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十三)
2013-07-12崔仲三
文/崔仲三
(接上期)
三十九、白蛇吐芯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白蛇吐芯的动作过程与转身撇身捶的动作身法变化是一样的。白蛇吐芯的动作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两种探穿掌法之一,它的动作由两部分组成:转身收掌及弓步探掌。“转身”强调了此动作身法的变化。在转身的时候,首先要注重的是虚领顶劲、尾闾中正,以腰髋的转动带动身体沿纵轴旋转。双脚的距离与肩同宽,以避免双脚在同一直线上,左脚、右脚、身体重心垂线三者确定了动作姿势的稳定性,加强了掌的动作的力度。如转身撇身捶,“撇拳(捶)”动作的翻打是在大幅度转体的情况下借势进行的。右拳的翻打是以右肘关节为圆心,右前臂为半径,拳以扇面形的弧线动作体现出来。右拳击打时意贯拳背,有翻打、格挡的意思。松肩垂肘,右臂撑圆,是右拳动作的姿态、劲力通顺的基础和保证。变化到白蛇吐芯的动作时,随身体重心的右移、右弓步的形成,腰髋继续右转,右拳变掌回收,含有引带、化解之意。左掌横掌推出,此时意贯左掌外缘及左臂,为“刚劲”或“截劲”,其作用全在右掌的引入落空令对方不能化解时向其中心发力。动作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肩肘松沉,立身中正,敛气凝神,力由脚而腿、而腰、而掌,节节贯通。随后,腰髋的回转、身体的左转,带动右掌伸出,此时意贯右掌指,为“长劲”。所谓长劲,就是劲路意气的延伸。在传统杨式太极拳术中,凡用身法和手法将对方劲力顺势化解,称为“吞”,也可以看作是合劲,而用身法和手法顺势借力进击,称为“吐”,也可以看作是开劲。这种动作上的一吞一吐、劲力上的一开一合、技法上的一化一进,就把白蛇吐芯动作的圆活连贯、连绵不断与劲力的刚柔相济有机地组合起来了。
此做式动作时,双臂的动作与身体的转动、右腿的弓步要协调进行。腰髋的转动带动左掌上提向前的横掌推出,意贯左掌外缘及左臂,是撑推的感觉。同时右掌的回收,意贯右臂下侧,是引带劲。右肘关节含有向后的顶劲。虽然身体转动的幅度不是很大,但腰髋的转动、身体沿纵轴运转,使得左脚的蹬踏之劲贯穿到双掌。松肩拔背是蓄劲的体现。
重心要稳固于左腿,只有这样身体才能左转自如,带动双臂的运转。右掌向前的探出,要微向前送肩,意贯右掌指,是顺步探掌。左臂的屈收,左掌向后的动作要饱满,左肘不要成死角。动作意识上要注重身体重心下沉,身体姿势要保持平稳,万不可起伏。沉肩、松腰髋,沉稳中寓有轻灵之感。右掌伸出与左掌回收同时,动作要连贯自如。只有这样动作才能饱满圆活,才能达到拳谚所云“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穿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的境界。
四十、进步穿掌
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以掌指为力点出现的动作,有“双探掌”、“白蛇吐芯”和“进步穿掌”。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单掌或双掌的前探,都是在弓步形成的同时完成前伸探掌的动作。在做探掌动作时,双臂或单臂的前伸都要做到立身中正、松肩垂肘、肩背舒展、松腰沉髋、气沉丹田,双臂保持弧形,意贯掌指。在练习时要注意双臂不可伸直,伸直则肩关节极易耸起,这样不仅使动作外形笨拙,而且也使劲力内涵僵硬,失去了太极拳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念,同时也达不到动中寓静、静中寓动的拳理要求。如果双臂过于弯曲,则动作外形会显得软塌无力,自然就更谈不到劲力的合理运用了。太极拳术中直与曲的概念,不同于日常的直、曲的直观的概念,太极拳中的曲应是一种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感觉,这样能使劲力的变化随心所欲。虽然是意贯掌指,但肩背要舒展,不可以身体的重量压到手掌,否则就容易产生身体前俯、突臀的错误动作外形。弓步动作的形成与掌指的前探动作要体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此式动作,身体转动的幅度虽然不是很大,但仍然要以腰髋的转动带动双掌及左脚的迈出协调而动。同时身体重心沿纵轴下沉,右腿屈蹲,只有这样左脚迈出的动作才能轻灵、自如,就可以尽量避免“抢步”、“砸地”现象的出现。松腰沉髋,以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立身中正体现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和特点。身体重心前移时,动作姿势要平稳,髋关节要沿水平位置平移,不可出现重心大起大伏的现象。左掌的伸出及右掌的回收要与左弓步的动作同时完成。动作过程中,要意贯右掌,为向下“采化”的劲力。左掌意贯掌指,为“长劲”。立身中正、松腰髋、沉肩肘、含胸拔背、双臂撑圆要体会拳谚所云:“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四十一、转身单摆莲
在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此式动作有两种练习方法。一种名为“转身十字蹬腿”或“十字蹬腿”,即右腿以前蹬的形式出现。另一种为本书所描述的“转身单摆莲”,右腿以摆莲脚的形式出现。此式动作是澄甫宗师变动的,据我祖父讲,当年杨老师提到拳术套路中蹬脚的动作比较多,如果只有一个双摆莲动作就显得有些单调,如果变动一下,使得套路中前有单摆莲,后有双摆莲,不仅前后动作有相互呼应之意,而且也丰富了腿法的变化。
此式动作,首先要注意的是扣脚转体的动作过程,身体转动为180度,左脚的内扣幅度也很大,因此髋关节的放松是转体的动作关键。尾闾中正,以左脚跟为轴,以腰的转动为主,身体沿纵轴旋转。其次是在虚步摆掌的动作中右脚的点地位置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双脚的横向距离太宽,就极易产生身体重心向右偏斜、身体向右倾倒的现象。如果横向距离小,则身体重心不稳,就易产生身体前俯、突臀、左右歪髋的弊病。因此双脚的横向距离要与肩同宽,右脚的点地要成顺势。左七右三的重心分配是绝不可忽视的,自然,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松腰沉髋、沉肩坠肘、双臂撑圆的动作要领也要同时体现出来。
此式动作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先要以腰的转动带动右腿提起,右脚面微向内扣,然后右脚迅速向前弹踢,与此同时,随腰的转动左掌向前拍击右脚。右掌向右下弧形下落,意贯右掌,为“采按”劲。虽然是独立拍脚的动作,身形仍要达到虚领顶劲、立腰松髋、肩肘松沉,右臂保持弧形。身体右后转动灵活与否,左脚内扣的幅度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脚的内扣外展基本上都是实脚转动,转动时髋关节要放松,以腰髋的转动带动上下动作同时协调进行。右脚的踏地落点,要视左脚的内扣幅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双臂的动作要随腰而动,右掌向前穿出时要意贯右臂,为穿劲。动作完成时右掌为向下的带劲,左掌为向内的引化劲。此时要尾闾中正、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右脚踏地要有力度,左七右三的重心分配是身体重心稳固的保证。如拳谚所云:“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