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地佐辛在ERCP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3-07-02龚建平梁秀生
龚建平 梁秀生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清远 511515)
异丙酚复合地佐辛在ERCP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龚建平 梁秀生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清远 51151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地佐辛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加芬太尼B组,异丙酚加地佐辛C组。A组以异丙酚诱导及维持;B组以异丙酚芬太尼诱导,异丙酚维持;C组以地佐辛加异丙酚诱导,异丙酚维持。记录诱导前后、进镜时、术中、退镜、苏醒等不同时间点HR、MAP、RR、SpO2及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记录术中控制BIS 评分在55左右的丙泊酚维持剂量。结果 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手术。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的SBP均较诱导前出现明显下降(P均<0.01)。其中B组、C组患者诱导后、进镜时、退镜时与苏醒时的SBP、RR均低于A组(P均<0.05)。B组、C组患者的维持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间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容易苏醒,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丙泊酚;地佐辛;ERCP;麻醉效果
ERCP这是当前诊治胰腺、胆道疾病比较先进的手段之一,作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金标准[1]。与传统手术相比,ERCP同其他内镜手术类似,可以避免开腹,从而减少手术伤害,避免由于开腹可能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同时患者的恢复时间也较传统手术快。因此ERCP在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另一方面,内镜操作本身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
现选取我院近年来90例应用异丙酚联合地佐辛作为ERCP手术麻醉用药的患者,对其手术麻醉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酚复合地佐辛在ERCP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以来我院择期行ERCP取石术,ASA评级为Ⅰ~Ⅱ级,年龄58~78岁,体质量42~76kg,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90例。其中男47例,女43例。设丙泊酚为甲药,芬太尼为乙药,地佐辛为丙药。将9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三组,各30例。其中A组为甲药诱导和维持;B组为甲乙药诱导,甲药维持;C组为甲丙药诱导,甲药维持。三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结石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术前10min肌内注射654-2针10m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胸、腹部各垫一薄枕,鼻导管持续给氧。同时对患者的心率(HR)、血压(SBP和DBP)、呼吸率(R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深度(BIS)进行持续监测。
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mg/(kg·h)维持;B组丙泊酚2mg/kg+芬太尼0.001 mg/kg诱导,丙泊酚3~5mg/(kg·h)麻醉维持,C组丙泊酚2mg/kg及地佐辛5mg诱导后丙泊酚3~5 mg/(kg·h)维持。术中监测BIS值,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的维持剂量,退镜时停用麻醉药。
1.3 疗效指标判定
表1 3组患者各时点HR、MAP、RR、SpO2比较
表2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剂量与不良反应情况()
表2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剂量与不良反应情况()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例)维持量(mg/(kg·h))苏醒时间(min)麻醉时间(min)不良发生(例 %) A组(30)5.8±0.912.4±5.358.41±26.7516(53.33%) B组(30)3.6±0.5*8.4±3.3*59.45±24.236(20.00%)* C组(30)3.5±0.6*8.3±3.1*58.56±22.434(13.33%)*
1.3.1 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时、术中、退镜时及清醒各时间点的HR、SBP、DBP、RR、
1.3.2 记录麻醉维持剂量、苏醒时间、麻醉时间[4]。同时记录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 统计,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5]。
2 结 果
2.1 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手术。其中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的SBP均较诱导前出现明显下降(P均<0.01)。其中B组、C组患者诱导后、进镜时、退镜时与苏醒时的SBP、RR均低于A组(P均<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剂量和不良反应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知,B组、C组患者的维持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间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ERCP需要患者采取俯卧位,操作时间较长,常有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引起患者不适与反感。部分患者由于耐受性差,常常于中途中断检查,甚至可能由于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皮质激素升高,而引起心脏与心血管系统的应激性反应,诱发心绞痛。术中由于患者应激反应导致肌肉痉挛,引发术中器械伤害性出血、穿孔等。国外多用短效的基础麻醉,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近年来才逐渐在ERCP中应用静脉麻醉. 由于体位及镜检对通气的影响,提高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确保ERCP成功率及患者术中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RCP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不同静脉麻醉药,使受检者意识短暂丧失,达到镇静、镇痛、遗忘的效果。目前BIS值已经成为了监测术中麻醉深度的主要指标。BIS值越低,表示麻醉深度越深。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均是以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其血液浓度与BIS值呈正相关。术中BIS值基本保持在55左右,停药后BIS值快速增加,直至恢复至术前水平。一般来说,患者的肢体抖动是较为明显便于观察的麻醉指标。因此术中麻醉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肢体抖动并联合BIS值的变化,适当调整麻醉维持的给药剂量。相关研究证实,患者丙泊酚血液浓度与麻醉深度呈较为标准的正相关关系,优于其他现有的麻醉药物,因此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但丙泊酚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6]。本研究中三组患者诱导时的血压与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给药速率与剂量十分重要。芬太尼是最常用的中枢性镇痛药,常和异丙酚联合应用[7]。联用时可适当减少丙泊酚剂量,但两者均存在上述抑制作用。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不存在典型的μ受体依赖,镇痛效果强[8]。同时地佐辛可松弛肠道的平滑肌,从而缓解ERCP术中内镜操作引发的肠道不适,从而减少肠道的不良反应。
总之,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容易苏醒,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1] 周俊,杨承祥.瑞芬太尼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使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65-1266.
[2] 孟初飞,黄卫鸣.胃镜检查发生心律失常86例临床回顾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4,5(4):8l-82.
[3] 蔡宏达,杨华凌,林财珠.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6(23):93-95.
[4] 徐富星,季大年.无痛苦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现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0):33-34.
[5] O'Brien JJ,Benfield P.Dezocine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its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and therapeutic efficacy[J].Drugs,1989,38(2):226-248.
[6] 付民,李犇.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ERCP术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3):105-106.
[7] 刘俊,徐越峰.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15-16.
[8]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155.
R614
B
1671-8194(2013)28-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