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控技能研究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2013-07-14吴明明
吴明明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控技能研究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吴明明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对于高职机电专业,数控技能是目前多数高校相关专业共同的培养方向.这里的数控技能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虽不具备本科生高深的数控原理知识,也没有中职生条件反射式的操作技能,但它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具备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2+1”的高职教学模式下,结合多年在安徽三联学院教学一线的实际经验来探讨提高学生数控技能的方法.
机电专业;数控技能;方法
机电专业是我院2005年成功申报的高职专业,2006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已有毕业生700多人.该专业历年招生情况良好,均能顺利完成当年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形式也十分喜人,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且多数学生从事数控相关岗位.在专业申报初期,就将其培养方向设定为数控方向,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较强数控技能的专门人才,这也是该专业持续保持“进口旺、出口畅”[1]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数控专业或数控方向相关专业学生来说,数控技能无疑是将来就业的敲门砖,也是将来“吃饭”的铁饭碗,无论从学生、学校、社会需求还是未来发展来看,提高数控技能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良好的数控技能是其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今的用人单位不再唯学历论,用人更理智,既懂理论又具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生无疑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于学校,由于市场导向作用,数控方向成为诸多高校相关专业共同的培养方向,提高数控技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的统计数据,目前安徽省共有69所高等职业院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开设有数控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数多达50所;从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数控设备投入到社会生产的第一线,数控产品在不远将来必将成为机械加工类基本装备,具有良好数控技能既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也是机械加工行业未来的主要趋势.
如何提高学生数控技能不仅仅是学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它也需要社会的其它方面展开配合,文章根据高职学生“2+1”的培养模式,从“校内”、“校外”两种环境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探讨.
1 “校内”环境
1.1 优化数控项目内容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个覆盖面很广的专业,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及课时均有所不同.我院在申报专业初期就将其方向设定为数控方向,固在课程体系中强调数控内容的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主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来提高.
课程体系建设上,为突出数控内容教学,先后多次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检验、修订.以下表1、表2分别为专业申报时及现行的课程体系.
通过比较两表不难看出,修改前后删减了少数内容空泛、不太适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理论课,如《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机电传动控制》,将富余课时转变为应用性更强,更突出数控技能培养方向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机床电气控制》.另外,随着数控装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控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机床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开设,也无疑丰富了学生的数控技能.
表1
表2
教学方法改革上,多数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为配合相关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组织校内外长期从事相关课程教学一线的老师编写任务驱动式教材6部.下面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为例,简要介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表2中可以看出,《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共108学时,其中理论、实验均54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18个教学任务,如表3、表4[2]所示.视工科学生的实验教学,想方法、多渠道确保学生的实验教学.
表3 数控加工编程教学安排
表4 数控加工操作教学安排
1.2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无疑是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且具有较强动手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同样如此.学院十分重
1.2.1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条件不具备情况下,组织到它校实验
我院工科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没有老牌工科学校的积淀,短期内不能确保所有实验都能在校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但这并不是减少实验教学的理由,为保证教学质量,我院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去合肥工业大学、陆军军官学院等相关高校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1.2.2 多种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数控技能主要由数控编程、数控操作以及数控设备维护保养几部分组成,由于数控系统的多样性(FAUNC、SIEMENS、华中等),其编程语言及操作均有所不同,学生在校学习的数控设备通常会与工作中设备出现不匹配现象,学校也不可能把每类系统的设备都引入教学实践中.为此,我院采用多形式的实验教学,主要形式有数控加工仿真教学[3](支持多系统多类型设备的编程加工仿真)、视频教学(部分来自相关高校实验教学,部分来自生产实拍)、现场教学(利用我院现有设备开展).
1.3 开展集中实训,强化综合能力
集中实训是学生数控技能的“期末考试”,也是第三学年参加实训前的一次大练兵,虽然实训的题目比较简单,但编程、操作的方法、流程与生产实践都是相同的.集中实训采取分组展开,每组4名同学,每组完成2个简单零件的加工(如图1、图2所示)[4],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训结果集中评分,并分析每组同学在实训过程中的得失,实训结果如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2 “校外”环境
我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完成专业所需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同学虽然在企业实习,但他仍是我院在校学生,其实习期间学习也是我们所关心的.原因很简单,现在高职各专业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良好的实习表现既是完成学业的需要也是将来就业的重要保障.
在学院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先后和具有相关岗位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与其中部分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目前合作的单位主要有安徽斗海工程机械公司、安徽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上海精英模具公司等.在和这些公司合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双方合作、共同培养的模式,即企业提供岗位和岗位培训,学院派出知道老师,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员稳定(没有哪家企业愿意为别人培养人才)[5].
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题,也是相关专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开展提高学生数控技能的研究已有几个年头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部分同学数控技能到毕业时还是很差,初步分析可能和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会投入进去,配合老师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这点女生的比例会大些,在这几年的集中实训环节,只有少数几组没有顺利完成实训内容,巧的是参训人员都是女生.如何调动广大同学的兴趣(尤其是女生)是将来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2+1”教学模式中的第三学年,同学在外实习,实训企业是其数控技能培养的主体,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辅助,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软肋,采用何种实训模式才能更好、更主动的完成第三学年的实习仍是需要重点探索的地方,为我院将来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李斌.以人为本提高质量打造就业工作品牌[J].交通职业教育,2010(4):41-43.
〔2〕吴明明.《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2(8):113-114.
〔3〕吴明明.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点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2):80-81.
〔4〕叶伯生.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孙德胜.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N].江苏法制报,2009-10-22.
G712
A
1673-260X(2013)09-02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