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策略
2013-07-13徐斌
徐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已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校坐落于享有“中华奇观”美誉的鲤鱼溪畔,校园环境优美。近年来,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这里,略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策略,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同仁。
一、让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不少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的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其实,作为一个学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是第一位;而从服务的理念考量,则学生是第一位。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让师生共同参与,这样的建设才会是有效的。
1.让物质文化建设凸现教育的无穷魅力。我校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如,我校走廊文化——小走廊、大世界,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教学楼三层走廊一层一个主题:一楼是当地风景区鲤鱼溪文化;二楼是学生手抄报;三楼是学生书画作品;综合楼走廊以教书育人、伟人名言等贯穿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孩子们思想的一扇窗口。另外,我校班级文化建议也是各具特色。
2.让精神文化建设引领教育的博雅境界。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我校注重文明形象建设,展现良好风貌,团结友爱,营造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确立了较高的办学起点,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努力传承和弘扬“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的鲤鱼溪精神。我校强化“三风”建设:校风——诚信、健康、崇真、求新;教风——爱生、敬业、严谨、博学;学风——勤学、协助、善学、争先。这些已经完全融入了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
3.让制度文化建设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其中有不少制度根植于学校的教学实际,根植于师生的发展实际,体现了学校特色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制约力,是刚性的,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制度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示范和引领。当它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又不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我校倡导老师在遵守各级教育部门基础上,学校通过教代会的开展,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建立起一批适合我校教育教学特点和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教育与教学常规、外出学习与培训、课题申报与研究等多方面的制度。
二、让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
当前,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是决定学校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富有生命活力的校本课程,更有力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其中,鲤鱼溪红领巾义务小导游队是我校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1.因校制宜选准“点”,使校本课程清晰起来。当地有一条清澈的鲤鱼溪和淳朴的爱鱼护鱼文化。我校源于这种特别有利的人文环境因素,找准切入点,成立宁德市少先队鲤鱼溪体验营地科研课题组,开展红领巾义务小导游队活动,在几年的研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我们浦源中心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因为符合学校实际,恰当定位,从而成了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亮点。
2.让“点”扩散形成“面”,使校园文化丰富起来。我校努力做到让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内容不断充实,内涵不断丰富,从而让“点”扩散形成“面”,使校园文化丰富起来。比如学校充分利用浦源特有的人文资源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走进社会,走进景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还邀请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介绍鲤鱼溪深厚的文化底蕴,指导孩子们编写鲤鱼溪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鲤鱼溪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我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完善导游队的工作,以特色促发展,努力在发展中深化特色,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部分。
三、让师生在活动中拓展校园文化
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舞台。同时,师生活动是让校园文化得以拓展的重要抓手。我校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通过板报、班队会、演讲、国旗下讲话、魅力展示等形式,开展了“绿叶不忘根的感恩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锥股》等中华美德故事、“安全知识进校园”、“倾听学生心声,构建和谐校园”、“忆自己往事,想当今教师行为”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拓展学校校园文化。
在管理中,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弯一弯、捡一捡”活动,号召师生们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像吸尘器一样,使自已路过之处、停留之处、活动之处不留下任何垃圾。同时,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为美化校园、方便他人做出一份贡献。在开展“责任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教育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做一个遵规守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做一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现代小公民。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