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3-07-17程立毅
程立毅
上饶县血防站消化内科,江西上饶 334000
为了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该文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通过利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软肝胶囊对其进行治疗,探讨其功效,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的患者男性35例,女15例,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是48.8岁,病史2~35年,平均我15.3年。对照组的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6~74 岁,平均年龄48.3 岁;病史2~33 年,平均14.9 年。 所以患者的诊断结果都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患者所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eAg(+)、HBeAb(+)、HBsAg(+)、HBVDNA(+),ALT所测结果都要高于正常水平的上限,半年以内没有使用任何具有干扰能力的抗病毒药物,没有感染其他合并性肝炎病毒,没有免疫系统的疾病和全身性的严重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治疗肝炎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0.5 mg/d恩替卡韦和健脾软肝胶囊(5 g/次,3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口服0.5 mg/d恩替卡韦,疗程为48周。观察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的临床症状和身体体征。包括疲劳乏力、上腹部疼痛不适,肝脾出现肿大,每12周都要进行1次肝功能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TBil、AST、ALT、A/G、HBVDNA、HBV.M, 治疗前后进行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血常规及和肾功能更要随时进行监测,注意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在两个疗程之后,观察患者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治疗或者是直接停药。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肝功能、HBV-M、TBil、AST、ALT、A/G等各个指标比较的时候都有区别,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 阴转率、HBeAg/HBeAb 血清转换率、HBVDNA 阴转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s)
组别 时间HA LN PCⅢ IV-C治疗组(n=50)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7.1±82.1192.3±34.4382.4±75.8324.3±53.2156.3±27.964.3±32.4156.4±26.894.2±35.2194.5±23.4104.3±16.4196.2±24.3183.3±27.4103.4±17.390.4±13.4121.2±2.4113.2±1.8
3 讨论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学,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病邪进入身体,没有办法自动消除,从而使得肾脾肝同时发生气血凝滞现象,水湿不运,导致气血受到损耗,阴气受损,内部产生瘀血,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使得气血积聚,从而出现鼓胀的现象,正虚血瘀。该文在临床研究中,使用具有益气活血的方法,中药处方以益气活血为主,联合使用恩替卡韦进行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处方中的黄芪、薏苡仁、人参、黄精等物主义作用是扶正固本、补气养血,是肝脏的蛋白代谢得到好的改变,从而机体免疫力得到一定的调节。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可以调节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的压力,防止产生并发症,延迟肝纤维化发展。方中具有大量的活血药物可以活血行气、祛瘀生新,使肝细胞得到有效的再生作用。综合运用药方中各个药物,可以“标本兼顾,攻补兼施”,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以进行缓慢治疗,使痼疾缓慢消散,延年益寿。
研究发现,病患的肝功能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PTA和Alb有所好转;血清HBVDNA转阴率提高;血清肝纤维化的各个指标都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软肝胶囊治疗可以更快的进行抗炎护肝,防止纤维增生,减少炎症反应,修复肝细胞速度加快,肝纤维增生得到抑制,提高了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能有效治疗此种疾病,有较大的临床使用空间。
[1]邓丽宁,侯宏波,李纯平,等.大黄蛰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08,36(4):292-294.
[2]张瑞林.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65-66.
[3]张玉山.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62-163.
[4]李惠珍,周小平,李玉珍,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5):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