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观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2013-07-02彭北辰
彭北辰
[摘要]当今景观设计往往只停留在视觉要素层面,忽视了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要素对人们认知和感受景观的影响。近年来,学者和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将声景观这一概念引进中国并加以研究和实践,努力系统地生成声景观这一概念体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声景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声音营造手法,并以其极富内涵的美感和特色的形象面向世界,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听觉;声音;声景观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噪声污染,而由于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环境状况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噪声污染达到顶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活,其间,环境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界都努力对噪声污染进行遏制,取得显著效果。七十年代中后期,一些亚洲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噪声污染现象明显好转,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声学和噪声控制不但渐渐脱离了噪声防治的领域,同时还发生积极转变,走向创造建立舒适的声环境。声景观研究应运而生。
二、研究意义
声景观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依旧是一门发展不够深入的学科,其原因是设计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心往往偏向于材料、色彩、布局、空间形态等视觉表现上,而忽略了人类其他感官功能的作用,崇尚“视觉至上”的原则。但是园林景观空间是一个立体的,多方位多途径的信息传播工具,倘若忽略人类的其他感官而独独倚重视觉则使园林的用途和大众对园林的感受都大大尤其是残障人士,几乎被隔离在园林景观真实体验之外。
生活里我们不能把声音忽视掉,我们必须把声音和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考虑。声景观所重视的不局限于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必须重视声音和人类感官之间的联系。声景观的目标就是从声音和听觉之间的作用与关系作为切人点,用五官去感受声音。此外,声景观还必须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方向着眼,考察声音在各个领域里的作用。声音不仅在声学、音乐、噪声控制、听觉心理、多媒体等领域有各自独立的研究体系和应用方法。而且在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环境教育等城市和环境研究活动中,声音和听觉也同样得到广泛的重视。从传统的、感性的、被人遗忘的美学思想触发,给“声音”增加亮点,使声音在大众的生活环境中更加光芒。
三、人们对声景观的定义:
声景的定义,有两类观点:一是“声景是音乐所创造的一种虚拟的环境或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声音,它强调人类社会的影响,即社会声景”;另一种则坚持“声景是我们在所处环境中听到的所有的声音组成,强调自然环境,强调人们应该维持自然本身的声音,即自然声景”。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我们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人类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又存在和生活于社会中,所以让声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相互协调,让声音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应该是学者们应该实现的目标。在对声音应用的研究中,应该将人作为主体,在从客观角度着手的基础上,更应注重从人的主观感受方面去研究声景的意义。因此,在景观的设计和研究领域中,设计师们应当将客观环境与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做通盘考虑。而对于声环境的研究,我们也不应只消极地停留在控制和消除噪声的层面,更应该用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全面的手段去主动地设计和创造理想的声环境。
四、研究现状
声景观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加拿大的一位作曲家提出来的。声景观也叫声生态学,英文名称soundscape,由landscape演化而来。目前成为环境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声音、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声景观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生态学、物理声学、建筑学等多个科学领域。同时,声景观还从社会学、哲学、音乐学等一些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声音。声景观是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
1993年,世界声学生态学讨论会(World Forum for AcousticEcology)正式成立。学会的宗旨是对自然及人造声环境进行科学、社会学及文化方面的研究,以寻求创造一个平衡的声环境,其学术杂志《声景:声学生态学学报》(Soundscape:the JournalofAcousticEcology)也于2000年创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成立了专门研究声景的协会,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意大利、芬兰、英国、日本等(杨萌,2009)。其中于1993年成立的日本音景协会在城市和自然声景的保护和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对多个
国内最早进行声景研究的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国棋博士,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从师岩宫真一郎教授,进行soundscape的研究。回国后,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听能形成”,这是建立声音感性的训练和教育系统,培养对声音感性的有效方法;并归纳总结了声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开展了基于“Soundscape思想”的声景设计实践活动,从“趣味哲学”——美学的角度,对听的感受进行了探索,为声景研究奠定了美学基础。
结论
人类信息总量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通过视觉这一途径获得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获得,虽然比重较小,但却如同人体类的微量元素不可或缺的道理一样。因此,为了让人们感受一个完美全面的景观设计,体验到园林的真实之美,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研究与设计上必须全面考虑而不能仅仅借助于“视觉”这一单一的感官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2004(8):76-78.
[3].王俊秀,1996,《声音也风景:日本音景探索》,日本文摘(11)11:44-48,1998
[4].秦佑国.声景学的范畴[J].建筑学报,2005(1):45-46.
[5].翁玫.听觉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7(12):46-51.
[6].邓志勇,现代城市的声环境设计[J].城市规划,2002,26(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