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3-07-01包恩义
包恩义
(鹤煤集团职工总院内一科,河南 鹤壁 458010)
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包恩义
(鹤煤集团职工总院内一科,河南 鹤壁 45801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5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约为8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甚至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结论 前列地尔与甲钴胺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红花针联合甲钴胺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非常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影响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导致内脏神经的损伤及造成相关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内脏及肢体功能。据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在12年以上的患者中有50%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致残、致死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表现为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以下肢较为多见,常表现为四肢麻木、怕冷、怕热或呈对称性“手套”和“袜套”样感觉障碍;或痛觉减退以致消失,对冷热刺激均不敏感;或痛觉过敏,可呈针刺样、烧灼样;或钻凿样疼痛,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忍受,不能近衣被。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通过本次研究就是探讨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一般治疗到底有多大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5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2 结 果
经过4周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较大差异,见表1。
经过4周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出现差异,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P<0.01
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感觉神经NSCV腓总神经37.6±2.646.4±2.437.8±2.242.2±2.2胫神经37.2±2.345.5±2.536.5±2.841.5±2.5腓总神经40.3±2.649.6±2.041.3±3.346.1±1.9尺神经36.9±2.641.2±4.336.6±2.638.8±2.3运动神经MSCV
3 讨 论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下肢供血逐渐减少,继而引起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加重了神经功能损伤[9-10]。它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下肢及足慢性难治性溃疡以及干性坏疽、湿性坏疽与截肢(趾),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患者反复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对它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11-12]。多年来,我始终把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作为我的工作方向,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传统的治疗方案有很大优势,效果显著。
[1] 杨丽.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1):95.
[2] 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11,201.
[3] 郭健飞,陈丽,张光珍.前列地尔和弥可保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73-1274.
[4] 李红梅,林静.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66-368.
[5] 朱肖群,湛世清,黎华九.弥可保与654-2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5):295-296.
[6] 谭元菊,安峥.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3):175-177.
[7] 黄莉莉,徐航,方芸.3种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24):1877-1878.
[8] 孟俊华,李晓英,邵丽敏,等.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22-23.
[9] Lin TL,Sheen HM,Chung CT,et al.The effect of removing plugs and adding arch support to foam based insoles on plantar pressures in people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J Foot Ankle Res.2013 Jul 29;6(1):29.
[10] Mete T,Aydin Y,Saka M,et al.Comparison of efficiencies of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neurothesiometer,and electromy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J].Int J Endocrinol.2013;2013:821745.
[11] Kim BJ,Lee JK,Schuchman EH,et al.Synergistic vasculogenic effects of AMD3100 and 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α in vasa nervorum of the sciatic nerve of mice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Cell Tissue Res,2013,15(8):618.
[12] Pop-Busui R,Lu J,Brooks MM,et al.for the BARI 2D Study Group. Impact of Glycemic Control Strategies on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he Bypass Angioplasty Revascularization Investigation 2 Diabetes (BARI 2D)Cohort[J]. Diabetes Care,2013,36(10):3208-3215.
R587.2
B
1671-8194(2013)30-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