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2013-07-19张成年黄正宝赵晓峰
张成年,黄正宝,赵晓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在现代社会,事业能否成功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以往企业十分看重高职毕业生的成绩、娴熟的技能,那么现在更多的企业则十分强调人的综合职业素养,企业选人、用人也由单一型标准转变为对员工进行职业素养综合考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标准也应随之变化,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素养考核体系,是正确引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现状
(一)偏重显性职业素养的考核,隐性职业素养考核明显不足
职业素养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由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可知,显性的职业素养只占职业素养的八分之一,包含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外在的表现,是人们看得见的外在表现;隐性的职业素养占职业素养的八分之七,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内在的表现,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1]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恰恰相反,由于显性素质的培养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来提高,很多高职院校则把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用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在这方面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考核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起关键性作用的隐性素养则相对忽视,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从而使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与技能严重脱节,出现了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
(二)缺乏具体细致的职业素养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采取的素质测评方法就是在学期末根据学生课程成绩、体育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并依据得分进行排名。除了具体的成绩外,其他基本没有具体的详实记载数据作为打分依据,只凭班主任、辅导员和部分班干部主观印象粗略打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学生个体的动态发展变化,不利于老师动态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主要因为职业素养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不全面、不具体。
(三)参与考核的主体不全面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考核体系中,通常由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学生干部完成对学生的考核打分,忽视学生的自我考评和同学互评。不利于发挥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发挥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同学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法更好地发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四)缺少与职业素养考核体系配套的考核系统
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学生的选课等方面的操作也很方便,但多数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考核缺少相应的管理系统支持,无法有效地记载、跟踪考核数据,无法全面、快速地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较为客观地考核。
二、构建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对学生素养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乃是科学、合理地设计一套职业素养考核体系。该体系既要能起到导向、检查、控制和激励的作用,又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建立这样的考核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应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反映所有的重点方面,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在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同时,指标体系的设立也不应盲目求全、求精,而应力求体系简单有效。
(二)导向性原则
考核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航作用。考核体系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为目标,引导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避免出现高技能低素质问题,使考核体系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对行为动机的激发。根据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victorH.Vroom)“激励力=效价×期望率”的期望理论,在构建考核体系时要强化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考核体系构建的核心,要改变以往为考核而考核,使考核对象在肯定中明白其成才的方向,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过程性原则
职业素养考核体系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要改变以往偏重结论性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的考核,以职业素养考核系统工具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报表形式,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了解其在发展过程碰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五)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首先,以“可比、可测、简易”的原则为职业素养的考核体系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其次,职业素养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指标要便于在职业素养考核系统中实现,便于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统计。
表1 职业态度素养考核指标
三、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建立
(一)考核指标的建立
根据对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和同类院校相关考核体系的调研分析,构建了一套三层指标结构的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90个三级评价指标,一二级指标见图1。在7个一级指标中都设有奖励和扣减的二级指标,用来记载学生在相应指标中获得的奖励分或受到处罚而被扣减的分数,奖励分和扣减分都设有详细的参考标准,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共90项指标,是最终对学生细化评价的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分为五个参考等级,并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便于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表1示例职业态度素养考核指标。三层指标考核体系已基本上达到全面、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正确地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指标权重设置
职业素养考核体系采用加权综合测评法。权重即考核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性,或考核指标在总目标中的比重。为了合理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中各类指标的权重,本文研究分析了同类院校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职业素养测评分=职业知识素养得分×50%+职业技能素养得分×10%+思想品德素养得分×15%+身心素养得分×10%+劳动素养得分×10%+拓展素养得分×5%。其中一级指标中第二、三课堂素养不计入职业素养测评分中,本级指标用于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素能拓展活动的情况,未修满学分的将不能正常毕业。每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也都进行了细化,赋予相应的权重。每项一级指标总分上限为100分,分值计算方法为:一级指标总分=(三级指标得分i*权重系数)+奖励分-扣减分。
图1 职业素养一、二级考核指标体系
四、职业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组织实施
职业素养考核依据是学生每学期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由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学生工作处负责组织实施,各二级学院(或系部)党总支负责具体落实。各班要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主持,班长、团支书、学生代表(3—5人)组成的综合测评小组,由测评小组负责本班的评分工作。
(二)职业素养考核流程
为了保证职业素养考核的客观性,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建立并健全学生平时表现的登记、管理制度。
1.个人自评
学生依据测评细则对上一学期本人表现进行书面自评,提供职业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身心素养、劳动素养、拓展素养和第二、三课堂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并简要说明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心得体会和努力方向,并自我评分。
2.班级评分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测评实施细则由班级学生互相评分和测评小组评分,并获得总评分,并将个人自评分和班级评分结果汇总后报各二级学院(或系部)党总支。
3.二级学院(或系部)审核
各二级学院党(或系部)总支根据测评实施细则和实际情况对各班的测评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成绩在二级学院(或系部)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填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登记表》,加盖二级学院(或系部)党总支公章,在二级学院(或系部)内存档。
(三)职业素养考核结果分析
职业素养考核结果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从考核总分来衡量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同时也是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以及各种评比、表彰和选拔活动的重要依据;二是从一级指标来查看学生在六大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如图2);三是还可以从二级指标进行了解学生一级素养得分细则,分析学生得失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图3 职业素养一级指标考核结果柱状图
五、结语
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细化了各项考核指标,加大了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考核比重,尤其增加了课堂对隐性职业素养的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构建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学目标,没有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的尴尬境地。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促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职业化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百度百科.冰山模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84458.htm,2010.
[3]卞晓晓,戴亮.教学评估信息系统设计开发[J].福建电脑,2010(2):120-121.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2012-12-16]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7.
[5]J.P.Hamilton.Visual Basic.NET面向对象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罗雨舟,王继红.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