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2013-07-02陈源红
陈源红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120例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陈源红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目的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的特点,掌握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流行性腮腺炎儿童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对患儿诊断检查,掌握病症特点及病因后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感染性特点,常出现于儿童密集区爆发流行,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呼吸系统功能。经病学特点分析及针对性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P<0.01)。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症状复杂,需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治疗
流行病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其往往会将病毒感染给正常人体,不断地扩大患病群体人数。通常情况下,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病多发于春季,且易感染区内快速地传染给其他人,降低了社会群体的总健康水平。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免疫力功能较弱,受到病原体感染之后易患上病种,若不及时处理则会扩大病情的感染范围。本次结合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收录的120例资料,对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流行性腮腺炎儿童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12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4~15岁,平均年龄(7±2.2)岁;其中,男90例,平均年龄(8±1.7)岁;女30例,平均年龄(6±1.5)岁。已上幼儿园92例,未入学28例。临床问诊得知,患儿主要症状: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持续时间1~10d,平均持续时间4.2d。
1.2 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对患儿诊断检查,掌握病症特点及病因后采取治疗措施。本次对120例患者实施治疗前的诊断工作,以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为参考依据,总结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学特点。辅助检查包括: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凝抑制试等,前者是检查血清淀粉酶的程度,为腮腺肿胀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后者是检查腮腺炎病毒的发展情况,对临床抑制病毒处理的最终效果及时反映。
2 结 果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感染性特点,常出现于儿童密集区爆发流行,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呼吸系统功能。本次120例患者,分别采用了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并发症治疗等方法,经病学特点分析及针对性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P<0.01)。
表1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效果
从表1看出,流行性腮腺炎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最为显著,总比例数72例,治愈69例,治愈率超过95%;其它两类治疗方法平均治愈率达87%;经临床病学特点分析之后,120例的总体治疗效果满意。
3 讨 论
从临床回访情况看,我国流行性腮腺炎常见于儿童、青少年,主要场所为学校、幼儿园、游乐场所等,一旦某个儿童患上流行性腮腺炎,可快速地传染给其他健康儿童。临床治疗需先掌握儿童的病理学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医疗处理方式。
3.1 病理学特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繁殖后进入血液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繁殖,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1]。也有研究者从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根据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可出现于腮腺肿胀之前等事实,也证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鼻黏膜经血流累及各种器官组织的观点。
3.2 治疗方法
3.2.1 药物治疗“对腮腺肿大、疼痛较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明显者,建议通过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C,连续3~5d,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通过10d左右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2]。
3.2.2 中医治疗: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g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g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拓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3.2.3 并发症治疗: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成人200~300mg/日,或强的松40~60mg/日,连续3~5d,儿童酌减。并发心肌炎者给大量维生素C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3]。
3 结 论
流行病不仅给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逐渐扩大了发病群体的规模。为了避免流行性腮腺炎对儿童患者造成的危害,临床需深入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根据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本次120例经过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并发症治疗等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
[1] 葛小玲,冯玲英,徐秀.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24-126.
[2] 胡道行,史薇,臧陶影,等.南京市鼓楼区2000~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46-647.
[3] 王晓红,曾玫,王岱明.我院1982—2002年儿童5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226-28.
R373.1+6
B
1671-8194(2013)28-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