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2013-07-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3期
关键词:上臂肋间腋窝

宋 伟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 安阳4550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宋 伟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 安阳455000)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5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较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经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根治性;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第一位,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乳腺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多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为主[1-2]。肋间臂神经的作用在改良根治术中不受重视,因此多将其切除。这导致患者术后常出现患侧上臂及侧胸壁等部位发生烧灼感、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我院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并观察和比较保留肋间臂神经和切除肋间臂神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4]。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为(51.4±8.9)岁,原位癌6例,浸润性癌39例;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32~61岁,平均(52.0±7.9)岁,原位癌5例,浸润性癌40例。按照UICC分期标准观察组45位患者中Ⅰ期10例,Ⅱa期13例,Ⅱb期12例;对照组45位患者中Ⅰ期9例,Ⅱa期14例,Ⅱb期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癌症类型以及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而对照组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在清扫腋淋巴结时,观察组先将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清除,然后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清扫。当清扫至胸小肌外侧缘后方和第二肋间隙交界处时,可见直径2~3mm的肋间臂神经。由内向外将该神经进行锐性分离、然后小心剪开其上的软组织,并小心游离其至上臂远端,将肋间臂神经妥善保护后,再将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干净。如发现分支型或者多干型ICBN可只保留上支,当患者有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及淋巴结与肋间臂神经粘连的现象,可放弃保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t=0.4299,P>0.05)、手术中的出血量(t=0.2507,P>0.05)及清扫的淋巴结个数(t=0.0944,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清扫淋巴结个数(n)观察组4597.2±20.4182.3±67.917.1±9.9对照组4595.4±19.3178.7±68.316.9±10.2

2.2 术后随访

对2组患者均进行了术后观察随访,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月两组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随访时间10~36个月后,均未发现腋下及局部复发症状。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n%)

3 讨 论

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切除肋间臂神经,致使患者术后腋窝和上臂内侧皮肤有疼痛麻木的临床表现,通常称其为ICBN综合征[5-7],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认为在临床上保留ICBN不利于腋下脂肪、淋巴组织的彻底清除,有增加乳腺癌局部转移或复发的危险,但是与腋窝淋巴脂肪组织一并切除以后,致使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异常感觉会长期存在,且很难用药物加以治愈[8-9]。最近几年,随着乳腺治疗认识的发展,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以悄然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需要面临的重要方面,因此绝大多数的医师认为在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因为保留该神经的患者其ICBN综合征的发生率会有所减少[10-11]。

患者出现局部感觉障碍大多表现为前臂内侧的疼痛、麻木、蚁行或烧灼感等。本组中切除肋间臂神经的45例患者中有在术后3个月后有21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障碍,8例发生疼痛,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45例中只有2例在术后3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1例还存在疼痛。说明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发生感觉障碍多在2~3个月内恢复,而未保留组部分患者于2~3个月症状有改善,但多难于完全恢复。因此,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有改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1] oukas M,Hullett J,Louis RG Jr,et a1.The gross anatomy of the extrathoracic course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J].Clin Anal, 2006,19(2):106-111.

[2] 徐强音,陈翔,陈燕玉,等.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4):611-613.

[3] 范忠林,宋振川,李海平,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3-774.

[4] 曹旭晨,赵凯,宁连胜.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49-550.

[5] 苏民富,孙长辉,邹成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83-3184.

[6] 赵延峰,黎辉,蒋国旭,等.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4):207-208.

[7] 李秀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2013,10(9):15-16.

[8] 黄候添.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0,16(10):78-79.

[9] 姜凡军,姜统杰,高玲,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腋窝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08-109.

[10] 吴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30):91-92.

[11] 印国兵,吴诚义.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2):168-170

R737.9

B

1671-8194(2013)33-0149-02

猜你喜欢

上臂肋间腋窝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腋下广告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