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2013-07-13刘美红
刘美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思维得到放飞。
一、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孕育“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一循环的概念,创设了一个“鼓掌”的导入场景:
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贵校,给你们四(1)班的学生上课,你们欢迎吗?(生:欢迎)那就用掌声表达一下吧(生:鼓掌)。师:为了感谢你们的热情,老师也想以同样的方式来答谢你们。(教师按以下的节奏击掌)
|××××|××××|××××|××××|……
生:(一片笑声,其中一位学生插话)老师,这就和我弹琴的节奏差不多。
师:是的,那就按照这样的节奏(课件出示以上的节奏),我们一起再来一次,表示对坐在后面听课老师的热烈欢迎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击掌,边跟着节奏说着“热烈欢迎”。)
以上教学场景,可谓简单之处见深刻,平凡之中展博远。“鼓掌”这一小动作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将“循环”的本质含义蕴含其中,润物无声,回味无穷。这样孕伏的“循环”概念,使后继“循环小数”意义的揭示就显得轻而易举。
二、在突破重难点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而往往一些知识的重点也就是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它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相互矛盾的。动手操作,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在具体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对圆的特征有深刻的体验,教师安排了“画圆”、“剪圆”、“折圆”三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充分感悟了圆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画圆”中的“跑偏”、画出的圆有大有小,体验了圆心和半径的作用;通过“剪圆”体验了圆是曲线图形;通过“折圆”体验了圆的对称性、圆的直径的特点等。正是这些活动的安排,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在应用新知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操作机会,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用量角器,谁能准确地画出120度的角?”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动手操作起来。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的角;用两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120度的角。正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再抛出问题:“还有新的画法,看谁能最快发现。”学生争先恐后地又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度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度)。如此这般出现的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自己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结果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适当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做”的机会,尽量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操作,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闽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