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3-07-07唐绍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致残率自发性蛛网膜

唐绍德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唐绍德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湖南 长沙 4101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进行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多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有10例是前交通动脉瘤,9例是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是双侧后交通动脉瘤,8例是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例。经过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多排螺旋CT;颅内动脉肿瘤;CT血管造影;诊断

颅内动脉肿瘤产生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即主要是动脉血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增高而发生的[1]。大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1%。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大多数在40~60岁之间,并且医学上证明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一点。有90%的动脉瘤发生在颅底动脉环,动脉的肿瘤按照直径的大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直径<1.0cm的者为一般动脉瘤;第二类。直径在1.0~2.5cm之间的者是大动脉瘤;第三类,直径>2.5cm的者是巨大动脉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多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21例,其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6岁,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欢悦6型6排螺旋CT检查,层厚达到3mm,用自动高压注射碘海醇100~120mL,注射的速度为3毫升每秒;在扫描结束后薄层1.25mm,重叠0.8mm重建,并且利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使颅内血管成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40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有10例是前交通动脉瘤,9例是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是双侧后交通动脉瘤,8例是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如表1)。经过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MIP、VR能够准确的、清楚的显示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及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组织空间的关系。

表1 80例患者诊断的结果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一般都没有自觉症状,常常因并发症前来就诊,大多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CT检查较难显示动脉瘤体,但是可以并根据出血的部位、范围,大致确定动脉破裂的部位,也可以显示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脑梗死、脑水肿、脑积水以及脑疝等并发症状。动脉瘤CT平扫一般为圆形、葫芦形或者是条形高度密度影,在动脉瘤壁有钙化时,容易显示。一般的动脉瘤是较小的,与周围脑组织密度相混淆,很难区分的,因此,平扫时常为阴性。CT平扫对动脉瘤的诊断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显示出动脉瘤钙化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以显示相关的并发症,并根据颅内出血的位置判断其肿瘤的位置。怀疑有动脉瘤的患者,平扫阴性不能排出动脉瘤的存在,需在进一步进行MSTCA检查[3]。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发病率占总人口的3%~6%,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快速的确定动脉瘤及动脉瘤的发生部位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关键。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其来院就诊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于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的对颅内动脉瘤做出诊断是减少SAH的发生,从而使致残率、病死率降低,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以及检查后的处理功能不断的增高,MS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的提高,多排螺旋CT具有以下优点:造影强化后可显示5mm以上的动脉瘤;可以动态观察出动脉瘤的出血情况;数字减影式血管造影(DSA)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查,在造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有:血管痉挛、诱发动脉肿瘤再次破裂出血、脑梗死、休克、穿刺的部位雪种等并发症。然而MSDTA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特别适合于病情危重并且不易早期进行的DSA检查的患者。而MSCTA检出率基本接近于黄金诊断变准的DSA的检测率,所以,在临床的工作中,MSCTA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初步筛选出血原因的一种常规的检测;MIP、VR在诊断动脉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冠状位、矢状位、任意斜位和任意角度可观察到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以及与动脉瘤向邻近的血管分支和骨组织间的空间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但是,MSCTA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时也有许多不足的方面。例如,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假阴性的出现是与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微小、动脉瘤的位置以及技术的操作有关。,MSCTA在病变区的细小血管的显示不如DSA的清晰;而且MSCTA没有办法为动态血管提供显示。除此之外,MSCTA还需要在相对较高档次的螺旋CT上才能进行操作,因此操作者应对该技术有较高的认识和临床经验。

CT血管造影(CTA)是利用螺旋CT对所要检查的层面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立体扫描,之后运用专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再次形成血管立体图像。CTA通过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三维重建,使一个生动形象的动脉瘤的立体形象展现在屏幕上,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清楚地看到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周围器官、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CTA是一种无创检查,与DSA进行比较,其特点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等,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准确的提供动脉瘤的三维立体位置与结构,而且还可以进行电影回放,不受血管重叠的限制[4]。

颅内动脉肿瘤产生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即主要是动脉血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增高而发生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临床上主要以先天性为多见,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患者因该症状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以自发性脑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脑血管痉挛等。颅内动脉瘤破裂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患者一般都没有自觉症状,常常因并发症前来就诊,大多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MSCTA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时也有许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

[1] Jap MV,Mayo Smith WW,Tung CA.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ulti-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 compared with DSA[J].Radiology,2004,230(2):510-518.

[2] Lu B,LM,Francois O.Sixty-four-row 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ptured intractanial aneurysms:intcrubserver and interchnique reproducibility[J].201 0,(10):102-103.

[3] 尹东,李宏宇.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21):3315.

[4] 刘慧.CT血管造影查微小肝癌[N].健康时报,2005.

R739.41

B

1671-8194(2013)16-0192-02

猜你喜欢

致残率自发性蛛网膜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