上去不懂艺术家表达的是什么,这样的作品就真的成功吗?“别人看不懂的即是艺术”这条谬论应该得以矫正。

无论“艺术”还是“设计”,都是人创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能更好的活着。陶瓷雕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只有让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融入我们的内心,与我们产生更多的关系才会在这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在艺术门类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的“为人服务”!

1.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齐彪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12

2.张道一著:《造物的艺术论》,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年

3.张道一,《论设计》之《厘情“设计”理念》,东南大学艺术学系,2003年

4.张道一,《设计在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造物雕塑陶瓷
巨型雕塑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我的破烂雕塑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写实雕塑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以木造物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