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2013-07-01文波
文 波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541300)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文 波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541300)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回顾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保存及抗凝剂使用量等方面。结果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来源、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和保存条件等都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
1.2 方法
对上述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例,占总数的10%,其中有2份不合格标本是由标本采集方法不当引起的,1份不合格标本是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引起的,1份不合格标本是由血液标本保存不当引起的。见表1。
表1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3.1 标本采集方法
首先,采血者的采血技术。要想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关键是应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如果采血时缺乏准确的定位针,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极易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等,会加大采集的难度[1]。同时,为了增加血流而对穿刺部位进行直接的挤压也会导致标本溶血。因此,采血时采血者应该对血管进行认真的选择,并对穿刺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其次,采血时间。早晨空腹6~12h后是合理的采血时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人体内一些成分就会过度下降,同时一些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如果空腹时间在16h以上,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转铁蛋白等含量就会下降,同时胆红素会上升;再次,止血带的使用。通常情况下,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是主要的才血部位,不应该选择太细的静脉,这样极易导致血量不足[2]。在对止血带进行使用时应该保证压迫时间在1min以内,这是因为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在2min以上,大静脉血流就会受阻,提升毛细血管内的压力,造成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从而使具有较小的相对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逸入;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血液成分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逐渐变大,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减低[3];最后,采血量。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决定采血量,如果血量过多,血液就无法凝固,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就会相对增加;而如果血量过少,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则会相对减少。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3.2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因此说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些环节的生化反应。血液标本不同,所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同。如含Na+、K+、NH4+的盐类抗凝剂血样不能用来检验Na+、K+、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去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如果抗凝血样含有少量凝块,就不能用作凝血酶原测定等。血液标本受到抗凝剂的深刻影响,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当的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同时,还应该对溶血和抗凝血凝固进行有效的预防,这就要求采血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4]。本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由于采血人员缺乏过硬的技术,加入的抗凝剂过多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
3.3 血液标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首先应该及时检测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该将其在4℃的条件下保存。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血浆K+会升高,血糖会降低。有研究表明,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平均容会逐步增高,和即刻检测相比,4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也会逐步下降,和即刻检测相比,2~5d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由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保留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所有生化标本都应该在温度为4℃时长为1周的条件下被良好地保存。
综上所述,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及血液标本保存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
[1] 孙健,高霞,刘迎春.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26):4601-4602.
[2] 任国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90-91.
[3] 金丽茵.末梢血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995.
[4] 陈伟平.真空静脉采血法在入托儿童体检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0,32(10):1287-1288.
[5] 李春燕,杨磊.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36-37.
R446.11+2
B
1671-8194(2013)11-0235-02