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13-07-13陈全席
陈全席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于2012年11月8日组织专家、教师,到南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期间,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贺敏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来自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皮涛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以及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黄英老师展示的汇报课《狼牙山五壮士》(五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诠释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其目标指向异曲同工: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教学目标设订适当可行,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改实验中,广大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过多地关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及主题思想说教;对作者用了哪些有特点的表达方式、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这些内容,却很少涉及。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几乎是程序化地制订教学目标,如①学习生字词,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称“老三条”)。
下表是本场三节课例的教学目标:
分析这三份教学目标,我们可发现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已不再仅考虑“老三条”,而是从课标的理念、学生的学识水平、选取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等方面去整合。
例一、识字教学目标,二年级设计为“能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14个生字,会写‘必、‘须等生字,写正确,写端正”。五年级设计为“自学本课生字,通过检查拼读‘嗖、‘吼等字的读音巩固拼音,通过书写、识记‘葛、‘胸等字,增强不写错字的认识”。六年级设计为“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语,区分多音字‘正、佛的读音”。
生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扫除读写障碍,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巩固拼音,增加对文字的积累,增强对文字的书写和识记。从二年级鼓励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到中高年级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生字,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学识水平,又关注了巩固拼音、防止学生对拼音的回生。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常见的生字词教学,却不分学段,几乎是统一的、直呼的齐读。每见此景,我就想起“滥竽充数”的故事,在这样的齐声直呼中,谁能保证每个学生对拼音的拼读能力都得到巩固呢?重视拼读,而且是请那些已经表现出依靠猜一猜或跟着他人读出字音的同学来拼读生字,比齐声直呼的检查,更能有效巩固拼音。
例二、朗读课文目标,二年级设计为“读通课文”;五年级设计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六年级设计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这样的设计,看似与以往通用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没有大的差别;但却在些许的变化中,体现出引导朗读回归对课文的读通、积累,渗透着“朗读要自然”的理念。
对课文的朗读,主要的功能在于巩固生字词、积累语言、训练流利地说话、形成读书的基本语气、节奏、速度,形成对文章内容初步的理解等。过去我们一提朗读,必上升“有感情朗读”,于是在教学中,常常出现指导朗读的矫情造作:面对须要读出奔放豪迈的语句,就引导“语速快些、再快些,声音大声些、再大声些”;面对须要读出伤感情思的语句,就指导“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等等。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也只有“鹦鹉学舌”。于是乎,小学生只要开始说话,不论何种场合,都必须提高声调,游离自然生活之外。
例三,理解课文内容目标,二年级设计为“初步了解太空生活的趣事多”。五年级设计为“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壮士英勇顽强、仇恨侵略者、为保护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六年级则设计为“利用文中前后照应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三位教师为我们呈现了对“理解课文内容”适度的递进:“初步了解——了解——引导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于迷恋“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的基本方式还是“逐句逐段的读讲”。我们一起来回答:作为有较强的语文素养的教师,我们谁能保证自己对所读到的作品,都能做到“正确理解”呢?我们尚且无法实现的目标,却要求小学生依靠教师的说教达成,其教学效果注定是只有低效。
例四,积累、学习典范语言文字表达案例目标,二年级设订为“会写‘必、‘须等生字,写正确,写端正,会初步运用”。五年级设订为“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具体等表达方法”。六年级设订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练习用几句话来写人物的外貌特点”。这些设订较好的回应“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语文实践。”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突显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现在的语文课堂,至少存在三种现象:一是目标的设订和教学过程都停留在以读讲文本内容、进行主题思想教育为主;二是目标设订有体现新的理念,但教学过程又回到以读讲文本内容、进行主题思想教育为主;三是目标设订体现新的理念,关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过程也跟着发生转变。问题在于,这三种现象中的其一、其二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额;我们所期待的其三,却很难、很少进入课堂教学。
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读通课文、有所感悟的前提下,选找出课文中有表达方式特点的内容,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模仿训练、学习运用。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在2012年11月16日,对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进行评课时,就遗憾地指出:“两天半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回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上来,没有呈现怎样引导写作上来,因为每篇课文都可以也都要从写作方面讲一讲的。”
本场送教下乡活动的三节课,目标设订与教学过程高度的一致,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凭借课例,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在当下是十分难得的。
(一)《太空生活趣事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主要过程
1.初读课文,自主认读。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没有讲读课文,没有说教自己的识字和读书经验。教师组织学生将生字表中的字分成“会认”与“不会认”,组织同桌互教互学,组织交流识字的方法,组织同桌交流读课文。每个同学都不闲着,进入主动学习活动之中。
2.读通句子,反复识字。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对课文中的语句有了初步感知,先是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初步了解太空生活的哪些方面有趣;接着提示学生用新词“必须”练习说趣事,交流趣事。
为了巩固对生字的识记,贺老师打出带生字的短语,如:“鞋底带钩的鞋子”“带吸管的塑料杯”“特殊的淋浴器”“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等,引导学生读通顺并尝试举一反三;接着又引导读新词所在的句子。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反复识字过程中,生字新词得到识记,语句也读通顺。
3.探寻规律,扎实写。贺老师重点组织练写“必须”,其过程是“自主观察尝试写——分析‘须的字理再次写——示范引领比较发现再书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记字方法的总结,在多种方法出现后,教师明确指出写字是记字的重要方法。
4.多样运用,巩固识记。贺老师将识字与生活相联系,用“看生活图片抢说词语”的方式,学生争先恐后说出含生字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学会的生字能用到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生字,也激发了认读生字的兴趣。
(二)《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主要过程
这是南平市的一节“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习‘用语文”课题研究的汇报课。教师利用本地学生的便利,安排了自学(预习)。于是教学过程显现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检查自学,交流获取信息,督导自能读书。
①各小组长汇报组员朗读课文的成绩评定情况;②抽查部分学生朗读课文(部分段落),相机对生字的拼读、多音字的辨读进行检查指导,齐读课文片段等;③学生先在小组内(接着部分代表在班上)交流自学的收获:交流接收了哪些信息,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④综述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感悟,渗透主题价值观。这一板块的教学(含课前自学),关注读通课文,积累语言,接收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板块:质疑问难,加深了解课文内容。
①学生质疑问难;②选取学生共性、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同学思考解答(小组学习、交流,学生代表班上汇报取长补短);这一板块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读读讲讲的形式(不是教师的说教),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梳理读书、学习方法。
第三板块:精读有表达特点的片段,了解、学习表达方式,模仿练习。
①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话的表达思路(教师采用启发式和相应的策略减少学生破解表达方式的难度);②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全班汇报;③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这段话的表达思路是“总述——具体写每个战士战斗表现——结果”;④模仿这样的表达思路写一段话;⑤展评学生习作,提出下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继续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部分;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精读、研读有表达特点的重点片段,引导发现、了解有特点的表达方式,模仿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进行迁移训练。
(三)《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教学主要过程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闰土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介绍“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拓展学生的认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得出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机智、勇敢、活泼、跟我谈得来、惦记朋友、知识丰富、能干”等印象。
2.引导探究作者如何写出人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部分片段,引导自主质疑、思考、探究、交流,形成“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的穿戴、肤色、神态等主要特点(如闰土的外貌特点: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银圈)”等认识。
3.组织学生抓住一个人物写外貌进行小练笔(学生写——展评——提出新要求等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
上述教学案例,给我们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一,课文是例子,学阅读、学表达、学立人,选找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内容,引导积累、感悟、模仿;其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加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其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密者,不提弱智的问题,不代替学生的学习,不讲不合小学生学习水平的话,关爱学生,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关注多元理解感悟,关注与课文特点密切联系的读写结合,加强组织教学。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