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观察

2013-07-02张有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骶管下腹部氯胺酮

张有祥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忻州 034000)

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观察

张有祥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 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以及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两组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儿科科室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下腹部手术的42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给予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并对比两组麻醉方法对患儿的疗效。结果 基础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的稳定性要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所使用的氯胺酮剂量与术后苏醒时间有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氯胺酮麻醉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骶管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推广使用。

小儿;下腹部手术;氯胺酮;骶管阻滞

儿科下腹部手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隐睾下降固定手术、斜疝高位结扎手术等,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小儿下腹部手术中传统的麻醉方法[1]。近年来,有医学研究者对手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疗效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发现对患儿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其血流动力学与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亦有所不同,当中联合麻醉的麻醉方法可增加术中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稳定性,效果比传统的麻醉方法更有优势。本文通过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儿的疗效,探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以增加小儿的手术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儿科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共42例,其中33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最大为6岁,年龄最小的未足岁,平均年龄为(2.92±0.69)岁;对42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后,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首先对42例患儿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21例观察组与21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基础麻醉+骶管阻滞”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

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前,先给予患儿进行基础麻醉[2]。术前8h禁止进食,4h禁止饮水,并于手术开始前30min给予患儿肌肉注射0.02mg/k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前给予患儿肌肉注射5mg/kg氯胺酮(剂量控制在100mg以内),待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后,将患儿送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同时静脉注射2mg地塞米松。

1.2.1 基础麻醉+骶管阻滞:在基础麻醉的前提下,给予患儿静脉注射0.1mg/kg咪达唑仑,再进行骶管穿刺注射2mg/kg氯胺酮,单次注入利多卡因比例为1%,利多卡因所含肾上腺素的比例为1∶20万,剂量控制在8~10mg/kg之间[3],然后开始进行下腹部手术。手术期间根据患者的手术的应激反应,适当氯胺酮使用剂量,并严密监测患儿腘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2.2 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基础麻醉的前提下,首先给予患儿静脉注射0.1mg/kg咪达唑仑以及2mg/kg氯胺酮,再进行下腹部手术,手术期间根据患者的手术的应激反应,适当氯胺酮使用剂量。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基础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较稳定,静脉注射氯胺酮组相比之下,稳定性较差,(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所使用的氯胺酮剂量与术后苏醒时间有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值变化情况()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值变化情况()

注:MAP单位为mmHg,HR单位为(次/分)

组别对照组MAP观察组MAP对照组HR观察组 HR基础值72.3±7.372.6±7.4125.2±15.3124.2±15.2手术开始81.7±12.268.6±9.4136.8±22.7 118.1±18.1手术期间80.6±12.467.7±8.2132.4±20.6119.3±20.3手术结束74.5±8.960.8±9.3126.5±20.6110.2±14.7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氯胺酮剂量使用情况与术后苏醒时间

3 讨 论

小儿下腹部的常见疾病包括隐睾、阑尾炎以及疝气等,均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但由于小儿均处于发育阶段,若未严格控制好麻醉药物的使用会给儿童的身体发育带来影响,因此要慎重选择麻醉方法。氯胺酮作为儿科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具有镇痛的疗效,但使用剂量超出小儿可承受范围则易使小儿产生头痛与精神不良等临床反应。因此,氯胺酮的合理使用是临床麻醉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

根据对小儿椎管解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小儿骶管的压力以及容积偏小,呈短直形态,骶骨无明显弯曲,使药液易于扩散,麻醉平面与药液注射的速度呈正比关系,因此适用于腹部下方各部位的临床手术。药液注入后,骶管阻滞平面可扩散至头端,对交感—肾上腺髓质传出的冲动起到阻断效果,降低儿茶酚胺物质的释放量,缓解MAP、HR因手术刺激、切皮而产生剧变。小儿神经髓鞘的形成尚未成熟,因此在满足手术所指定的麻醉平面时,可降低局麻药的浓度,扩大局麻药的容积,以满足这一需求。小儿的椎管麻醉与成人椎管麻醉有所不同,由于小儿的交感神经较为活跃,小儿在十岁以前,不考虑交感神经的阻滞平面且未预先扩容,而血液动力学仍比较稳定。行骶管穿刺时应采用5号针进行穿刺,穿刺深度不宜过深,将骶尾韧带刺破即可,同时进行反复的回吸验证,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小儿下腹部手术过程中,常规给予吸氧,小儿抵抗能力较差,因此给予小儿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以及输液量。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使用基础麻醉+骶管阻滞联合麻醉方法,具有麻醉效果良好、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高、麻醉药物使用量少、术后苏醒时间快等优势,相比单一的氯胺酮麻醉方法更具优势。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不仅有效提高麻醉的效果,还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与现阶段广大病患对麻醉效果的要求相符,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1] 侯永才.两种麻醉方法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90-91.

[2] 周小丹.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080.

[3] 房丽华,唐桂杰,曾岩,等.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中下腹及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25.

R614

B

1671-8194(2013)22-0122-02

猜你喜欢

骶管下腹部氯胺酮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