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静与幸福

2013-04-25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郭玉江

少林与太极 2013年10期
关键词:欲求天蓝色当代人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郭玉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中的名言,也是先生一辈子人生智慧的浓缩。“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对我们当代人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都重视以“静”来修身养性。儒家四书之《大学》论述了君子修身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生要想有所得、有所收获关键在于“止、定、静、安、虑”。人生的道理就在“止、静、得”之中,止是因,是静的前提,得是静的果,而静才是人生真正的境界。

道家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尽量使心灵虚寂,要切实坚守清静;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事物尽管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叫做“静”。“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也只有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老子的这段论述道出了养生的真谛。

佛家则更重视内心的静修。释迦牟尼佛圣号本身的寓意就是仁慈清净,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前者是待人的准则,后者是律己的要求。“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沉溺便为火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人只有内心清净,心如止水,达到如如不动的境界才能参悟禅机妙理。

水面只有平静,映出的月亮才是完整的,水面一旦泛起涟漪,倒影自然随波逐流。人的心境亦然,只有当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才能完整地接收外界的信息和能量,才能对人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而内心烦乱思绪纷飞,也会扰乱你对外界的准确判断,这时候的任何行为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冲动是魔鬼”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心平气和,静心感受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而不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遗憾。懂得珍惜,幸福也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静具有如此意义,如何求静?首先静字本身就已经给了我们启示:静(jìng) 形声。从青,从争,青亦声,“青”意为“蓝色”,“争”指两人抢夺一件物品。“青”与“争”联合起来表示让他们去抢夺天蓝色。怎么才能抢夺天蓝色?那只好放下手扬起头来去看天空的天蓝色了。静本义:松开争夺的手去看天蓝色,引申义:停下来。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则能知足常乐。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守自然。“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遮蔽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的心灵根本无须刻意清洗,只要去掉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排除内心的烦恼,快乐的本性自然会呈现出来。宁静和快乐其实就像一只蝴蝶,你想去捕捉它,它反而会飞得更远;如果你不理它,它可能会停在你的身边,甚至在你不经意间,它已经停在你的肩上。

哲学家罗素曾说:“把自我完全融入大自然的宁静中去,美妙无穷的幸福就会向你招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折服了多少文人士子之心,促使他们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体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自然的宁静能让人放松,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层面,正如秦观一首词所说:“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我们当代人更需要这种宁静。

宁静是幸福的源泉,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态生活,去除内心的私念、贪欲和攀援,回归自心,回归自性,把心带回家,把心放下,适时拂拭心垢,活在当下,让心如止水,幸福就会永远在我们身边。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行文至此,笔者想用这首禅诗作为结束。当我们不去向外寻觅,返诸自性、自心时,宁静与幸福便会接踵而至。让我们用宁静的心拥抱世界,让我们学会享受宁静吧!

猜你喜欢

欲求天蓝色当代人
天蓝色的裙子
阿斯旺,或你的爱情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清华与古厚
清华与古厚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消除失语状态
清华与古厚
“饮食男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