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3-07-01孟祥君
孟祥君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孟祥君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性的胰岛素笔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选择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天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俱佳。
胰岛素泵;糖尿病;疗效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疾病[1]。胰岛素泵是一个形状、大小如同 BP机,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它模拟人体健康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内装有一个放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储药器,外有一个显示屏及一些按钮,用于设置泵的程序,灵敏的驱动马达缓慢地推动胰岛素从储药器经输注导管进入皮下。输注导管长度不一,牢固地将泵和身体连接起来,俗称“人工胰腺”。现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1999年所制定的ADA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有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3岁。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37~62岁,平均年龄49岁。所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既往用药情况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选择美国所制造的Minimed 508型的胰岛素泵以及诺和锐进行治疗,使用的起始剂量为0.44U/kg,基础使用率与餐前使用率均在50%左右,持续缓慢性的皮下注射。患者使用全天用量的一半(50%)来进行基础量的输入,而余下的一半(50%)则在三餐之前使用,以追加值形式进行胰岛素的输入。对照组患者则使用胰岛素笔在患者的皮下进行多次的注射胰岛素(100U/m1),每日2次。所选两组患者都对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和2 AM的血糖进行测量,然后依据患者的血糖值来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此次所选患者的饮食和运动量都相对稳定。
1.3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天数的比较,详见表 1。治疗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天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胰岛素用量、治疗天数、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经临床研究可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的高血糖,就会使胰岛的B细胞受到直接损伤,引起胰岛素的抵抗发生加重趋势,进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在早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促使高糖毒性得到减轻[2-3]。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众多胰岛素的输注方法中,胰岛素泵是当前最符合糖尿病患者生理情况,它能连续 24小时进行自动的输注胰岛素,进而让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状态,降低严重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对延迟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有效。在1976年,胰岛素泵从首次被使用以后,让许多糖尿病患者受益,所以,ADA把胰岛素泵当成强化治疗的方法。胰岛素泵的关键之处在于基础量的设置以及餐前的大剂量。而基础输入率的合理设计,可以使肝糖原分解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也得到良好控制。设定在餐前的大剂量,能使胰岛素分泌存在高峰延迟得到纠正,进而让餐后的血糖正常维持。使用胰岛素泵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许多优点;患者不需要每天都进行多次的胰岛素注射,使就餐时间以及运动锻炼都存在更大的弹性,进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为使用胰岛素泵时,可以依据不同患者的生理需要对胰岛素输入的基础输注率进行适当调整,所以在众多胰岛素的输注方法中,胰岛素泵是当前最符合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情况。此次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报道是相一致的[4-5]。与此同时,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都得到降低,这表明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治疗方式。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俱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1]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5.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 Lancet, 1998,352:837-853.
[3] 陈竑,宋钦华,谭丽玲,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16):69-71.
[4]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progression of long -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J].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
[5] 赵小玲,邓国宝,陈岗梅,等.糖尿病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5.
R587.1
A
1673-5846(2013)07-0132-0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