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2013-08-15张菁曾蔚邝玉马巨辉李明远李婉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口腔

张菁 曾蔚 邝玉 马巨辉 李明远 李婉宜△

(1.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四川 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41)

当前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我们深知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水平的竞争[1]。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四川大学确立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也更加明确的向全校各教学单位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而进行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就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思想的具体落实。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作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将大课中学习到的抽象概念转变为生动的具象客观的重要工具。它在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不分专业、面向所有医学生开设的,但面对不同的医学专业方向,完全相同的课程设计往往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应有的作用[2]。于是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就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本课程学习内容在自身专业中的重要运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思路有所启迪,开启他们最早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

1 实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标

我们认为设计完善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至少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①实验课通常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和消化相关内容[3]。②实验课程不仅要完成医学微生物学相关实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各种微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相关安全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③实验课是强调动手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仅要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和指导实践打下基础、更要通过自己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完美结合的能力。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手动”,更要实现“心动”和“脑动”,完成“心-脑-手”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5]。

就以上三方面而言,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能够很好的完成第一项教学目标,并较好的实现第二项教学目标,但第三大教学目标却完成得不够理想。医学院校针对本科教育有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后他们在工作中将运用到的微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面向全部医学专业开设的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专业的特殊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很难完美发挥实验课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习惯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讲学为主体,学生多数是被动接受和重复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创造问题,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设置障碍和帮助跨越障碍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让学生把知识技术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主动寻求方法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能真的变为让他受用终身的工具,成为他自身知识结构的固有组成部分。另外我们通过学生的分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好的团队其发挥的作用能大大高于相同数量个体单干的总和。学生在进行团队分工、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怎么在团队中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2 口腔医学专业特殊需求及改革

从医学微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口腔医学专业所接触的微生物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口腔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且厌氧菌占较大比例。这就决定了使用普通的细菌培养方法是无法客观反应口腔内微生物构成的。于是针对口腔专业的特殊需要,并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我们对口腔专业添设了题为“发现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实验课教学单元,该部分共计4次实验课,包括8个实验学时。

第一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口腔微生物的构成、口腔厌氧菌及厌氧培养法。在本次实验课上,教师先启发学生分析口腔的特殊环境,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口腔微生物的构成,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并系统讲解口腔菌群的组成。然后,向学生介绍口腔厌氧菌及其存在部位,并简要介绍常见的厌氧培养法,包括高层琼脂柱法、厌氧培养皿法、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技术等。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各种方法的异同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厌氧罐技术,我们将在后续的实验学时中采用此法进行口腔厌氧菌的培养。

第二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见的口腔真菌及其相关口腔疾病、真菌的培养与常用培养基,并进行口腔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接种。在本次实验课上,主要讲解真菌适宜的生长环境与条件以及真菌培养中最常使用的沙保氏培养基的配制,并教学生进行口腔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接种。具体操作包括:①需氧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龈上牙菌斑或牙垢接种于固体血琼脂平板培养基,37℃倒置于培养箱孵育;②厌氧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龈下牙菌斑或牙垢接种于加有还原剂的固体平板,置于厌氧罐中,抽真空并密封,放入37℃培养箱中孵7天;③真菌的选择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后牙邻间隙牙菌斑,接种于新鲜配置的沙保氏培养基,28℃培养箱中培养7天;④牙菌斑的刚果红负性染色法直接观察菌群构成:刚果红负染后让学生在油镜下观察并报告球菌、直杆菌、梭菌、丝状菌、弯曲菌和螺旋体六大类微生物的百分比。

第三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菌落观察及鉴定。具体操作包括:①观察厌氧和需氧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分别选取数个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观察不同菌落的革兰染色性。②观察沙保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情况,挑取数个不同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科马嘉显色培养基,28℃孵育7天。

第四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科马嘉医学显色培养结果,根据菌株在培养基上的不同色彩对其进行大致的分类鉴别。同组同学共享实验数据,根据四次实验的结果并结合本组同学自身口腔健康情况讨论口腔微生物的构成与常见的口腔健康或疾病之间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课教学改革成果

通过8个学时的主题实验课学习和操作,同学们生动详细的了解了自己的口腔菌群构成,鲜活的观察到了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自身口腔微生态。全课程不仅充满趣味,更贴近口腔医学工作的实际。教学全程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锐活跃,课堂上体现了很高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结束后,我们分别对参加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学习和参加针对口腔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学习的不同批次的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与参加传统课程的同学相比,参加改革后口腔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同学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提高了25%,对医学微生物学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升了30%。当然,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优秀率、通过率以及考试平均分也均有大幅度提高。

4 讨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通过此次实验课教学方案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的切实推进,我们深刻体验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刻道理。教学改革实验培养的口腔专业学生明显更有“灵气”,更加善于思考和协作。我们通过实践验证了: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能带给教学双方更加丰富的收益。事实证明,在教学上进行更细致的专业针对性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更大的乐趣,收获更多来自学生的正反馈,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吸取学生的创新性观念和思维,为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带来新的灵感。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简而言之,本次教学改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更加优秀教学成果,同时也收获了更多敦促我们继续进行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动力。

1 余建星,赵伟,李辉,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实践育人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8-20.

2 李菁华,黄红兰,史红艳.8年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9):1749-1750.

3 李敏.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以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13-1518.

4 李林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150-150.

5 黄红莹,许国强,刘英杰,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22-823.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课口腔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有趣的实验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