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应用与护理体会
2013-07-16赵媛柯昌尧张筱岚
赵媛 柯昌尧 张筱岚
(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护理教研室,云南 大理671000)
雾化吸人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人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1]。药物雾化吸入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炎性反应,以其奏效快、直接达到局部、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无痛苦等优点,广泛用于儿科临床,作为消炎、化痰、解痉,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2]。医学界普遍认可药物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幼儿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3],通过雾化装置使祛痰药、抗感染药、支气管扩张剂等药液产生理想的气溶胶雾粒,随患儿呼吸而沉降于下呼吸道,使痰液稀释而易于排出,是止咳平喘、消除炎症、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疗效确切[4]。目前儿科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有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我们将对两者的临床应用行观察、分析与对比,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雾化吸入方式与护理提供依据,加快患儿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遵医嘱需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至3岁。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肺炎体征,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将患儿随机分为超声雾化组和氧气雾化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雾化吸入方法
所选的90例患儿在抗感染、平喘、止咳等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雾化吸入,两组所用药物均为利巴韦林0.1g、α-2糜蛋白酶4.0mg、阿米卡星50~100mg(伴喘者加用沙丁胺醇0.25-1.0ml),加入到生理盐水10ml中混匀。氧气雾化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5~6L·min-1。超声雾化组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吸入气流调节为中雾量。两组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20min,2次·d-1,连续3d。先告知患儿家属注意事项与要点,选择患儿安静时将面罩罩住其口鼻部,使气雾经呼吸道吸入,必要时吸痰。
1.2.2 观察指标
经行适宜护理后,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后咳嗽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及肺部痰鸣音消失的时间。
2 结果
氧气组患儿咳嗽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肺部痰鸣消失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见表1。
表1 雾化吸入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d,±s,n=45)
表1 雾化吸入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d,±s,n=45)
注:与超声雾化组比较,*P<0.05,**P<0.01
别 咳嗽明显减轻 呼吸困难消失 肺部痰鸣音消失超声雾化组组4.0±1.3 3.4±1.0 3.4±1.7氧气雾化组 2.9±1.5* 2.5±1.2* 2.8±1.0**
3 讨论
3.1 做好雾化前心理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进行心理护理,告诉患儿及家长,雾化吸入疗法的方式、疗效、注意事项,禁止擅自调节氧流量和在病室里吸烟或用明火,并告知此操作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解除其心理恐惧,取得良好配合,以增强雾化吸入效果。对此,刘美凤[4]对各年龄段的小儿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指导,如对小于1岁的患儿,病房的布置要温馨、色彩鲜艳,放置部分玩具,同时播放一段音乐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以减轻哭闹,对1~3岁患儿,多鼓励、表扬,激发其正性行为,通过正性引导,皆获得较好效果。此外,据相关研究报道,频繁的更换照顾者,也会导致治疗失败[5]。
3.2 雾化前评估准备的影响
雾化前半小时患儿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进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3.3 体位不适
临床中,当采取仰卧位雾化治疗时,患儿短时间即会出现烦躁、呼吸不畅,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6],这是因为在解剖上婴幼儿的横隔肌位置较高,胸腔较小,胸廓活动度小,其肺活量、潮气量较成人小,同时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这就使肺活量更低,对此,万霞等[7]建议在患儿病情允许下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这样可使膈肌下降,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药液伸延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所以,在临床上要依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年龄大小等分别采用不同体位(病情严重者可选择高枕卧位,头偏向一侧)行雾化治疗,可使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增强雾化治疗效果。
3.4 雾化液温度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当进入呼吸道的气体温度较低时,会致支气管等小气道痉挛,而引起明显不适,故雾化液温度要合适,熊洪等[8]发现雾化液经适当加温,利用热力作用,能促进气道血液循环、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同时,在物理现象上雾化加温后可使吸入药物颗粒更小,更易进入呼吸道,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3.5 病情观察
雾化过程中药物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如发现患儿频繁咳嗽、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入,然后采用间断吸入的方法。如果患儿哭闹、烦躁、不能配合,可睡眠后再行雾化。每次雾化毕,给予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的排出。雾化吸入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与雾化用具的消毒与储存[9],防止真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行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时,有氧气作动力,可将药液吹入咽喉部、肺部,直接进入较小气道,从而改善局部痉挛,消除水肿或炎性反应,患儿的气管黏膜长时间保持湿润,使痰液稀释,易于咯出[10],同时能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缺氧者还可同时改善缺氧症状。
综上,氧气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建议有条件的医院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优先选择行氧气雾化,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共用雾化装备所致的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加强与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沟通交流,结合耐心细致的护理,相信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1 刘素彦,阎秀华.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28(5):58-59.
2 董晓莉.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3,1(6):698-699.
3 刘又宁.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1-40.
4 刘美凤.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691-691.
5 赵荣华.小儿超声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在,2004,13(20):2782-2783.
6 杨玉兰.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31-31.
7 万霞,赵小红,谭月儿.小儿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J].2006,27(1):72-73.
8 熊洪,王怀莲,郭声敏.2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4):449-449.
9 陈玉芹,高东田,窦翠云,等.呼吸治疗装置细菌监测及处理对策[J].济宁医学学报,2003,26(3):85-86.
10 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