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课堂”与教育价值观的变革

2013-07-05夏晋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价值观生命

夏晋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深圳 518172)

“生命课堂”与教育价值观的变革

夏晋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深圳 518172)

“生命课堂”的本质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与看法。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需要是否被满足的一种关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必须改革,树立以生为本、生命教育、人文质量等新的教育价值观。

观念;教育;价值观;生命课堂;变革

“生命课堂”的本质就是以生为本,其根本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以生为本”、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它牵涉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师素质等方方面面的大变革!这其中,教育观念的变革是“生命课堂”成功与否的先导与前提。

所谓观念,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以思想观点、意识等形式对客体的一种综合反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变革,都必须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新的构想和突破,更谈不上真正的改革。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1 价值与教育价值

1.1 价值

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它的产生是同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关系中产生的。[1]可见,“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在客体和主体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就是说,不与主体发生关系的客体无所谓价值。

1.2 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需要也是发展变化的。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考察,人类社会具有生存、发展与享受的需要(其实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也基本反映这三种需要),所以教育满足人类的需要,首先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历史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为“知识课堂”,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传授保证人类生存的生产与生活知识;而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已开始不满足自身的生存,更重要的还是谋求人类自身的发展,而人类要实现发展,仅仅学会了前人积累下来的生存与生活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的是人类自身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的洞察与综合创新能力,所以这时,作为主体的人类对教育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了。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相大丰富,人类的需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低级的物质需要转到高级的精神需要。人类对教育的要求,已开始从以生存价值、功利价值为主转化为以其具有精神的价值为主,人类逐渐把精神的完善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与享受。这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和高贵的”。[2]教育活动,不只是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得以适应社会的存在,而且更深刻地体现在它展示了现代社会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如同吃饭、睡觉,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人需要教育,不是为了谋生或成为外在社会期望的人,而是为了自身精神的追求,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过一种“诗意的人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2 传统教育价值观必须更新

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价值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这里讲述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可以表述为:适应过去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和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流传至今仍然起影响作用的教育主张,它不是专指哪一家,哪一派或某个时代的教学主张。传统教育思想以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传统教育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1 注重系统知识的教学

反映在课程教材上,主张根据各科知识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教材相对稳定,并以教材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重视人类的间接经验。这种以书本为中心的分科教学,有可取的一面,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应用,重解题、轻动手,重分数、轻创造,不利于培养既有科学文化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各种人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需要改革的。

2.2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教育价值观着重研究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强调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都由教师决定。对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则重视不够,也缺乏研究。2.3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论证教学过程的规律

按认识的阶段进行教学,有合理的一面,但如果不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千篇一律地套用,就会陷入机械的形而上学,难免流于形式。在现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大力开展对生理、心理的大脑潜能的研究,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就,以及系统科学引入教学论的时代,单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论,就显得很不够了。

2.4 强调教学以课堂为主,课堂讲深讲透,当堂消化

传统教学强调以课堂为主,要求课堂教学要讲深讲透,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好处,但也容易造成不看学科特点、重点和难点,不问对象,对学生机械灌注,忽视个别差异,严重影响学生才华发展的弊端。

2.5 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动手操作,教学实践环节薄弱,使学生重书本、轻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与社会需要脱节。

传统教育价值的主要特征通常可以概括为“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使教学不仅局限在“特殊认识过程”的范围内,而且与之相应地局限在书本和课堂里。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学领域实际上要比这个范围广阔得多。[3]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信息时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观点和实践是非常的落后了,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当社会要求人们以每五至十年的周期更新知识时,当人们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发现时,老师所能灌输的那 “一碗水”在多少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大有疑问的,因此,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变革是势在必然的。

3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他人生的新一页,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呢?

3.1 树立新的“生命教育”观

“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全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都是工具性目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精神与知识的共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感受人类广阔深厚的文明,感受人性的美好、生命的灿烂与辉煌,从而改变教学中只见知识不见生命的现象,促进教学实践真正实现由知识课堂、智能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 “生命教育”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性改变:从让学生适应教育到让教育适应学生;二是主体地位的转移和权利的转换。教育的主体性,转移为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重心;三是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更爱学习、更会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四是教育内容的变化,从书本知识到社会知识到生活知识,学习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了;五是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变化的变化,网络学习、家庭学习、学生自学、学校学习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实施教育;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儿童的教育”。

3.2 新的教育质量观

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有三种质量标准,即内适、外适、人文质量标准。所谓教育的内适质量是指一种用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质量标准评价时的质量判断,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和一个阶段的学习为以后阶段的学习、为另一种知识的学习所做准备的充分程度。它是以教育自身内部需要为标准来判断教育的质量;外适质量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做准备的充分程度。它是以外部的社会需要为标准来判断教育的质量;人文质量是指教育满足人(学生)身心健康和满足社会人文水平的提高所做准备的充分程度。它主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为标准来判断教育的质量。[4]

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数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数的高低决定升学率,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看其升学率)为判断标准;但实际上知识(尤其是外学科的知识)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分低能”就是说明。一个人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更重要是看其的智能发展水平。然而,人怎么样才能做到知识丰富、智高能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要求,不愿不爱学习,没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是不可能变得知识丰富、智高能强的。所以,体现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看学生通过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变得更愿学更爱学,是不是学得快乐、自由,是不是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实现。如果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乐园”、“家园”,成为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快乐的场所,使学生变得非常地“爱学”,那么,教育就真正可以实现教育先辈们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信念。所以,教育质量的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教育是否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是否更关注更尊重学生,是否让学生变得更“爱学”。而关注人是“生命课堂”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形象地说明了“生命课堂”倡导的根本的教育质量是重视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课堂”强调只有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充分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高质量的教育。

3.3 新的教学目标观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一是重认知轻情感。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二是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已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

新的教学目标在教育本体论价值现的先导下,教学实践的目标也要发生转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著《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明确的比较。[5]

教育目标的新三级层次没有忽视传授知识技能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反对把知识作为追求的惟一或首要目标,强调要求教师认识到,具有坚实行为素养的人(关心变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团结精神、富于责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和变化知识。学生对待基础知识的情感态度和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获得,而且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确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发挥,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目标观念,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3.4 确定新的教育主体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实践中,总是将教育活动中的个体绝对地看作是客体,将“社会”绝对地看作是主体,把教育看成是由社会到个体的单向运行过程,体现出一种典型的社会本位教育观。

实际上,科学的教育理论早已揭示,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也早已表明,成功的教育,历来都是提倡个性,尊重人的天性,反对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主张以“学”作为教学的主体。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需要的是一个个能独立思考、具有主体意识、奋发向上的人才,需要他们一个个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独立地遨游。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把传统的“教”的单向运动变成“教”与“学”的双向运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育对象的立场上说,就是对自我、自主性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同此,这里的自我就是在遵守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的前提下的一种对自我的最大发挥。

3.5 树立新的教师观

新教师表现在教育教学观念新、教育教学内容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新。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获取知识的促进者、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教学的改革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一种全新的创新思想,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时,改变传统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确定一系列新的技能、技巧,整合适合学生的新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上,不要局限在确定出某门课程应进行的时数,在和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上,应采取什么样的启发诱导方式,更重要的是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6]

3.6 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习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天性是活动的和创造的,这是因为其一,学生生命个体是 “意识的存在物”。其二,学生生命个体是“能动的存在物”。学生作为“能动存在物”,体现在学校生活中,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都可以创新、潜能无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教育尊重了学生的这些特性,就等于是保护了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7]其三,学生生命个体是“独特的存在物”。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强调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并把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当成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并以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加以开发和利用。[8]

3.7 树立新的评价观

教育评价是导向和强化教育行为的指挥棒。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主要功能是鉴定和选拔。评价是Gate keeper(守门人,赶评价不合格者出去),现在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收集教学的信息,研究教改的方向,促进教师的发展;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激励学生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的评价应是Gateway(通道,帮助每一个被评人走进来)。

树立新的评价观。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包括评价目的观,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目的为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评价目的;评价功能观,变单一的鉴定评价功能为导向、预测、诊断、激励、改进等多种评价功能;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健全心灵等各方面;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这种方法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照点,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或者评价对象的各个侧面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是好学生。今天比昨天进步的学生,是好学生;有特长的学生,也是好学生,这种评价法改变了相对评价法和绝对评价法的不足,让很多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心理压力。优秀生也从自我比较中得到了不断的激励,唤发出内在动力,更加努力奋进。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人民出版社.1965.406

[2]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9

[3] 吴紫彦,吴重光主编. 现代教育思想[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31

[4] 戚业国,陈玉琨. 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J]. 中国教育学报.1997.(3)26-29

[5] 拉赛克等著.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5

[6] 孙素乾等.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这样做[J].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2003.(1)19

[7]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

[8] 卢敏玲等主编,李树英等译.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

Life classroom
reflected as a change in educational values

XIA Jingxiang
(SZIIT Journal Office,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P. R. China)

Life Classroom is a classroom based on life. The educational idea refers to people’s view of both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a and nature. A value is reflected as a relationship satisfied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while the educational value is viewed as a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s the object and people living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s the subject. The traditional values should be reconsidered that the textbook, classroom or teacher is centered.

idea; education; value; life classroom; change

G41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2-6332(2013)02-0016-05

1672-6332(2013)02-0016-05

【责任编辑:杨立衡】

2013-04-12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生命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TF120822)

夏晋祥(1965—),男(汉),江西兴国人,教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与课堂教学。E-mail:xiajx@sziit.com.cn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价值观生命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