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籖谱考释
2013-07-07林国平
林国平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
妈祖籖谱考释
林国平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
妈祖籖谱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庙至迟在元代就有了籖占活动,现存最早的妈祖籖谱是《莆田妈祖天后灵籖》。清代,随着妈祖信仰的迅速发展,以妈祖、天后、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天后元君或各地天后宫命名的籖谱大量涌现,文章对流传于世的妈祖籖谱进行适当地分类,并对其源流、内涵等加以简要的考释,侧重分析妈祖庙大量借用观音《六十甲子灵籖》的原因。进而指出,妈祖籖谱的丰富内涵和籖占的传说故事,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妈祖信众的喜怒哀乐,也体现了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
妈祖;籖谱;民间信仰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信俗内涵丰富,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其中妈祖籖谱也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籖谱,是指由若干首籖诗组成的有一定体系的特殊图籍。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绝大多数宫庙寺院都备有籖谱供善男信女占取查对。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元一体,反映在籖谱上也是丰富多彩,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籖谱除了在外在形式上千差万别外,在内容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历史文化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妈祖信仰产生于宋代,发展于元明清,多数妈祖庙都备有籖谱供善男信女占取,形成独特的信俗活动。本文就妈祖籖谱作初步考释,希冀有助于妈祖信俗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最早的妈祖籖谱
妈祖信仰中何时引入籖占,文献没有明确记载。目前见到的与妈祖信仰有关的籖占活动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是在明代中期。高澄《天妃灵应记》载:
嘉靖乙酉季夏,余以府庠弟子员同友周应龙、王仲锦、高进小试于通州。试毕,暇日相与游戏于天妃庙,见有跪而祈籖者。周曰:“吾将决吾侪中否?”俟其籖出桶中,遂紾其臂而夺之观,乃第十六籖也。籖诗曰:“久困鸡窗下,于今始一鸣。不过三月内,虎榜看联名。”是秋,余等四人果侥幸。九月,往谢之,又祈籖以卜来春之事。其籖诗曰:“开花虽共日,结果自殊时。寄语乘桴客,危当为汝持。”然不知所谓。岁己丑,余三人俱登进士,仲锦除知州,进除知县,余除行人。独应龙不第,乃以举人选太原通判,结果似殊矣。然后二句之意,犹不可晓。
后来,在嘉靖十一年高澄出使琉球时,遇到台风,逃过一劫,完成出使琉球的使命,他归功于神明的庇佑,并认为嘉靖五年所抽的籖诗后二句“寄语乘桴客,危当为汝持”,就是兆示此次出使经历,“籖诗后意,似乎为余发也。”
从上述记载可知,嘉靖五年(1525)的通州天妃庙备有籖谱,供善男信女占取,由于抽籖的人还不少,才引起高澄等人的注意,并加入到抽籖的行列。高澄等人的第一次抽籖得到灵应,当年九月去天妃庙酬谢天妃,又抽了一首籖诗,嘉靖十一年也都得到验证。 查对高澄等人所抽的籖诗,与后世湄洲妈祖庙使用的妈祖籖诗不同,显然另有所自。
从籖占的发展史和妈祖信仰的发展史来看,妈祖庙备有籖谱供善男信女占取,肯定是在明代中期之前,至迟在元代就有了籖占活动,只不过文献没有记载而已。明清时期,随着妈祖信仰的发展和籖占的普及,各种版本的妈祖籖谱也被编造出来,现存最早的妈祖籖谱应该是《莆田妈祖天后灵籖》,该籖谱公布于台湾善书网,收入刘福铸辑纂的《妈祖文献史料汇刊》第三辑《经籖卷·籖诗编》。其序言:“此籖六十首,得于蒲田县民之家。籖语浅白,决疑应验如神,故印之以广流传。西樵山逸民罗炳志。”
《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编写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刘福铸先生认定为清代作品,并说:“此籖谱每首籖诗五言四句,然用词不够雅驯,亦多不押韵,显系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层文人之作。”对于刘福铸先生的观点,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首先是《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编写时间。我认为此籖谱虽然名为《莆田妈祖天后灵籖》,但编写时间应该在明代。理由是:籖诗中有歌颂明朝的诗句,如第七首:“帝子问神灵,永乐列太平。道藏清虚事,如意吉祥呈。”这里的“永乐列太平”显然是对明朝永乐皇帝的颂扬,如果是清朝编写的籖谱,恐怕会有所忌讳的。第十六首:“善业玄武称,坛社入世平。只此家庭座,万世作良医。”这里提到“玄武”(玄天上帝)信仰,我们知道,玄武信仰在永乐皇帝时才上升为明朝保护神,影响巨大,清代时,玄武信仰受到清廷的压制,走向衰微,因此,如果《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编写于清代,作者恐怕不敢如此大胆公开鼓吹玄武信仰的。另外,籖谱的名称为《莆田妈祖天后灵籖》,这是何时命名的,籖谱的收集者没有说明。一般说来,籖谱的名称往往与宫庙名称或神灵名称联系在一起,以“莆田”这样大的行政区域命名籖谱,极为罕见,大概是当代籖谱的收集者给予命名的,而不是编写籖谱时的名称。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虽然籖谱冠以“天后”封号,但籖诗中称呼妈祖不用“天后”,而用“天妃”或“妃子”,如第九首:“板凤游天地,骑龙入四州。观音白莲座,天妃黄金台。”第五十五首:“船沉风大劲,楫坏帆亦拆,求妃子求符,镇船又镇宅。”我们知道,妈祖在康熙二十年才被敕封为“天后”,显然,此籖谱是在康熙二十年以前编写的,结合第一条理由,我们推断此籖谱编写于明代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莆田妈祖天后灵籖》恐怕就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妈祖籖谱了。
其次是编写《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的作者身份问题。刘福铸先生认为该籖谱的文字“不够雅驯,亦多不押韵”,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层文人之作”,我基本同意这一判断。我要补充的是,籖谱中保存着大量与道教理论有关的籖诗,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如第四首:“凤集凤朝处,龟吐蛇髓精,丹池汞投铅,煤心筑基见。”第二十九首:“翻起五尺浪,吐纳千春波。明君贤士有,贤臣事明君。”第五十二首:“乡间有人行,高山天地穴。若常观无有,妙窍同玄玄。”这些籖诗谈的都是道教的内丹理论和内丹修炼方法等。又如第四十首:“道藏陈符箓,无师未可通。虽然夙根厚,亦拜两口人。”第四十二首:“道法无书载,八百是葫芦。两口即此意,别有吕道人。”第五十六首:“悬挂桃木剑,镇煞八面神。五龙五土作,四方四隅立。”这些籖诗谈的是吕洞宾信仰和道教的各种法术。从这些籖诗的内容看,《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的作者恐怕还不仅仅是 “文化水平较低的下层文人”,而是一名对道教颇有研究的下层文人,或者就是道士。
第三,关于《莆田妈祖天后灵籖》的籍贯问题。从籖诗写作技巧看,不但不押韵,而且与莆仙方言的韵脚不合,显然作者不是莆田人。但籖诗中多次提到福建的地名,如第二首“莆田入泉州”,第三十二首“莆田生贞洁”,第五十一首“贞女莆田县”,说明作者对福建的地理比较熟悉,很有可能是福建人或者流寓福建的外省人。另外,籖谱中多次提到“籖语”、“籖言”而不用“籖诗”,如第四十一首“籖语幻又幻”,第五十首“王侯籖语降”,第五十三首“籖语世人行”,第四十八首“籖言多韵意”,这也许是作者所在地习惯的用法,对于探讨作者籍贯是一条重要线索,值得注意。
二、清代妈祖籖谱的主要类型
清代,妈祖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的海神。随着妈祖庙的大量建造和妈祖信仰活动的频繁开展,籖占也成为妈祖信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妈祖、天后、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天后元君或各地天后宫命名的籖谱大量涌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天后圣母籖谱》100首
此籖谱共102首,其中100首为正式籖诗,首籖为“千尺浮屠宝砌成,高峰顶上且停停。时人莫作寻常看,不是仙人谁解登。”末籖为“问利求名事总宜,守株待兔未为迟。片时若得西方便,到底还他遇贵人。”末了增加二首类似后世“籖王”或“籖尾”的籖诗,称“都魁”、“亚魁”。“都魁”籖为上吉,籖诗:“夜光明月胜非常,幸际昌期肯退藏。善价既能从美愿,自然多誉显昭彰。”“亚魁”籖也为上吉,籖诗是:“羡君天爵久能修,人爵应能副此求。独听瑶阶胪唱罢,始听姓字冠群流。”
现存的《天后圣母籖谱》刊刻于清道光年间,收入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天后圣迹全集》、同治四年(1865)的《天后圣母圣迹图志全集》、光绪十四年(1882)《湄洲屿志略》等文献中。实际上此籖谱编成的时间要大大早于道光,翟昌文《粤行记事》卷一记载:
顺治六年己丑四月,自泉州石井关访高州告籴信。……十六日,天气晴朗,收泊芷艼镇,宿文昌阁,祭天妃。安海祈天妃籖兆,有“为君六月换清风”句。
翟昌文为江苏人,永历时为翰林院检讨,曾被清廷擒拿,后逃脱。顺治六年,路过福建晋江县的安海,到天妃宫抽籖。查《天后圣母籖谱》,翟昌文所抽的籖诗是该籖谱的第九首,全首籖诗是:“青山上下一株松,为栋为梁恐未中。且合厅前听驱使,为君六月换清风。”从上述资料记载可以断定,《天后圣母籖谱》出现的时间要早于顺治六年,极有可能在明代就问世了。安海天妃宫建于万历二年(1574),所以,该宫庙使用《天后圣母灵籖籖谱》也不会早于这个时间。
从现存的资料判断,《天后圣母籖谱》很可能是湄洲祖庙最早使用的籖谱,所以其流播甚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十七日,两江总督于成龙突然病重,“遣人往天后宫卜之以籖。籖云:‘过尽风波险浪灾,此身方许脱尘埃。一声霹雳生头角,直上青云跨九垓。’是明示以骑箕之兆也。至十八日,宴然而卒。守省将军,闻讣单骑驰入署中,检其筪中,惟白金三两,制钱千余文及缎一匹,敝衣数事而已,此外一无所有。”查《天后圣母籖谱》,于成龙抽的是该籖谱的第三十一首:“过尽重山坦路来,此身今已脱尘埃。一声霹雳生头角,直上云霄跨九垓。”个别文字不同,但属于同一籖谱是确定无疑的,说明当时的南京天后宫也使用 《天后圣母籖谱》。
无独有偶,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十五日,翁同龢乘船到上海。次日清晨:“虔祷天后宫卜籖,籖语不吉,第三句‘夜静月明天簌(籁)息’。余曰:‘无风之兆也’”。查《天后圣母籖谱》,第二十四首有此诗句,全诗是:“父分子别归离夫,满腹煎熬亲也疏。深夜月明天籁息,那知绕树有啼乌。”可见,那时的上海天后宫也使用此籖谱。
另外,由于《天后圣母籖谱》被收入 《天后圣迹全集》、《天后圣母圣迹图志全集》、《湄洲屿志略》等文献,说明此籖谱一度得到湄洲祖庙和妈祖信众的认可,因此,一些妈祖宫庙也采用此籖谱,如福建漳浦乌石天后宫、绥安慈后宫、澳门妈祖阁、香港老虎岩慈德社天后古庙等至今仍在使用此籖谱。台湾北港朝天宫发现此籖谱的古老籖版,说明在清代朝天宫也曾经使用此籖谱。清代广东佛山近文堂和近代香港荃湾忠义堂分别以《天后元君灵籖》和《天后灵籖》刊印此籖谱,所以流传较广。
当然,与其他籖谱一样,《天后圣母籖谱》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一些变化,主要有二点:一是在“都魁”、“亚魁”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顶魁”籖:“一点春来万物新,千红万紫斗芳菲。杏迟梅早何先后,结实花开自有时。”漳浦乌石天后宫籖谱还增加“油籖”:“来意不诚心,罚你忝油香。万事既如意,财源大广进。”二是增加一些扩展兆象和具体定性兆象。如澳门妈祖阁的籖谱增加了典故、五行和解曰,以第五十首为例:
第五十上籖属金
古人苏武脱难
平原秋兔正当肥,常胜将军挂猎归。
谁把帛书传雁足,果然一箭中双飞。
解曰书传雁足,一箭双飞。
若遇秋月,吉庆大利。
香港老虎岩慈德社天后古庙的籖谱更加详尽,仍以第五十首为例,该籖谱前半部分与澳门妈祖阁相同,在“解曰”之后,增加了苏武的生平简介和具体兆象的断语,转录如下:
苏武,汉代的一位忠臣也。武帝派他出使匈奴,被番王单于扣留,威迫利诱,要他变节投降,苏武不从,被放逐到北海牧羊。所牧者皆公羊也,番王下令,除非投降或公羊生子,才能获释放。日月如梭,苏武饮雪吃草籽十九年,不食粮粟。番王不信诏见之,见苏武鹤发童颜,容光满面,曰:神也!是人岂能十九年食雪与草而生?”送武回国,后或宣帝封爵为“关内侯”。
家宅:安。
自身:凡事忍耐,多做善业,功德作福,自有吉庆。
谋望:大器晚成,勿急功,秋后大利。
婚姻:少年且待之,青年找到好伴侣,秋后成双对。
六甲:迟,秋后有好消息。
流年:本年运气较好,宜把握时机,秋冬较易发展。
事学业:不要三心两意,尽力而为之。
求财:财来自由方,无须刻意求。
健康:会得良医,旧病可愈。
移居:有搬迁移民机会,往南方较北方为佳。
(二)天上圣母杯珓辞
通过卜筊(俗称卜杯)来占取籖诗的妈祖籖谱不止一种,名称也不尽相同,权且称之为“天上圣母杯珓辞”。此类的杯珓辞,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是妈祖庙原有的,有的则是从其他宫庙借用的,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天上圣母杯珓辞》27首
此籖谱与《天后圣母籖谱》一道被收入《天后圣迹全集》、《天后圣母圣迹图志全集》、《湄洲屿志略》等文献,其在妈祖信仰中的地位也与《天后圣母籖谱》相当,得到湄洲祖庙和妈祖信众的认可。该籖谱以卜杯的方式占取,共二十七首,籖诗为五言四句,有上中下总体定性兆象。如:
第一杯 三圣 大吉
天赐麒麟儿,翩翩降玉墀。
君家久种德,特产壮门楣。
第二十七杯 阴圣阳 上吉
躬耕在南阳,先生名字香。
汉家兴国祚,更喜福绵长。
该籖谱编写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从第二十七首籖诗的内容看,讲的是诸葛亮兴汉故事。第二十三首:“钦差出阳关,历遍万重山。此志虽无二,回朝发已斑。”讲的是苏武保持民族气节的故事。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撰写此类诗歌恐怕有所忌讳,所以,该籖谱有可能。早于清代产生。 此籖谱与《天后圣母籖谱》一样,编写于明代的可能性较大,虽然与《天后圣母籖谱》一道被收入《天后圣迹全集》、《天后圣母圣迹图志全集》、《湄洲屿志略》等文献,但流传不广,至今。湄洲祖庙也不用此籖谱。
2、《天上圣母杯籖》27首
此籖谱存于莆田湄洲祖庙寝殿,籖诗为七言四句,有杯象、上中下总体定性兆象和解曰,如:
第一枝 圣圣圣 中上
福如东海寿如山,君汝何须问中间。
荣华富贵天注定,太白贵人保平安。
解曰:功名至,福禄有,讼事安,生意兴,婚姻好,胎望男,风水吉,行人到,病人运深,小儿平安,老人小心。
第二十七枝 阴阳阴 下
昔日螳螂去捕蝉,谁知孔(黄)雀在身边。
莫信世人直中取,须防其中人不仁。
解曰:功名无,福禄空,讼事凶,生意失,婚不可,胎细心,风水下,行人难,病人亲眷鬼,小儿前生父母。
此籖谱的母本为手抄本,封面上边有自右向左横写“湄洲祖庙”字样,中间自上而下书写“天上圣母杯籖”字样。值得注意的是,此籖谱未收入《天后圣迹全集》、《天后圣母圣迹图志全集》、《湄洲屿志略》等文献,说明在道光至同治年间湄洲祖庙尚未使用。湄洲祖庙使用此籖谱,大概在民国时期甚至更迟。但此籖谱在民间流传较广,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田荔城清风岭天后宫、莆田荔城东山文峰宫、莆田东山祖祠、莆田涵江顺济庙、莆田黄石福安社、仙游龙华德明堂、仙游城关荔山社、惠安涂岭乌石宫、惠安后龙清净庵、惠安平山寺、南安金淘镇尖山宫、永春湖洋湖桥殿、永春龙山岩、永春龙山宫、安溪凤城东岳宫、安溪官桥半岭宫、晋江市安海草庵、石狮金沙庵、厦门天界寺醴泉洞、福州广应白马尊王庙、上杭中都云霄阁、连城冠豸山灵芝庵、台湾北极殿玄天上帝庙、台湾澎湖北极殿等都使用《天上圣母杯籖》,其中多数宫庙不是供奉妈祖。种种迹象表明,莆田湄洲祖庙的《天上圣母杯籖》很可能是借用其他宫庙的籖谱。
3、《天上圣母灵籖》27首
此籖谱藏于福建仙游县度尾镇潭边村龙井宫,该宫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清代雍正赐“神昭海表”匾,分别悬挂于各地有影响的妈祖庙,龙井宫也在此列,至今保留此匾,说明清代龙井宫在妈祖信仰中的地位。《天上圣母灵籖》在民国十七年(1928)被镌刻在籖版上,首题:“龙井宫天上圣母灵籖图。”末题:“民国戊辰拾柒年王春造。”虽然籖版上明确记录是民国十七年雕版,但籖谱出现的时间应该较早,刘福铸先生认为“出现时间应在清代”,我同意这一判断。
4、《天后元君灵籖》23首
此籖谱在清代曾被广东佛山著名书坊“近文堂”刊刻,可见在当时的广东等地,《天后元君灵籖》还是有较大影响的,否则“近文堂”是不会选择此籖谱刊行于世的,反过来看,该籖谱在“近文堂”刊行后,其影响也必然扩大。
卜珓辞之类的籖谱,一般是二十七首,但不知何故,《天后元君灵籖》只有23首,少了4首。与仙游度尾龙井宫天上圣母灵籖相比,在籖诗之后增加了断语,如:
第一杯 胜胜胜
千里遇知音,求财自称心。
占龙待甘雨,失物眼前寻。
上上大吉
第二十三杯 阴阳胜
飓母未成急,惊危在眼前。
忧心非安妥,始终不安然。
大而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天后元君灵籖》中有九首籖诗与仙游龙井宫《天上圣母灵籖》相同,说明二者存在着某种联系。另外,汕头放鸡山天后庙杯籖27首的籖诗,绝大多数与《天后元君灵籖》相同,只不过排列的顺序不同而已,进一步说明《天后元君灵籖》在当时是有一定影响的。
5、《天后灵珓注解》27首
此籖谱藏于福建长汀汀州天后宫,2005年由汀州天后宫理事会顾问毛述先 “依照民俗史记,查阅多处寺庙珓(籖)文,进行校对修订,依理编排,以古人典故为题,作出‘珓占’的吉凶之注解,专供汀州天后宫信士体会‘卜珓’心灵感应之效,得以求福保安。” 汀州天后宫的《天后灵珓注解》何时出现,不得而知,乡老说从古代传下来。该籖谱包含珓序、珓象、珓兆、珓题、珓诗、典故事例、求卜事项、备注等,以第一珓为例:
珓象 阳阳阳 珓兆 下1珓序珓题珓诗典故事例吕布授计诛杀董卓有勇无谋妄为人,认贼作父害自身,残暴定会遭报应,两败俱伤无前程。(东汉)董卓残忍暴戾,独断独行,杀人不眨眼,在长安自称太师,搜刮民财,强取豪夺,寻欢作乐,民怨官恨。吕布武艺高强,有勇无谋,原是并州刺史丁原部下,董卓用大量财物收买吕布,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董卓认吕布为义子,作随身保镖。司徒王允决心除掉董卓,利用吕布说话顶撞董卓,被董卓戟伤和吕布在凤仪亭调戏董卓爱妾貂蝉,两人结怨的机会,将打算杀掉董卓之事授计吕布。汉献帝在未央宫召见大臣时,吕布心腹勇士戟刺董卓,将董卓刺死。但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打进长安,杀死王允,赶跑吕布。求卜事项根基 浅 婚姻 不合风水 平 孕育 惊家宅 不安 行人 至人缘 争斗 疾病 求医功名 烦 失物 无钱财 守待 诉讼 宜和解交易 难 出外 不顺备注 不忠不孝之象,凡事尊规守矩也。
显然,此籖谱的“典故事例”是毛述先先生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增加进去的,目的不外是使籖诗更具有趣味性,也给解籖者提供素材。在提供给善男信女的籖条时,往往把“典故事例”的内容去掉,使籖条更加简约。笔者2012年收集到的汀州天后宫的另外一套籖谱,也是二十七首,但籖诗的内容与《天后灵珓注解》完全不同,第一籖是:
天后宫
圣阳阴(孙膑刖足)
神灵鬼叫有谁知,七七灾厄定下期。
不信先生嘱咐语,含冤刖足痛伤悲。
下筶:功名无 求财轻 六甲凶风水无 病久缠 失物在诸事不利 祈赖神佑可也
(三)《天后圣母籖》100首
原刻本称《天后圣母百枝籖》,藏于福建莆田城内文峰天后宫,为木刻版,每页两首籖诗,籖诗上方为“天后圣母”字样,下方右侧为籖序和“丙午年桃月”字样、中间为七言四句籖诗、左下方有“三韩弟子郭文鹏敬刊”字样。关于该籖谱刊刻时间,刘福铸先生认为“丙午岁”必为清代丙午年,分别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道光二十六年(1846)和光绪三十二年(1906),刘福铸先生认为:“‘天后圣母’之称始于乾隆、嘉庆年间,至道光、咸丰年间,民间则习惯称妈祖为‘天上圣母’。因此,本籖谱刻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可能性大一些。另外,衡之刻本中使用大量民间使用的简体字,其中同音替代的民间简体字明显源于闽语,如‘圭犬’实即‘鸡犬’的方言同音字,由此可证籖谱应刻于闽地,可能就是刻于莆仙当地。”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
该籖谱共100首。第一首:“晓日瞳瞳万象融,河清海晏庆年丰,生逢盛世真欢乐,好把心田答化工。”末首:“此籖一百最难逢,气象巍巍实不同。识得谦冲持满意,万人头上趁英雄。”此籖谱虽然流传不广,但一些古老的妈祖庙,如泉州天后宫、泉州法石美山天妃宫、台南大天后官、安平天后宫、朝兴宫、温陵庙、朝南宫、彰化鹿港天后宫、澎湖马公天后宫、台北关渡宫等仍使用此籖谱。当然,此籖谱在流传过程中,不但有了不同称呼,如泉州天后宫称《泉州天后宫灵籖》,台湾鹿港天后宫称《湄洲天上圣母圣籖》或《鹿港湄洲天上圣母籖诗》、《天后圣母籖》、澎湖天后宫称《澎湖妈祖灵籖》等,且在籖解的项目和内容方面也因地域社会文化生活的差异而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兹以泉州天后宫、鹿港天后宫、澎湖马公天后宫的第一籖为例,比较如下:显然,《泉州天后宫灵籖》与《澎湖妈祖灵籖》基本相同(《泉州天后宫灵籖》在“占解”部分少了“耕作”、“失物”、“官司”项),二者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鹿港《天后圣母籖》除了“占解”外,还有“诗解”,显然是当代人增添上去的,反映了其保存传统的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宫庙名称籖诗泉州天后宫晓日瞳瞳万象融,河清海晏庆年丰,生逢盛世真欢乐,好把心田答化工。鹿港天后宫晓日瞳瞳万象融,河清海晏庆年丰,生逢盛世真欢乐,好把心田答化工。占解(释解)功名:器宇清高,事事称心;生意:财源利路,万事如意;六甲:麟儿延降,裕后光明;疾病:灾患已除,福履绥之;婚姻:夫妻偕老,福寿双全;出行:只在四方,无处不利;丁口:家庭和乐,人口安宁;求财:利路亨通,黄金满瀛;时运:贵人扶持,黄金满贯。功名:水到渠成,扶摇直上;行人:相逢知己,近在目前;婚姻:天定良缘,夫荣子贵;官司:贵人扶持,有理者胜;丁口:喜信频来,合家吉庆;生意:动作有利,一本万利;疾病:枯木逢春,欣欣向荣;出行:顺风扬帆,利有攸往;失物:重寻有获,只在东南;田畜:田园多利,生息繁荣。是大吉之灵籖。晨曦化成旭日东升,汝之盛年已来到,亦即使河清海晏之时。凡事称心如意,不必烦恼之运势,甚至有不劳而成者。惟如有得到贵人来扶持时,更能加速效率无疑。君亦可趁此东风,前往蓬莱仙岛,享有天伦之乐者。彼时已届,可拭目以待,尔自有欢乐之盛世矣。
宫庙名称澎湖马公天后宫籖诗晓日瞳瞳万象融,河清海晏庆年丰,生逢盛世真欢乐,好把心田答化工。占解(释解)功名:器宇清高,事事称心;六甲:麟儿延降,裕后光明;婚姻:夫妻偕老,福寿双全;丁口:家庭和乐,人口安宁;时运:贵人扶持,黄金满贯;耕作:田禾丰盛,五谷大收;生意:财源利路,万事如意;疾病:灾患已除,福履绥之;出行:只在四方,无处不利;求财:利路亨通,黄金满赢;失物:财帛守座,永无疏失;官司:贵人扶持,万事顺适。
三、妈祖庙大量借用观音《六十甲子灵籖》的原因
《六十甲子灵籖》原为观音籖谱,在闽台乃至华人聚居地,1/3以上的宫庙寺院使用此籖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籖谱。值得注意的是,诸多妈祖庙中(含莆田湄洲祖庙圣母祠、观音殿)也使用《六十甲子灵籖》,台湾一些妈祖庙甚至把《六十甲子灵籖》改名为《妈祖圣籖》或《天上圣母六十甲子灵籖》、《妈祖六十甲子圣籖》等。如在桃园、苗栗和新竹的126座使用《六十甲子灵籖》的寺院宫庙中,以观音为主神的只有20座,以妈祖为主神的则多达35座(桃园7座、苗栗11座、新竹17座)。为什么众多的妈祖庙(包括现在的湄洲妈祖庙)不使用固有的《天上圣母籖谱》(首籖首句“千尺浮屠宝砌成”)、《天上圣母杯珓辞》(首籖首句“天赐麒麟儿”),而使用从其他宫庙借用来的《六十甲子灵籖》?只要比对这两种籖谱,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天上圣母籖谱》的籖诗比《六十甲子灵籖》晦涩难懂,以前六首籖诗为例:
籖序第一籖籖序甲子第二籖甲寅《天上圣母籖》籖诗千尺浮屠宝砌成,高峰顶上且停停。时人莫作寻常看,不是仙人谁解登。秋横一荐雁横飞,便捧乡书入帝畿。此去金门好消息,缁衣得换紫罗衣。第三籖 满园桃李正开时,浅白深红色总宜。何事东风若相妒,晚来吹折一娇枝。 甲辰 劝君把定心莫虚,天注衣禄自有余。和合重重常吉庆,时来终遇得明珠。花虚报喜,徒然为我转眉头。 甲午 风恬浪静可行船(舟),恰似中秋月一轮。凡事不须多忧虑,福禄自有庆家门。第四籖 百年风雨半忧愁,万事无过且逐流。昨夜灯第五籖 翩翩鸿鹄欲凌空,整刷翎毛趁晚风。万里扶第六籖 风云际会即荣华,利路名场信有涯。试向盆摇虽有志,怎知人欲暗张弓。 甲申 只恐前途明(命)有变,劝君作急可宜先。且守长江无大事,命逢太白守身边。中争一掷,呼卢惊座满盘花。 甲戌 风云致雨落洋洋, 天灾时气必有殃(伤)。命内此事难和合,更逢一足出外乡。《六十甲子灵籖》籖诗日出便见风云散,光明清净照世间。一向前途通大道,万事清吉保平安。于今此景正当时,看看欲吐百花蕊。若能遇得春色到,一洒清吉脱尘埃。
《天上圣母籖谱》的籖诗虽不能说晦涩难懂,也谈不上通俗易懂,其用词比较偏僻,诸如“浮屠”、“帝畿”、“缁衣”、“紫罗衣”、“鸿鹄”等名词,非一般百姓所熟悉。又如“秋横一荐雁横飞,便捧乡书入帝畿”、“何事东风若相妒,晚来吹折一娇枝”、“昨夜灯花虚报喜,徒然为我转眉头”、“翩翩鸿鹄欲凌空,整刷翎毛趁晚风”、“试向盆中争一掷,呼卢惊座满盘花”等诗句,颇有文学色彩,甚至可以说相当优美,但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善男信女未必看得懂。相对而言,《六十甲子灵籖》的遣词造句都比较通俗,一般人都能大致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
其次,《天上圣母籖谱》和《天上圣母杯珓辞》没有具体定性兆象,虽然后来一些妈祖信徒发现了这一不足,对《天上圣母籖谱》进行补充,增加了“解曰”的内容,但还是比较简单。如澳门妈祖阁《天后圣母灵籖》的第一籖的“解曰”:“福不期得,富不期骄,知满知足,诸祸潜消。”第一百籖的“解曰”:“求官贤达,求财得利,问信即回,舟性满载。”甚至在“解曰”之后再增加一段解释,但都稍嫌简单,不能满足善男信女籖占的基本诉求。而 《六十甲子灵籖》的具体定性兆象的项目多在二十项以上,能满足善男信女籖占的基本诉求。
第三,《天上圣母籖谱》和《天上圣母杯珓辞》都没有典故,《天上圣母籖谱》上中籖的比例只占66%,下籖比例高达34%。而《六十甲子灵籖的》典故也多取材于戏曲小说之类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上中籖的比例达75%,下籖只占25%,形成强烈反差,《天上圣母籖谱》的中籖少下籖多的结构,不符合善男信女趋吉避凶的占卜心态,其客观效果也就不利于该籖谱的流传。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天上圣母籖》的上中下籖比例,也没有改变,如澳门妈祖阁的《天后圣母灵籖》的下籖仍然维持34%,香港老虎岩慈德社《天上圣母古本灵籖》则增加到36%,至于目前湄州妈祖祖庙使用的《天上圣母杯籖》的下籖则高达44.4%(27首中有12首下籖)。显然,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百姓的趋吉性的宗教文化心理需求,严重影响原有的妈祖籖谱的传播。
四、初步结论
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实用功利性,对于任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宗教形式,都会毫不迟疑地大胆引入,为己所用。早在宋代,民间信仰就引入籖占,以迎合善男信女的占卜需求。虽然一些民间信仰的宫庙也组织人员编写本宫庙的籖谱,但更多的宫庙是借用其他宫庙乃至其他宗教的籖谱,因此,出现了同一个主神的宫庙使用的籖谱不尽相同,哪种籖谱受到善男信女的欢迎,就使用那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奇特现象。有的宫庙甚至不惜放弃固有的籖谱,转而使用其他的更受信众欢迎的籖谱,其包容性和实用功利性的特点显露无疑,妈祖籖占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 宋代之后,民间信仰成为籖占活动的主力军,有力地促进了籖占的发展,而籖占也给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活力,反过来也推动了民间信仰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籖占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来,几乎所有的妈祖庙都备有籖谱,供善男信女占取,因此,妈祖的籖谱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至于某座妈祖庙选择使用哪种籖谱,似乎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实际上是与该妈祖庙所在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如湄洲妈祖庙等诸多妈祖庙最终选择了观音的《六十甲子灵籖》,除了《六十甲子灵籖》通俗易懂、具体兆象的项目多、上中籖比例较高等籖谱的本身优点外,还与该籖谱的内容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能最大程度满足前来顶礼膜拜的多数信众诉求有密切关系。又如,泉州天后宫、泉州法石美山天妃宫、台南大天后官、安平天后宫、朝兴宫、温陵庙、朝南宫、彰化鹿港天后宫、澎湖马公天后宫、台北关渡宫等古老的妈祖庙选用《天后圣母籖》100首的籖谱,则与这些妈祖庙所在地多为港口码头,航海业、商业比较发达有关,因为该籖谱中涉及航海、商业的籖诗所占比例较高(如《天后圣母籖谱》100首籖诗中,只有四首与航海经商直接相关;而《天后圣母籖》100首籖诗中,有二十余首与航海经商相关),能更好地满足航海者、商人等信众的占卜诉求。
总之,籖谱是历史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先民的智慧,是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籖谱的丰富内涵和籖占的传说故事,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妈祖信众的喜怒哀乐,也体现了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注释:
[1]萧崇业:《使琉球录》卷上《天妃灵异记》;褚人获:《坚瓠七集》卷一《天妃籖》也有类似的记载。
[2]萧崇业:《使琉球录》卷上《天妃灵异记》。
[3]文中的“蒲田”即“莆田”。
[5]叶梦珠:《阅世篇》卷四。
[6]翁同龢:《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2006年12月。
[7]姚文崎:《闽台妈祖古庙运籖的主要类型》,《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第3期,第72页。
[4][8][9][10]刘福铸辑纂:《妈祖文献史料汇刊》第三辑《经籖卷·籖诗编》,海风出版社,2011年9月,第426页,第511页,第502~512页、526~530页,第146页。
[11]台湾的妈祖庙何时开始普遍使用《六十甲子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据台湾学者姚文崎调查,清代的北港朝天宫使用的籖谱是《天上圣母籖》籖诗,至今其仓房中还保存有古老的木刻籖版为证。至迟到宣统三年(1911),朝天宫开始铅印出版《六十甲子灵籖》,广为传赠、传阅,1972年出版《灵籖解说》,封面标明“北港朝天宫天上圣母”,被信徒称为天上圣母籖。由于北港朝天宫在台湾的妈祖庙中影响大,加上《六十甲子籖》详备又通俗实用,因此“被冠上天上圣母之名风行于世。”详见《闽台妈祖古庙运籖的类型》,《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第3期,第72、74页。
[12]后世的有的妈祖籖增加的典故,如澳门妈祖阁籖谱、香港老虎岩慈德社籖谱都有典故,但取材都没有《六十甲子灵籖》那样平民化。
〔责任编辑 钟建华〕
Textual Qian Spectrum of Matsu
Lin Guoping
Matsu Qian spectr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su belief.The Qian accounting activities in the Temple came into being no later than Yuan Dynasty.Up to now the oldest Matsu Qian spectrum is"Putian Matsu Tin Hou Ling Qian."In Qing Dynast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elief in Matsu,Tin Hou Goddess named after Matsu,Tin Hou, Heavenly Mother and Our Lady of Days became popular around the Tin Hou Temple.The article classifies the widespread Matsu Qian spectrum properly and tests its origins,contents etc,focusing on the reasons of the Temples'Qian accounting borrowed largely from Goddess of Mercy's"Sixty Years'Ling Qian".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e richness of Matsu Qian spectrum and Qian accounting legends,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at era's Matsu emotions,but also reflects the region's socio-economic culture,another aspectof refle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Matsu belief.
Matsu;Qian spectrum;folk beliefs
林国平(1956~ ),男,福建省莆田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籖占与中国社会文化》(项目批准号:12FZJ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