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城市地域空间研究状况分析
2013-07-03刘伟圣从忆波潘竟虎
刘伟圣,从忆波,潘竟虎
(1.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如文献量、作者数、词汇数等,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1,2].CNKI(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3]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目前已建成为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 数字图书馆,是中国国内8200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
本文研究的城市地域空间系指所有涉及城市空间范围界定及其与经济、社会间的联系、作用与影响的综合体,涵盖城市群、城市带、都市圈、城市圈、城市经济区、城市腹地、城市影响区和空间影响范围等内容.城市地域空间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基础,加强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合理地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又促进了人们对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大量关于城市地域空间的文献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异常丰硕.科学、客观的分析充满价值的十年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必将引领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客观的综合统计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上影射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全过程和未来趋势可以通过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来反映[4],本文以CNKI 作为统计分析的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原理方法,对2001-2010年国内有关城市地域空间研究的载文量变化、研究对象、作者地区分布、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计量分析,以揭示我国城市地域空间研究相关文献的分布规律,加深对我国城市地域空间研究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了解,为今后我国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数量和印张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刊载的信息容量,是判断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以中国CNKI 学术总库为数据源,使用“跨库检索”和“在结果中检索”,选择“主题”字段为检索项,以城市地域空间的相关词为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得到的2001-2010年专题文献汇总,结合人工纠查核对,删除无实际研究意义的文献,最终搜集到496 篇文献.然后,将每篇文献根据研究目的整理成数据条目,每一条目包含了文献的发文时间、期刊名称、作者单位、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期刊种类等,并用MICROSOFT EXCEL 建立计量文献数据库,最后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量变化分析
从2001年到2010年,总共刊载城市地域空间方面文献有496 篇.从年发文量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2年不足10 篇,城市地域空间研究刚刚起步;2003-2005年均为20余篇,城市地域空间研究不断深入;2006-2010年均超过了60 篇,城市地域空间研究进展明显,2010年93 篇、2009年109 篇,达到最高点.10年间,文献量总体逐年增长.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01-2002年均为3 篇,2003-2005年均为10 篇左右,2006-2010年均为30余篇,2009年达49 篇.可见,核心期刊刊文量与总发文量保持一致,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均在2009年达到了研究的顶峰.
表1 文献的年代分布
2.2 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本文梳理了与城市地域空间相关的8个研究对象:城市群、城市带、都市圈、城市圈、城市经济区、城市腹地、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影响区.2001-2010年期间各对象的发文量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10年来城市群、城市带、都市圈的发文量较大,研究人员较多,其余对象发文量均未超过40 篇.尤其是城市腹地的研究自2004年发表第1 篇研究文章起,截至2010年仅有11 篇文章发表,年均发文量不足2 篇.空间影响区和城市影响区10年来仅有4 篇研究文章.由此可见,10年来对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研究比较广泛深入,而对城市腹地、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影响区的研究重视不够,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宽度和广度.
表2 文献研究对象载文量统计
表3 文献作者地区分布统计
2.3 文献作者地区分布
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学者交流频繁、信息流动性大,可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某学科的发展,某国家或地区在某学科领域的作者数越多,则该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就越强[5].因此,对一种权威性数据库收录的某项研究相关文献的区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了解此项研究水平的区域性差异,便于找准此项研究的核心区.
本文通过对496 篇文献作者的简介和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得出全国各大地区对应的文献作者数和发文量汇入表3.由表可知,在城市地域空间研究上,华东地区的作者数和发文量最高,分别为36.37% 和39.11%,主要来源是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然后是华中地区分别为24.03%和21.78%,主要来源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华东和华中两个地区的作者数和发文量的总和分别达到了全国60.4%和60.89%,处在全国首位.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作者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01%和12.67%,发文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1.90%和11.09%,处在中游.华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港澳地区的作者数和发文量均不足8%,尤其是西南地区作者数和发文量仅为3%左右,港澳台地区的作者数和发文量仅为0.2%左右.由上可见,华东和华中地区对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相对较为集中,参与研究人员多且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强,研究成果丰富;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次之;而华南、东北、西南和港澳台地区对城市地域空间研究的关注度不够,研究范围不广泛,缺乏专业的研究人群.总之,城市地域空间研究在全国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各地区差异较大,同时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4 基金资助的文献分析
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往往代表着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6].2001-2010年国内城市地域空间专题文献受基金资助状况见表4、表5 和表6.在2001-2010年全部496 篇文献中,受基金资助的有174 篇,占发文总量的35.08%.这些基金主要由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负责,集中在重点高校或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从受资助基金的级别来看,受资助的174 篇文献涉及基金255项,其中国家基金95 项、部门基金35 项、省级基金74 项、市级基金13 项、高校基金16 项、其他12 项(表4).从表4 也可看出,受国家基金支持的文章占半数以上,这说明了国家对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支持力度较大,也反映了国内从事城市地域空间领域研究的学者研究成果水准较高.从基金地区分布来看,前10名的地区基金数占总量的86.8%,均为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或直辖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地区的文献量反映了该地区学术研究的水平和活跃程度.全国的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江苏最多,达31 项;其次是湖北省27 项,北京市19 项.显然,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地域空间研究重视,基金支持较多,研究规模大,比较深入.而在广阔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地域空间相关研究较少,研究的活跃程度较低(表5).从单篇文献受资助基金项数来看,只有16 篇文献受到3 项以上基金资助,仅占9.18%,只受1 项基金资助的文献达70.69%(表6).由此可见,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还需各级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提高研究层次及水平.
表4 资助基金的级别统计
表5 受资助文献所在地区分布
2.5 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量反映了某一研究机构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也决定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通过对496篇文献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分析(表7),发现发文前10名机构中除中国科学院外都为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发文量占总量的7 成以上,但发文最多的南京大学仅有18 篇,占总量的3.63%,前10名的机构合计发文量也只占总量的22.18%.从中可以看出,对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没有形成核心的研究群,各院校和机构均有从事此研究的人员,但没有形成规模和比较集中的优势,研究面虽广但不够深入.
表6 受资助基金数与文献数对应关系
表7 研究机构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城市地域空间的研究对于加强城市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CNKI 收录的496 篇城市地域空间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2006年以来,城市地域空间研究进展明显,2009年达到高潮;华东地区在该主题研究上,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群、城市带和都市圈的研究受关注程度高;该主题研究受各级科学基金资助力度较大;该主题研究关键要建立健全的研究机制、相对集中的研究人群及各级的重视支持.今后,城市地域空间研究要加强研究人群的培养和扩充,构建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提高研究的层次水平;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缩小地区差异,确保各地区研究水平平衡发展;要加强对城市腹地、城市影响区、空间影响区的研究,促进各要素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1]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56-257.
[2]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56-257.
[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DB/OL](2012-12-10)[2012-12-10].http://www.cnki.net/.
[4]高俊宽.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5(2):14-17.
[5]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37-45.
[6]韩玲.2003 ~2005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统计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7,26(3):2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