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3-07-07林齐鉴陈丽贤
林齐鉴 陈丽贤
(1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中心卫生院,广东 汕头 515829;2 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 汕头 515073)
门诊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林齐鉴1陈丽贤2
(1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中心卫生院,广东 汕头 515829;2 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 汕头 515073)
目的 观察门诊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81例患者口服缬沙坦,观察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坐位血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1例患者经服药后2周血压有明显下降,药物维持至8周,情况良好,总有效率72.8%。患者心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出现头昏,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缬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临床效果与患者用药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在起效时间段,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高血压门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门诊;缬沙坦;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变化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现阶段临床高血压治疗中,比较倡导积极有效的达标治疗。我院门诊近两年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均为本院门诊治疗患者。入选标准:①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2],连续3次不同的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患者。②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③未用或停药2周。④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嗜络细胞瘤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2周无效时加大剂量至160mg,每日一次。疗程为8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情况发生。
1.3 疗效评定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显效:血压下降≥10mmHg,且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有效:血压降低≥10mmHg,但血压仍高于正常。无效:血压降低<10mmHg。(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结果
81例患者经服药后2周血压有明显下降,药物维持至8周,情况良好。显效27例(33.3%)。有效32例(39.5%)。无效22例(27.1%)。总有效率72.8%。见表1。
表1 缬沙坦治疗前后患者坐位血压变化(χ—±s)(mmHg)
2.2 心率变化
治疗前平均心率(74.6±6.5)次/min。服药8周后平均心率(75.4 ±)次/min。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出现头昏,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完全消失。没有患者出现干咳,无1例患者死亡。
3 讨 论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提起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000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该品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肾素和其他受体,不抑制与血压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该品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药缬沙坦降压效果显著,且临床效果与患者用药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在起效时间段,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每日1次服药,患者依从性好。有研究认为缬沙坦能阻滞逆转高血压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厚[3]。值得在高血压门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1] 于红,赵不全,胡海军.高血压危象34例院前急救分析[1].解放军医药杂志,2001,23(4):9.
[2]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城乡联盟关于高血压文献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9-101.
[3] 随涛,姜忠信,王倩,等.缬沙坦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高血压对血浆肾上腺髓质和醛固酮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 821-822.
R544.1
B
1671-8194(2013)18-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