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风社区612名中老年居民中医兼杂体质分析

2013-07-02胡燕刘仲华吴瑕

上海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中医辨证老年

胡燕 刘仲华 吴瑕

关键词 老年 中医体质 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2-0028-03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研究社区居民体质情况,特别是兼杂体质,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简称“中心”)在辖区内开展了社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对人群中的体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探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模式。现将其中兼杂体质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9月25日-2010年7月15日,参与长风社区《上海市长风社区中、老年居民多种慢性代谢疾病防治研究》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2009年9月25日-2010年7月15日,已经参与长风社区《上海市长风社区中、老年居民多种慢性代谢疾病防治研究》的居民;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③年龄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肾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②听力或语言障碍,不能配合调查者;③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者。

符合上述条件的居民共1059人。

1.2方法

按照2009年4月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设定的问卷进行调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保证问卷质量,中心自行设计开发了《社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管理软件》(中国国家版权局2010SR004896号)作为体质辨识工作的管理平台,内容涵盖了社区中医体质辨识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模块为体质辨识。

问卷调查包括两种形式:①人机对话形式 直接在计算机相关界面上操作;②书面形式 完成书面问卷后将相关数据录入软件特定的数据库。

中医体质辨识类型判定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为偏颇体质。应用《社区居民体质辨识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和报告。判定方法:中医体质辨识类型判定方法:回答问卷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没有或根本不为1分,很少或有一点为2分,有时或有些为3分,经常或相当为4分,总是或非常为5分,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每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9个体质类型分别计分和判定。原始分=各个条目分数之和,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偏颇体质的转化分≥40分为“肯定是”,转化分30~39分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为“否”。采取个体体质量表分数最高的一种作为其基本体质类型,其余均为其兼杂体质。在基本体质一定的前提下,可有多个兼杂体质。

每位测试者均获得1份中医体质类型辨识结果报告,内容包括测试者疾病信息、体质类型、相关知识(包括体质的基本概念和当事者体质类型的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等)和中医健康处方。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采用双录核对、逻辑检错法,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体质测试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中医体质测试的1059名对象中,和平体体质(正常体质)289人,占27.29%;单一偏颇体质158人,占14.92%;兼杂体质612人,占57.79%。

2.2兼杂体质类型分布

在兼杂体质中,我们取每例体质量表分数最高的一种作为其基本体质类型,其余均为其兼杂体质。在基本体质一定的前提下,可有多个兼杂体质。本次调查显示,阴虚质为主夹杂其他偏颇体质最多,占总数的26.56%;平和质为主夹杂其他偏颇体质为其次,占20.10%;气虚质为主夹杂其他偏颇体质为第三,占19.93%(表1)。

2.3不同年龄性别各兼杂体质类型分布

兼杂体质的年龄分布,45~59岁为244人,占39.87%;60~69岁为183人,占29.90%;70~79岁为150人,占24.51%;≥80岁为35人,占5.72%。兼杂体质的性别分布,男243人,占39.71%;女369人,占60.29%(表2)。

3 讨论

3.1本社区中、老年人以阳虚质兼杂体质为主

本社区612例中医兼杂体质辨识结果显示,9种兼杂体质类型中,阳虚质为主人数最多162例(占26.56%),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阳虚质兼杂体质越来越多。阳虚质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为主;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嫩、脉沉迟。本社区被调查的兼杂体质居民中以阳虚体质为主,研究其原因主要有可能与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而本地区经济生活较富裕,饮食丰富,能量过剩,运动较少。长期缺乏锻炼,加之江南地区湿气较重,湿胜阳微;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夏季空调,冬季暖气,户外活动少,加上工作过度劳累、生活无所节制,耗伤阳气,导致身体阳气不得顺应自然升发收藏,而出现怕冷、面色无华等卫外功能下降的表现。所以总体而言,人群中阳虚质的比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逐渐虚衰,阳虚兼杂体质越来越多,导致内脏活力下降,肺活量减少,耐缺氧能力减退,体能减弱,运动量稍大便觉得体力不支,气喘吁吁,从而表现出气虚的症状。

3.2不同性别兼杂体质类型存在差异

分析显示,男性兼杂体质以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为主为前三位;女性兼杂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为主为前三位。由于两性遗传、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性对不同病因易感性及疾病类型倾向上的不同。男性主要承担的是社会环境压力,但新时期女性同时承担家庭的压力和工作上的压力,故性别对体质的影响显得不明显。相比男性兼杂体质中湿热质为主较为突出,这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较多、多食膏粱厚味、油腻之品有关。女性兼杂体质中气郁质、血瘀质为主较多,这可能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如清代医家叶天士日: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直接影响肝之条达。肝为刚脏,其性最易动荡,情绪激动则勃然大怒,所欲不遂则抑郁不乐,因此,易郁易怒可视为妇人的性格特点,它是形成妇人气郁体质的主因,肝气郁结,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而形成血瘀体质。

3.3针对不同兼杂体质开展中医治未病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及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人的体质是一个逐步演变,又相对稳定的状态。一个人现在的体质是过去形成的,而现在又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着将来的体质。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开展个性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为对象建立了中医健康档案,开展中医养生系列讲座,加强宣传自我保健意识,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处方),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使居民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首先是饮食指导,强调饮食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饮食规律,不偏食,不挑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吃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其次注意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再次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有选择性运动,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针对不同体质根据辨证论治,予以理法方药。

各种中医兼杂体质者,如果不注意饮食、生活习惯、情绪调适,将从亚健康状态发展为疾病状态。本次所获资料,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做到“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瘥后防复”起到很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中医辨证老年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医护人员中医体质特征分析及亚健康状态三级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现况浅析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临床体会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